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肾血管性高血压

管性压是(renal vascular hypertension)一种常见的继发性压。各种病因起的一侧或双侧动脉及其分支狭窄进展到一定的程度,即可管性压,介入或手术治疗后压可恢复正常或改善。本病可导致缺肾病及晚期脏病,与原发性起的动脉硬化不同。动脉狭窄的常见原因要有3种:①动脉粥样硬化约占9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影像检查的普及,这一比......
目录

病因

动脉狭窄的常见原因要有3种:①动脉粥样硬化约占9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影像检查的普及,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增加。常见于老年男性,病变多位于动脉起始部,在动脉成大小、长短不一的粥样斑块,偏性多见,是全身性管病变的局部表现。②纤维发育不良,除损害动脉外,髂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头动脉也有发生,常见于青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动脉损害要发生在中、远1/3端,常延及分支,管呈多发性和珠样改变。③动脉炎,本病要侵犯动脉及其大的分支,造成管狭窄或塞,少见扩张。多为青年女性,近90%病例在30岁以下。动脉炎侵犯动脉者约占60%以上,87%病变侵犯动脉起始部和近端,动脉多为向性局限狭窄。

病理生理

RAS时患侧由于缺而激活素-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致管性压。不同类型的管性压的病理生理也不相同。单侧RAS时患侧释放素致水钠潴留,而对侧则出现压力性利尿排钠,最终导致负钠平衡近一步增加了素释放。孤立及双侧RAS时,因没有对侧的影响,而阻止了钠的丢失,细胞外液体积增加抑制了素的活性,所以此时要是因为体液过量。另外管紧张素Ⅱ(AngⅡ)发出球小动脉收缩使得流及滤过率得以部分维持,因此对于双侧RAS、孤立的RAS或钠衰竭状态的失代偿性慢性力衰竭患者,应用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CEI)或AngⅡ受体阻断(ARB)时会急性功能衰竭,其机制是它们降低了小球的流体静压和小球的滤过率,但疾病的成是个漫长的过程,动物模型的研究不能全面反应真实的病理过程,即使是在动物实验当中也发现,当狭窄持续存在,素的释放增加也是一过性的,所以动脉狭窄导致压的过程一定还有其他机制的参与,需要进一步研究予以明确。

临床表现

动脉狭窄发病早期呈隐匿且进性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只有流动力的变化而并没有临床症状,但随着狭窄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压、功能衰竭、绞痛、反复发作性水肿蛋白尿等。注临床线索是早期发现的键。

1.30岁以前或55岁以后发现的压,特是没有家族史的患者;

2.部、部可闻及管杂音;

3.顽固性压、恶性压或以前稳定的压突然恶化;

4.反复发作的压;

5.不明原因的肾衰,而尿常规正常,特是老年人;

6.伴发周围管病变,特在大量吸烟中;

7.压治疗时出现功能恶化,特在使用ACEI或ARB时;

8.3~4级网膜病变;

9.一侧脏萎缩或双侧脏长径相差1.5~2.0cm;

10.反复发作的慢性衰或一过性水肿,特是在压但左室射分数正常的患者中较常见。以往研究表明,冠病患者约有16%伴RAS,而高龄、长期吸烟、酐异常、并多支管的病变、难治性压、糖尿病时RAS发生率更高。

检查

动脉狭窄的检查手段很多,但检测法要考虑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预测价值,前得到充分肯定的检查法为:

1.彩色多普勒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简便价动脉狭窄的筛选手段,是前使用最多的无创性检查法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能有9%的特异度,95%的敏感度,但此项技术的准确性严重依赖于操作者的耐验,对于肥胖体过多的患者检查困难。推荐用于动脉支架术后复查,在具有丰富检查验的中之外作为筛查和确诊动脉狭窄的手段还需谨慎。

2.磁共振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MRA)采用三维对比成像的法可较好地显示动脉的解剖结构,其敏感度为80%~100%,特异度9%~99%,多采用相位对比法(PC)和时间跃法(TOF)。磁共振管造影对动脉近端损害诊断效果较好,而对远端或动脉常易漏诊。磁共振管造影可不使用或少量使用专用对比脏损害小可用于功能不全患者的诊断。

