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是细菌感染起的慢性炎症,病变要侵犯间质和肾盂组织。由于炎症的持续进或反复发生导致间质、肾盂盏的损害,成瘢痕,以至发生萎缩和出现功能障碍。患者可能仅有腰酸和(或)低热,可没有明显的尿路感染的尿痛尿频尿急症状,其要表现是夜尿增多及尿中有少量白细胞和蛋白等。病人有长期或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病史,在晚期可出现尿毒症。由细菌感染起。部分病人有易感因素存在,如......
目录

病因

由细菌感染起。部分病人有易感因素存在,如尿路梗阻、畸下垂及膀胱输尿管反流等。

临床表现

1.全身中毒症状

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

2.局部症状

腰酸痛及肋角叩痛。

3.膀胱刺激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且泌尿道感染病史超过半年以上,抗菌治疗效果不佳。

诊断

(一)体征

肾盂造影示肾盂盏变、缩窄,双检查(B超、CT等)显示影不规则,甚至缩小;小管功能有持续性损害,如尿渗透压降低,尿视黄醇结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升高。

(二)确诊标准

1.影像检查

(1)在静肾盂造影中见肾盂盏变、缩窄。

(2)凹凸不平,两大小不等。

2.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仅在部分病例中可发现菌尿和脓尿,有时可发现蛋白尿,这表明病变已累及小球,意味着病情较严重。

(2)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ml可以肯定为感染,同时可明确致病菌的种类及药敏。

(3)功能检查一般无功能障碍,当病情加重时先表现为小管功能受损,尿比重降低。晚期则出现酐和血尿素氮升高。

3.膀胱镜检查

可见有膀胱有充水肿膀胱炎征象,患侧输尿管有炎症变化,有时可显示输尿管瓣膜功能不全或膀胱输尿管反流。双侧插入输尿管导管收集尿液并培养可确定感染部位。

鉴别诊断

1.、泌尿系结核

膀胱刺激征明显,结核杆菌培养阳性,普通抗菌治疗无效。

2.下泌尿道感染

无全身症状区叩痛,无白细胞管型。

3.慢性小球肾炎

无明显膀胱刺激征,细菌阴性,WBC增多不明显,尿蛋白一般大于2g/24小时,小球功能损害为

治疗

(一)治愈标准

1.临床治愈

症状消失,停药72小时后,每隔2~3天作尿常规及细菌培养,连续3次阴性。

2.痊愈

临床治愈后,尿常规及细菌培养每月复查1~2次,连续半年均阴性。

(二)药物治疗

1.治疗原则

(1)选用细菌敏感而毒性较小,且在实质和尿都具有较高浓度的抗生素

(2)采用较长疗程(4周或6周),以期达到彻底清除细菌的的。

(3)如不能清除细菌而尿路感染反复急性发作,采用低量长疗程的抑菌疗法,至少用药1年以上。

(4)发生尿毒症时,既要注意保护功能,避免药物蓄积中毒,又能很好地抑制细菌生长

2.药物的选择

轻者可用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或加β酰胺酶抑制的半成广谱青霉素服,重者需联用药和静用药,如哌拉西林加三唑巴坦或亚胺培南加西拉司丁钠。

(三)用药安全

避免脏功能损害的药物,比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离子型造影等。

预防

1.注意外阴及尿道的清洁卫生。要勤换衣,特是在妇女月经期、妊娠期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不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细菌可以通过尿道进入膀胱,并由膀胱输尿管逆流的动力入肾盂,然后再侵及实质,泌尿系统的感染。

2.在饮食面需高热量、高维生素、半流质或容易消化的普通饮食。要多饮水,每日入量不得少于3000毫升,以增加尿量,有利于冲洗泌尿道,促进细菌、毒素和炎症分泌物的排出。

3.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便秘

4.女性患者急性期治愈后,一年以应注意避孕

5.女性患者止盆,以免水逆流入膀胱起感染。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