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石龙刍

石龙刍,中药。为灯草科植物野灯草Juncus setchuensisBuchen.的全草。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陕西四川云南等地。具有利水通淋,泄热,安凉血之功效。用于热淋肾炎水肿心热烦躁心悸失眠生疮,咽痛齿痛,目赤肿痛,衄咯血尿血。龙须、草续断龙珠、龙鬓、龙木、草毒、龙华、悬菟、龙须草、缙云草、龙修、悬莞、宾、席草野席草、胡须草、灯芯、野灯芯、水灯、......
目录

别名

龙须、草续断龙珠、龙鬓、龙木、草毒、龙华、悬菟、龙须草、缙云草、龙修、悬莞、宾、席草野席草、胡须草、灯芯、野灯芯、水灯、仙人针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凉。

归经

小肠

功效

利水通淋,泄热,安凉血

主治

用于热淋肾炎水肿心热烦躁心悸失眠生疮,咽痛齿痛,目赤肿痛,衄咯血尿血

相关配伍

1、治尿路感染,肾炎水肿:(野灯草)全草,车前草各30g,土茯苓9g。水服。

2、治通淋:胡须草、木通各9g,车前草、甘草各6g。服。(1-2出自《浙江民间草药》)

3、治热结膀胱,小便不利,心热烦躁生疮,衄尿血:水灯60g,白茅30g,黄柏9g。水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4、治乳糜尿:(野灯草)鲜全草30-60g。水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5、治糖尿病:(拟灯草)全草60g,鹿茸草30g。水服。

6、治失眠神经衰弱:(拟灯草)鲜全草60g,夜交藤30g,丹参15g。水服。(5-6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用法用量

服:汤,9-15g;或烧存性研末。

使用注意

溲多者勿用。

炮制

一、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去、杂质,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二、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残及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中段,干。筛去灰屑。

贮藏

贮干容器,置通处,防霉

形态特性

野灯草又:拟灯草。多年生草本,高25-65厘米;短而横走,具黄褐色稍粗的须根丛生,直立,,有较深而明显的纵沟,直径1-1.5毫米,充满白色全部为低出,呈鞘状或鳞片状,包围在的基部,长1-9.5厘米,基部红褐色至棕褐色叶片退化为刺状。聚伞花序假侧生;多朵排列紧密或疏总苞生于端,,似的延伸,长5-15厘米,端尖锐;苞片2枚,三角状卵形,膜质,长1-1.2毫米,宽约0.9毫米;淡绿色;花被卵状披针,长2-3毫米,宽约0.9毫米,端锐尖,边缘宽膜质,轮与外轮者等长;雄蕊3枚,比花被稍短;花药黄色,长约0.8毫米,比丝短;子房1室(三隔膜发育不完全),侧膜胎座呈半月花柱极短;柱头3分叉,长约0.8毫米。蒴果通常卵形,比花被长,端钝,成熟时黄褐色至棕褐色种子斜倒卵形,长0.5-0.7毫米,棕褐色期5-7月,果期6-9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沟、道旁的浅水处。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陕西四川云南等地。

鉴定

一、药材性状

细长,长30-50cm,直径1-1.6mm,上部渐细尖,基部稍粗,表面淡黄绿色,光滑,具细纵直纹理。质坚韧,断面黄白色,中央有白色而疏松。上部无,侧生淡紫色花序或果穗,基部叶鞘褐色至棕褐色微,味淡。以身干、细匀、色绿者为佳。

二、饮性状

呈段状。,外表面淡黄绿色灰绿色,具细密纵棱线。切面白色或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叶鞘褐色棕色小,淡黄棕色。质韧。微,味淡。

药理作用

抗氧化和抗微生物活性作用。

现代应用

用于泌尿系统感染。

相关论述

浙江民间草药》:“清热安。治小儿夜啼。”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风媒

下一篇 虫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