3.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CTA)是一个可靠的检查手段,对动脉动脉显示效果好。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为88%~96%、96%~100%,对动脉动脉钙化的定位和定量超过任何一种检查法(包括动脉造影)。缺点:CTA所需要的对比量较大,为130~150ml,扫描时要求注射时间达20~30s,而且动脉狭窄患者常存在潜在性肾衰的可能,导致对比肾病险存在。因静途径使用造影毒性明显小于动脉途径,结水化降低险,可以广泛使用。

4.动脉管造影

前被认为是诊断RAS的金标准。造影指征:临床有管性压、缺肾病不稳定性绞痛,三者之一存在加上以下任何一个条件:

(1)非侵入性检查提示一侧动脉狭窄>50%,或者有明显的流动力改变。

(2)在30岁以前或50岁以后发现有压。

(3)脏缩小,功能受损,特是使用ACEI制的患者。

该检查为有创性、价格较贵,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为避免对比可能导致的毒性,将CO2作为对比功能不全(包括移植)的患者动脉狭窄诊断和球囊扩张术时应用被认为是可、有效的。

5.动态显像

Tc-DTPA动态显像能较安全灵敏地提供RAS的间接信息,敏感性为71%~92%,特异性为72%~98.2%。对动脉狭窄超过50%时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可达80%以上。优点在于无创,可评价功能和分功能,并可预测管成术的疗效及应用ACEI的险。缺点在于不能显示狭窄的部位和程度,而且受功能水平的影响。

治疗

1.药物治疗

的是控制压,预防功能恶化。

(1)钙通道阻滞(CCB)是治疗管性压的安全有效药物,其降压作用为扩张管,对双侧ARS者,不会功能恶化,为治疗管性压的首选药物。

(2)ACEI及ARB对单侧RAS所致的素依赖型压,在用其他药物无效时,能有效地控制压,防止并发症,但此类药物可降低狭窄侧流量,故服用时应监测脏功能改变。对双侧动脉狭窄或孤立动脉狭窄所致的容量依赖型压,ACEI或ARB是绝对忌。

(3)β受体阻滞由于对管性压降压有效,多用于联治疗。

(4)利尿在单侧RAS起的压,要原因是高素,而不是容量增多,这时使用利尿常会使浆容量减少,素活性升高,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不仅不降压,反而升压,因此单纯单侧动脉狭窄所致压理论上不宜用利尿。在双侧RAS,压特征性表现为水钠潴留、容量扩张,使用利尿可以降压。

2.球囊导管动脉术(PTRA)

1978年Grntzig等首先报道使用球囊导管动脉术治疗动脉狭窄发的压获得成功,自此介入治疗广泛用于RAS的治疗。前此项技术作为纤维发育不良所致动脉狭窄的首选治疗法。

3.支架成

可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或应用于PTRA失败的补救。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适应还存在争议。原则上对于有液动力意义的重度狭窄,运重建作为首选治疗法,而对于压易控,功稳定患者的轻中度动脉狭窄首选药物治疗和严密随访。前已有的随机对照大型临床试验因存在各种瑕疵,结果无法被广泛接受,结论的效力无法推动指南的修改。于介入适应的选择法还在研究之中,对于前已有报道的素醛固酮比值、BNP、术中压力导丝检测等手段的价值结论不一,无法指导临床治疗。

4.手术治疗

在于降压并改善功能。外科手术包括动脉膜剥离术,管和脾脏的旁路术和自体移植术。由于管成术和支架术良好的临床结果,外科管重建相比过去减少了许多,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手术管重建比PTRA更有效,压治愈或改善率更高。动脉搭桥是最常用的法,动脉旁路手术也很常用,而且可以避免动脉手术。当前适外科管重建的指征包括:实质正常的动脉塞,动脉炎的RAS纤维发育不良起的不能通过球囊成术治疗的分支管疾病,支架术后的再狭窄或同时行动脉的外科治疗(动脉修复或-髂动脉疾病)。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肾盂肿瘤

下一篇 肾小管性酸中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