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称为神经原性膀胱。由此诱发的泌尿系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要原因。Donnelly于1972年随访了370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战伤所致的截瘫病员,结果90%有肾盂肾炎。在死亡的截瘫伤员中,405死于功能衰竭。疾病称:神经源性膀胱 所属部位:生殖部位 就诊科室:症状体征:排尿困难及尿潴留|尿失遗尿诊断神经原......
目录

名称

疾病称:神经源性膀胱

所属部位:生殖部位

就诊科室:

症状体征:排尿困难及尿潴留|尿失遗尿

诊断

诊断神经原性膀胱包括两个部份,首先应明确排尿功能障碍是否为神经病变所起,其次为神经原性膀胱属于哪一类型。

一、排尿功能障碍是否为神经病变所

  1.病史 ①排尿功能障碍伴排便功能紊乱(如便秘大便失等)者,有神经病变的原性膀胱的可能。②注意有无外伤、手术、糖尿病、脊髓灰质炎等病史或药物应用史。③注意有无尿意、膀胱膨胀等感觉的减退或丧失,如膀胱的感觉有明显减退或增丧失,即可确诊为神经原性膀胱

  2.检查 ①当有会阴部感觉减退,肛门括约张力减退或增强时就可确诊为神经原性膀胱,但缺乏这些体征也不能排除神经原性膀胱的可能。②注意有无柱裂、膜膨出、发育不良等畸。③有残余尿,但无下尿路机械性梗阻。④电刺激脊髓反射试验,此法要试验膀胱尿道脊髓反射弧神经是否完整(即下运动神经元有无病变)以及自大脑皮质至阴神经核(脊髓中枢)的神经元有无病变(上运动神经元有无病变)。因此,这个试验即可诊断是滞为神经原性膀胱,又可区分下运动神经元病变(逼尿无反射)和上运动神经元病变(逼尿反射亢进)。

  二、鉴两种神经原性膀胱

  1.在测量膀胱压时,观察是否有无抑制性收缩;必要地采用站立位测压、咳嗽、牵拉导尿管等激发法。如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即属逼尿反射亢进一类。否则,属逼尿无反射一类。

  本试验是分类的要依据之一,但是:①膀胱有炎症、结石、肿及下尿路梗阻(如前列腺增生)时,非神经原性膀胱病人也可出现无抑制性收缩。②逼尿反射亢进病人在仰卧位测压时,部分病人需激发发才出现无抑制性收缩。

  2.水试验 用F16导尿管排空膀胱后,快速注入60ml14℃水。如系逼尿反射亢进膀胱,在数秒钟水(如连同导尿管)从尿道中被喷射而出;逼尿反射膀胱水自导尿管缓慢汉出。

  3.肛门括约张力 肛门括约松弛者属逼尿无反射一类。

  4.尿道压力图 最大尿道压力正常或高于正常者属逼尿反射亢进,最大尿道压力低于正常者属逼尿无反射。

  5.尿道阻力测定 正常尿道阻力为10.6kPa(80mmHg)。逼尿无反射者尿道低于正常。

  以上各项检查中,观察是否有无抑制性收缩比较准确,其他几乎检查,错误机会较多。错误的原因可能为“混”病变一类(Bors分类)神经原性膀胱,即逼尿神经病变与尿道外括约神经病变不属于同一水平。

  

治疗措施

  治疗神经原性膀胱要保护脏功能,防止肾盂积水导致慢性功能衰竭;其次是改善排尿症状以减轻其生活上的痛苦。治疗的具体措施是采用各种非手术或手术法减少残余尿量,残余尿量被消除或减至很少(50ml以下)之后可减少尿路并发症。但必须注意,有少数患者虽然残余量很少甚至完全没有,但仍发生肾盂积水、肾盂肾炎功能减退等并发症。因这些患者排尿时逼尿收缩强烈,膀胱压可高达19.72kPa(200cmH2O)以上(正常应在6.9kPa即7cmH2O以下)。这些病员应及早进治疗,解除下尿路梗阻

  现将几种常用的治疗法介绍于下:

  一、非手术疗法

  1.间歇导尿或连续流 在脊髓损伤后的脊髓休克期或有大量残余尿或尿潴留者,如功能正常,可用间歇导尿术。初时由医护人员操作。如患者全身情况较好,可训练病人自导尿。间歇导尿在女性较为适宜。如各种手术疗法均无效果,可终生进自家间歇导尿。如病人全身情况不佳或功能有损害,应用留置导尿管连续流。

