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石风丹

石风丹为兰科植物兰的全株。高兰,多年生草本,高25-80cm。短。直立,无毛。大而厚,长或狭,长8-15cm,宽2-2.5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柄。【采集】:冬季采收。【药材】:干全株,数条,灰棕色,弯而互相纠结,表面被黄绵毛,质较韧。叶片披针棕黄色,或带绿色,皱缩,质韧而不易破碎。无,味辣。【用法与用量】:服:汤,3~5钱;或浸酒。【宜......
目录

基本信息

【采集】:冬季采收。

【药材】:干全株,数条,灰棕色,弯而互相纠结,表面被黄绵毛,质较韧。叶片披针棕黄色,或带绿色,皱缩,质韧而不易破碎。无,味辣。

【用法与用量】:服:汤,3~5钱;或浸酒

【宜忌】:《成都草药》:"孕妇忌用。"

【选】:治半身不遂:石风丹红活麻、红牛膝牛肉服。(《成都草药》)

《中华本草》:石风丹

【出处】:出自《植物实图考》。

【拼音】: Shí Fēnɡ Dān

【英语】: Herb of Tall Rattlesnake Plantain

】:石凤丹兰花草、虎头蕉、石蕉、溪蕉、高杆竹叶兰、山菜、观音竹、追草、碎米兰、一香、山石竹、细芭蕉、小芭蕉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兰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Goodyera procera (Ker- Gawl.) Hook.[Neottia procera Ker-Gaw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石风丹(高斑叶兰)植株高22-80厘米。短而粗,具直立,无毛,具6-8枚叶片或狭,长7-15厘米,宽2-5.5厘米,上面绿色淡绿色,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具柄;叶柄长3-7厘米,基部扩大成抱的鞘。长12-50厘米,具5-7枚鞘状苞片总状花序具多数密生的小花,似穗状,长10-15厘米,花序轴被毛;苞片卵状披针,先端渐尖,无毛,长5-7毫米;子房,被毛,连花梗长3-5毫米;小,白色淡绿,芳香,不偏向一侧;萼片具1,先端急尖,无毛,中萼片卵形,凹陷,长3-3.5毫米,宽1.7-2.5毫米,与花瓣呈兜状;侧萼片偏斜的卵形,长2.5-3.2毫米,宽1.5-2.2毫米;花瓣白色,长3-3.5毫米,上部宽1-1.2毫米,先端稍钝,具1,无毛;唇瓣卵形,厚,长2.2-2.5毫米,宽1.5-1.7毫米,基部凹陷,囊状,面有腺毛,前端反卷,盘上具2枚胼胝体;蕊柱短而宽,长2毫米;花药宽卵状三角花粉团长约1.3毫米;蕊喙直立,2裂;柱头1个,横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1550米的林下。

【资源分布】:产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香港海南、广西、四川西部至南部、贵州云南西藏东南部。尼泊尔金、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也有。

性状鉴 全株长15-80cm。短,有数条而相互纠结,表面有黄柔毛,质较韧。黄绿色,无毛。多皱缩,棕黄色或带绿色,展平后呈宽披针,长8-15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而成叶柄,长3-7cm,干全株,数条,灰棕色,弯而互相纠结,表面被黄绵毛,质较韧。叶片披针棕黄色,或带绿色,皱缩,质韧而不易破碎。无,味辣。

性味】:苦;辛;温

归经】:

【功能治】:祛湿行气;止咳平喘。风寒湿痹;半身不遂;瘫痪;跌打损伤;咳喘;痛;水肿

【用法用量】:服:汤,9-15g;或浸酒

【注意】:孕妇慎服。

【各家论述】:

1.《植物实图考》:养,舒,益,滋。入筋祛,入湿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关节疼痛,湿麻痹

【摘录】:《中华本草》

植物形态

石风丹多年生草本。纤维状。高30~90厘米,通常多大而厚,,长8~15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长而厚的柄,最上部的退化为鞘状苞片穗状花序稠密,长7~15厘米;苞片膜质,约与等长;小,白色淡绿,直径约3毫米,芳香;萼片卵形,长约2毫米;花瓣较狭,匙唇瓣囊状,面有柔毛,先端钝,外反,有硬凸体2枚。蒴果纺锤期春、夏。

生于山野溪涧湿地,或附生于石壁上。分布四川云南广东等地。

性味

苦辛,温。

①《植物实图考》:"性温,味苦,无毒。"

②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性温,味苦辛。"

功用主治

湿,养舒筋。治风寒湿痹,半身不遂。

①《植物实图考》:"养,舒,益,滋。入筋祛,入湿。"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关节疼痛,湿麻痹。" ①《植物实图考》:"性温,味苦,无毒。"

②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性温,味苦辛。"

【功能治】:祛湿,养舒筋。治风寒湿痹,半身不遂。

①《植物实图考》:"养,舒,益,滋。入筋祛,入湿。"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关节疼痛,湿麻痹。"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石风车子叶

下一篇 肾虚眩晕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