  2.药物治疗 凡膀胱残余尿量较多的患者,不论是否有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等逼尿反射性亢进的症状,都应首先应用α受体阻滞以减少残余尿。如单独应用α受体阻滞效果不佳,可同时应用乌拉坦碱、新斯的明等增加膀胱收缩力的药物。对于有逼尿反射亢进症状尿频尿急遗尿)而无残余尿或残余的很少的患者可应用抑制膀胱收缩的药物如尿多灵、异搏停、普鲁本辛等。对于有轻度压力性尿失而没有残余尿者可应用麻黄素、得安等促进膀胱颈部和后尿道收缩的药物。对于能功能有损害的患者,应首先采取措施使尿液流畅通,而不是应用药物改善排尿症状

  3.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糖尿病所致的感觉麻痹膀胱有较好效果,对于早期病变疗效尤其显著。

  4.封疗法 此法由Bors所倡用,适用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逼尿反射亢进)。对于运动神经元病变(逼尿无反射)效果不佳。封后效果良好者,残余尿量显著减少,排尿症状明显好转。少数患者在封1次之后,效果能维持数月至1年之久。这些患者只需定期进土产,无需采用手术。

  封疗法下列次序进:①粘膜封:用导尿管排空膀胱,注入0.25%潘妥卡因溶液90ml,10~20分钟后排出。②双侧阴部神经阻滞。③选择性骶神经阻滞:每次阻滞S2~4中的一对骶神经。如无效果,可作S2和S4和S4联阻滞。

  5.膀胱训练和扩张 对尿频尿急症状严重,无残余尿或残余量很少者可采用此法治疗。嘱患者白天定时饮水,每小时饮200ml。将排尿间隔时间尽力延长,使膀胱容易逐步扩大。

  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一般在非手术疗法无效并在神经病变稳定后进。如具备4道程或6道程尿流动力检查仪者,通过检查结果,明确功能性下尿路梗阻的部位和性质后进手术,解除梗阻。

  1.手术原则 ①泌尿系有机械性梗阻者(如前列腺增生),应先去除机械性梗阻。②逼尿无反射患者,首先考虑尿道膀胱颈部切。③逼尿反射亢进患者,或逼尿括约功能协同失调者,如阴部神经阻滞仅有短暂效果,可作尿道外括约或切除术。④逼尿反射亢进患者,如选择性骶神经阻滞有短暂效果,可相应的骶神经无水注射或相应的骶神经切断术。⑤剧烈的尿频尿急症状(急迫性排尿综征),无残余尿或残余尿量很少,药物治疗、封疗法、膀胱训练和扩张均无效果者可考虑膀胱神经术或膀胱镜用无水或6%石炭酸注射膀胱底部两旁的盆神经。⑥逼尿反射亢线患者,如各种封疗法均无效果,作膀胱颈部切术。⑦后尿道全长切术:此术只适用于男性,使患者的尿道括约均失去控制膀胱尿液外流的功能,造成无阻力性尿失,尿液流畅通。患者需终生用阴茎套及集尿袋收集尿液。采用这种手术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降至1%以下。其缺点为病人在生活上较不便。

  2.后尿道全长切术及尿流改道指征 ①非手术及手术治疗后仍有进功能减退,积水或不能控制的肾炎。②非手术及手术治疗后仍有严重的排尿症状。③功能已有严重损害或慢性功能衰竭者。

  在上述情况,尿道保留导致管对女性病人是一种良好的处理法。

  3.无阻力性尿失(无残余尿的严重尿失)的处理 男性患者可用阴茎夹或集尿袋,女性患者可用尿道夹或作尿流改道手术。有条件者可考虑人工尿道括约装置。

  神经原性膀胱患者过治疗达到较好的效果后,仍需长期定期随访每年应残余尿测定、尿培养、功能检查及静尿路造影1~2次,以观察有无排尿功能减退及尿路并发症。

神经调节和神经电刺激

最近在神经泌尿领域重要的进展是神经电调神经电刺激。为前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最具前景的途径之一。前,世界范围神经的各种法进了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如:脊髓刺激,骶神经刺激,外周的盆神经,阴部神经刺激,盆底和逼尿等效应器官刺激。BTX-A也被作为一种调来调膀胱尿道功能。这些技术的进展为我们展示了较好的前景。

骶神经前根刺激和骶神经刺激

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技术和它们的适应症,首先有必要了解两者之间的区

① SARS:用以诱导一次能够导致膀胱排空的膀胱收缩,从这种意义上说,在下运动神经元完整的脊髓损伤(SCI)患者中,SARS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膀胱起博器”。前SARS在临床上仅用于与完全性骶神经去传入术(SDAF)相结来进:SDAF即对所有能够将传入冲动输送进入S2-S4骶段的传入神经外科横断。只有这种后切断术,才能够将膀胱由低顺应性的反射亢进状态转换为高顺应性的无反射状态。允许膀胱在低压力状态下能够连续储存大量尿液,达到控尿和保护上尿路功能的的。

Brindley研究出一种刺激系统,其将电极放置于硬膜的双侧骶神经或;去传入术也在硬膜;电刺激的能量通过一体外的冲发生器发出;过无线电传输后由埋植于体皮下的天线所接收、进而传递到电极。理论上讲, SARS+SDAF相结的观念已成为脊髓损伤患者下尿路功能康复的一种理想法,能够达到改善排尿、控尿和顺应性的效果,大约80%的患者可以获得足够的膀胱收缩产生有效排尿,但术后要加强对上尿路的随访,因为本治疗具有一定并发症。要并发症有完全切断骶神经导致患者残存的勃起和射功能损害、便秘症状加重、电极装置故障、电极植入部位感染和疼痛、液漏等[8]。

② 骶神经术: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已有30多年历史;SNM的效果要是由能够将传入冲动输送入S2-S4骶段、或/和中脑排尿中枢的δ鞘传入神经纤维的电活动来实现的。因此,SNM要被用于治疗那些具有能够达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完整感觉传入通路的特发性排尿功能障碍,如运动型及感觉型急迫性尿失、逼尿收缩无力等。适应为急迫性尿失、严重的尿急尿频症和无膀胱梗阻的原发性尿储留。前美国FDA尚未将神经源性膀胱列入适应,但研究提示,SNS对于部分神经源性膀胱(如隐性骶裂等)也有治疗作用。

SNS具有双向调作用,它可以恢复尿路控制系统部兴奋与抑制之间的正常平衡系,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SNS的治疗作用可能通过传入和传出两条途径实现。在运动型急迫性尿失患者中,临床有效率达到70-90%。

在尿潴留患者中也可以获得相似的疗效,以重建排尿功能。

神经术分皮穿刺骶神经测试和刺激装置永久植入两阶段进测试期间通过排尿日记和症状改善程度评估疗效,测试7-10天,如观察指标或患者症状改善50%以上,即可进刺激装置的永久植入。要并发症有电极植入部位感染、疼痛、电极移位、电极被包裹纤维化等[9]。

前双导程的植入装置已问世,因此可进双侧、或两个段的骶传入神经电刺激,以增加临床效果。当前的研究要集中于可调的电流特征、或不同的电极设计,以进一步改善疗效。

病因学

  1.脊髓损伤。

  2.中枢神经手术或广泛盆腔手术 如直肠治术、子宫治术、盆腔淋巴结清除术等。

  3.先天性疾病 如柱裂、脊髓膜膨出、骶发育不良等。

  4.药物作用 对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如普鲁本辛、阿托品、尼石丁以及用于降压、敏、抗组织胺等药物均可影响排尿中枢神经

  5.某些疾病 糖尿病、梅毒震颤麻痹症、脊髓症质炎、炎、中脊髓炎等。

  6.原因不明。

  

分类

神经原性膀胱分类的法很多,过去常用的分类法为Bors分类法,分类下列5类:

  1.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病变在脊髓中枢(S2~S4)以上,包括感觉支和运动支。

  2.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病变位于脊髓中枢(S2~S4)或中枢以下的周围神经,包括感觉支与运动支。

  3.原发性运动神经元病变 病变只限于运动支,感觉支无病变,如脊髓灰质炎。

  4.原发生感觉神经元病变 病变只限于感觉支。运动神经元病变,如糖尿病及脊髓起的神经原性膀胱

  5.“混”病变 有排尿的自运动神经元病变(副交感神经)与体运动神经元病变不在同一水平,其中一个在上运动神经元,另一个在下运动神经元,或一个有病变另一个无病变。

  这种分类法虽较详尽,但太复杂,对治疗法的选择缺乏指导意义。近年来国际上依膀胱充盈时逼尿有否无抑制性收缩分成二类:

  1.逼尿反射亢进 逼尿对刺激的反应有反射亢进现象,在测量膀胱压时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可伴或不伴尿道括约的功能障碍。

  2.逼尿无反射 这一类神经原性膀胱的逼尿对刺激无反射或反射减退。在测量膀胱压时不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可伴或不伴尿道括约的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由上海华山医院102例排尿症状的分析显示,神经原性膀胱的泌尿系症状与一般泌尿系统疾病相似,较为特殊的有尿意丧失,伴有排例功能紊乱及反射性排尿。排尿症状神经原性膀胱的类型除反射性排尿(属逼尿反射亢进一类)外,没有什么系。因此,症状分析对区分为两类神经原性膀胱的意义不大。

并发症

尿路感染是神经病源性膀胱最常见的并发症,10%~15%的患者可发生尿路结石膀胱输尿管反流在神经病源性膀胱中发生率为10%~40%,通常为可逆性,当排尿情况改善,剩余尿减少,膀胱压力减低时有自好转的可能。还可并发肾盂肾炎功能衰竭,积水、功能减退。

版权信息

   书 : 神经源性膀胱

  作 者:陈忠双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

  ISBN: 9787117110044

  本: 16

  定价: 129.00 元

内容简介

  《神经源性膀胱》一书由国从事排尿功能障碍诊断和治疗工作的中青年泌尿科专家共同写,反映了我国对神经源性膀胱认识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神经源性膀胱》共分二十二章,首先介绍了尿路功能解剖、排尿与储尿生理、神经源性膀胱的动物模型、神经源性膀胱的流病因、诊断以及对该症具有重要意义的尿动力检查,随后系统地介绍了颅部疾病、先天性脊髓疾病、脊髓损伤、其他脊髓疾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以及糖尿病和其他外周神经病变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并对与神经源性膀胱密切相遗尿症与夜尿症加以介绍。同时论述了神经源性膀胱的并发症、治疗原则及法。

  《神经源性膀胱容涉及泌尿外科、神经科、科、分泌科、康复、护理等多个科,容丰富,图文并茂,在强调理论的同时,更加着重实用性,对相科室的医务人员,以及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均有帮助。

作者简介

  陈忠,1968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同济医院,1999年获医博士位。现于该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任副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现代泌尿生殖肿杂志》编委,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编助理,湖北省组委员,欧洲泌尿外科会会员,国际泌尿外科会会员。曾赴意大利巴勒莫大泌尿外科研究所、美国加州大旧金山分校习深造。

  临床工作中要从事排尿功能障碍、泌尿系肿、泌尿系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持科研课题“dsRNA激活膀胱癌细胞p21基因的RNAa机制研究”、参与科研课题“双层PLCL纳米纤维管结脂肪源于细胞构建功能性尿道的可性研究”均为国家自然科基金项,同时还获得湖北省及武汉市科研课题多项。参与课题“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会医科技奖三等奖等多个奖项。

  在国外核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30篇,非第一作者论文60余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视听教材《压力性尿失》、《尿石症》,译《泌尿外科键决策》,参与全国专升本教材、本科生教材、研究生教材及专科医师培训规划教材等的编写工作,参与《泌尿系镜检查》、《尿流改道和膀胱替代成术》、《泌尿系结石》、《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等9部专著的编写工作。

  崔喆,1965年出生。九三社社员。1989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1995年获硕士位,1998年获博士位。现任天津医科大总医院泌尿外科教授、硕士生导师、政副任;中华医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组委员。

  长期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工作。于1999年5月在天津市率先展尿动力检查工作,在天津市多次进尿动力知识讲座,普及了尿动力知识,为天津市的尿控疾病的确诊断以及尿动力工作的展奠定了基础。

  相课题“下尿路梗阻性疾病尿动力检查和超微结构研究”获2005年天津市科技术进步三等奖、天津市卫生局科技术一等奖:“压力一流率测定诊断下尿路梗阻” “尿动力多项参数分析在下尿路功能障碍疾病的应用”分获得2001、2004年天津市卫生系统进应用新技术填补空白项。在全国核期刊发表泌尿外科相文章近20篇。率先培养了天津市尿控领域3硕士研究生。

  双卫兵,1974年出生。九三社社员。博士,副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现工作于山西医科大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现任中华医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专业信息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省青年联会委员,山西省泌尿外科青年医师沙龙召集人,山西省卫生会常务理事,欧洲泌尿外科会会员,国际腔泌尿外科会会员。

  要从事尿动力的基础与临床的研究、卫生济与护理管理研究。持“神经通路改变在脊髓损伤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作用与意义”、“膀胱老化的机制与干预研究”等和参与“糖尿膀胱逼尿细胞钙离子浓度及其膜通道与受体改变的研究”等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的科研课题十余项,参与并完成2项全国有膀胱功能新药的临床观察的研究工作。《糖尿膀胱逼尿损伤的系列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梗阻评判指标分析》等获山西省科技进步

  二、三等奖各一项,山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

  在国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参编著作有: 《常见疾病家护理丛书》 (常务副编)、

  《临床护理告知程序》 (副编)、

  《护理研究过程及论文写作》 (编委)。

编辑推荐

  《神经源性膀胱》共二十二章,由相解剖、生理、动物模型、流病因、诊断、不同原因的神经源性膀胱的系统介绍、并发症、治疗原则和措施、护理、随访等构成,对于遗尿症、夜尿症、间歇导尿等和神经源性膀胱容也作了介绍。试图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临床,序渐进地阐述有神经源性膀胱的各项知识点,将有基础理论和尿动力原理与有的临床实践相结,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神经源性膀胱的一些正确信息,从更深的角度理解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膀胱》涉及泌尿外科、神经科、科、分泌科、护理、康复等多个科,容丰富,图文并茂,在强调理论的同时,更加着重实用性,适用于有一定尿动力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的泌尿外科、神经科、科、小儿外科、科、分泌科、康复科医生和护理人员阅读。

目录

第一章 尿路功能解剖
第一 尿路的组织胚胎演变
一、上尿路的胚胎发育
二、膀胱尿道的发生
第二 上尿路的功能解剖
一、脏的态和结构
二、输尿管的走
三、肾盂输尿管肉解剖和生理
四、上尿路尿液输送
第三 膀胱功能解剖
一、膀胱态、结构和毗邻
二、膀胱结构
三、膀胱组织结构
第四 尿道功能解剖
一、概述
二、尿道结构
三、尿道粘膜下层
四,尿道神经
第五 盆底解剖及相的支持结构
一、肛提
二、尾
三、盆筋膜
四、尿生殖

第二章 储屎与排屎生理掌
第一 储尿与排尿的基本机制
一、膀胱尿道的固有特性
二、膀胱尿道神经源性反应
三、储尿与排尿的基本过程
第二 中枢神经系统对排尿的调控
一、大脑皮质
二、侧丘
三、
四、基底核
五、边缘系统
六、小脑
七、下丘
八、
九、锥体外系
十、脑干网状结构
十一、脊髓中枢
第三 储尿与排尿反射
一、储尿反射
二、排尿反射
三、意志性中断排尿和启动排尿
第四 下尿路的神经支配
一、概述
二、膀胱尿道及盆底的神经支配
三、结论
第五 膀胱尿道神经受体与递质
一、概述
二、乙酰碱及其受体
三、儿茶酚胺及其受体
四、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
五、5-羟色胺及其受体
六、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
七、肽类递质及其受体
八、一氧化氮及其受体
九、一氧化碳及其受体
十、前列腺素类递质及其受体
十一、结论

第三章 神经源性膀胱的动物模型
第一 神经源性膀胱的动物模型分型
第二 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常用动物
一、大
二、猫
三、小型猪
四、家免
第三 常用动物模型麻醉
一、麻醉的的和原则
二、
三、常用动物麻醉
第四 常用神经源性膀胱动物模型简介
一、大脊髓横断模型
二、大脊髓撞击伤动物模型
三、脊髓压迫损伤模型
四、大梗塞导致神经源性膀胱动物模型
五、小型猪膀胱神经模型
六、猫神经干切断术诱发神经源性膀胱模型
七、曼岛猫模型简介
八、糖尿膀胱功能障碍模型

第四章 神经源性膀胱的流病掌
第一 中枢性神经系统疾病
一、管意外
二、帕金森病
三、多系统萎缩
四、多发性硬化
五、脊髓神经不全
六、脊髓损伤
七、其他
第二 周围性神经系统疾病
一、糖尿
二、盆腔手术
第三 感染性疾病
一、带状疱疹
二、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
三、HTLV-1相脊髓
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

第五章 神经源性膀胱病因及分类
第一 神经源性膀胱病因
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三、感染性疾病
四、其他原因起的神经源性膀胱
第二 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
一、Bors-Comarr分娄
二、Hald-Bradley分娄
三、Lapides分类
四、尿动力分类
五、国际尿控会分类

第六章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
第一 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一、病史采集
二、临床表现
三、体格检查
第二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评估
一、生活质量的评估
二、化验检查
三、排尿日记
四,尿垫测试
第三 神经源性膀胱神经系统检查
一、意识和精神状态
二.神经检查
三、运动功能检查
四、反射功能检查
五、感觉功能检查
六、自神经功能检查
第四 电生理评估
一、体感诱发电位
二、动作诱发电位
三、电图
第五 影像检查
一、超声检查
二、X线检查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
四、磁共振成像检查
五、放射性核素检查
第六 镜检查
……
第七章 神经源性膀胱的悄动力检查及分析
第八章 先天性脊髓疾病导致的神经膀胱
第九章 脊髓损伤性神经源性膀胱
第十章 其他脊髓疾病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
第十一章 颅部疾病性神经源性膀胱
第十二章 糖尿神经源性膀胱
第十三章 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
第十四章 遗尿症与夜尿症
第十五章 神经源性膀胱的保守治疗
第十六章 间歇性导尿术
第十七章 神经源性膀胱神经刺激治疗
第十八章 神经源性膀胱神经阻断治疗
第十九章 膀胱扩大术和膀胱替代成
第二十章 神经源性膀胱并发症
第二十一章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
第二十二章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原则与随访

序言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特殊性质的疾病,其发病率还在呈逐年增高趋势。虽然随着现代尿动力技术的应用,对患者某一阶段的膀胱尿道功能有较为准确的临床评价,但大部分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病机制尚不甚明了。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亦颇为复杂,涉及泌尿外科、科、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和护理医等多个科,在世界范围,各国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其进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虽然总的来说当前的治疗手段还没有从本上解决排尿功能的完全恢复,但能为许多患者提供有效的帮助,改善排尿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保护脏功能,使死亡率显著降低。
外有神经源性膀胱的专著相对比较贫乏。前仅有加拿大的Jacques Corcos教授(国际尿控神经泌尿外科委员会现任席)于2004年组织编写了一本《神经源性膀胱》专著,较为系统介绍了神经源性膀胱的相知识。国仅有鹿尔驯教授等的译作《临床神经泌尿》。该书为翻译Robert jK和Mike BS 1979年写的《Clinical Neuro-Urology》。时隔28年,有神经源性膀胱的许多认识都发生了改变,并出现了许多新的药物、治疗设备及法,该书已不能满足现代临床的需要,许多相知识亟待更新。虽然近年来国陆续出版了一些有尿动力及尿失的专著,对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作了~些介绍,但不够系统、全面和深入。而且国的许多同仁及相医务人员对神经源性膀胱的认识重视不够,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区,如对脊髓损伤的患者,重视肢体的康复而忽视膀胱排尿功能的管理;重视排尿期排尿能力的恢复,而忽视安全储尿的重要性。一些好的治疗法也没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如对不能自排尿的患者,大多数采取外接尿袋、膀胱造瘘等姑息治疗,而没有很好的应用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技术。因而我们亟需一本专门针对神经源性膀胱系统而全面阐述的书籍,介绍相的基础理论、临床表现、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法,规范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治流程。
由陈忠、崔喆、双卫兵三位医师编,26位长期从事神经泌尿临床和科研工作的中青年专家所编写的《神经源性膀胱》一书系统介绍了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解剖及排尿生理景,着重强调具有我国疾病谱特点的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措施,重点体现其临床指导作用,为前国介绍神经源性膀胱最为全面的一部专著。本书的出版,在我国泌尿外科的著作中,又增添了一部完整的新颖的术著作。
作为一长期从事排尿功能障碍研究工作的者,我热烈地祝贺本书的出版发,并确信本书将有助于提高广大专业工作者对神经源性膀胱的认知,从而提高对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及治疗水平,造福于病人,造福于社会;同时,本书对神经源性膀胱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希望更多的者来和参与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及治疗工作,不断改进,勇于创新,以推动我国泌尿外科,特神经泌尿事业的发展。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细胞核

下一篇 石蜈蚣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