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椎管狭窄症

1803年Porta最先注意到椎管管径缩小是椎神经受压的一个原因。1910年Sumita首先记载了软发育不育者的椎管狭窄症,其后Donath和Vogl相继描写了本症。1953年Schlesinger和Taverus作了比较全面的叙述。1954年Verbiest和1962年Epstenin先后提出因椎椎管狭窄,压迫马尾神经起的神经并发症。1964年Brish和1966年Jaffe等描述了......
目录

诊断

据详细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X线平.脊髓造影.CT.MRT等不难诊断,但需与椎间盘突出症与塞性管炎等鉴

治疗措施

对不典型的病例首先应采用非手术疗法,如卧床休息、牵按摩、理疗及药物治疗等。同时应避免着凉与过劳,以促进神经刺激之症状恢复。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的典型病例,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以全椎除,彻底减压为。所谓彻底减压是指在除椎时不但要够高够宽,而且要解除椎体后部(椎管前部)和侧隐窝的增生质,以便彻底解除马尾及神经的一切压迫。

病因学

发育椎狭窄又称原发性椎管狭窄:这种椎管狭窄,系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故椎管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一致性狭窄。椎管容量较小,所候任何诱因都可使椎管进一步狭窄,脊髓、马尾或神经的刺激或压迫症状。如横管横断呈三叶形常可使侧隐窝狭窄。退变型椎管狭窄,又称继发性椎管狭窄,要是由于椎发生退性病变所起。因椎有退性病变,椎间盘萎缩吸收,椎间隙变窄,环状韧带松弛,椎可发生假性滑或增生。更由于椎松弛,椎及黄韧带可由异常刺激而增厚(如椎厚度超过5mm,黄韧带厚度超过4mm,即为不正常),硬膜外脂肪可变性、纤维化,使硬膜受压,起一系列马尾及神经压迫或刺激症状椎滑性狭窄,如病人有椎崩裂症或椎峡部不连,常可发生椎滑。当有椎滑时,因上下椎管前后移位,可使椎管进一步变窄。更由于椎滑,可促进退性变,峡部纤维性软增生,更加重椎管狭窄,压迫马尾或侧隐窝神经椎管狭窄症。医源性椎管狭窄,由于各种手术治疗的刺激,尤其是施椎融术后,常可起棘间韧带韧带肥厚或植部全部椎增厚,结果使椎管变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椎管狭窄症外伤性椎管狭窄,当椎受到外伤时,尤其是当外伤较重柱骨折或位时常起椎管狭窄,压迫或刺激马尾或神经椎管狭窄症。其他病所致之椎管狭窄症,如畸症和症等,均可因椎体、椎、和软组织增厚而使椎管容减小,压迫或刺激神经椎管狭窄症

临床表现

本症好发于40~50岁之男性多以女性,尤其是椎4~5和5骶1最多见。其症状腿痛,常发生一侧或两侧根性放射性神经痛。严重者可起两下肢无力,括约松弛、二便障碍或轻瘫椎管狭窄症的另一症状是间歇性破。多数患者当站立或走时,腿痛症状加重,走较短离,即感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越走越重。当略蹲或稍坐后腿痛症状及破缓解。起间隙性破要原因,可能与马尾或神经受刺激或压迫有。1803年Portal最先注意到椎管前后径缩小,可压迫椎管神经。1858年Charcot认为下肢管病变导致不足也能间歇性跛,故间歇性跛又分为神经间歇性跛管性间歇性跛两大类。1949年Boyd指出管性间歇性破症仅在走后才发生大腿或小腿肉痉挛性疼痛,休息后临床症状即可减轻。而因椎管狭窄症使神经受压所起的间歇性跛又称神经源性间歇性跛症。可由于体位的改变起下肢放射性神经痛, 尤其是每当椎过伸时,腿疼痛症状加重。因为当椎过伸时,椎椎间隙前部增宽,后变窄常使椎间盘及纤维环向椎管突出,使椎管进一步变窄,刺激或压迫神经。也由于椎过伸神经变短变粗,容易受压而产生神经或马尾刺激症状。在伸的同时,椎的黄韧带也松弛成皱襞增厚使椎间孔变小也压迫或刺激马尾及神经起马尾及神经的刺激症状。上述临床症状椎前弯时,可因椎管后组织拉长椎管容减小,出的间盘回缩等而减轻,也可于略蹲,稍坐或卧床休息而减轻。因此患椎管狭窄症者,往往自觉症状较多,较重,而阳性体征则较少。因为病人于卧床检查时其临床体征或已缓解,或已消失之故。临床常见的体征除部前屈时症状减轻,与伸时腿痛症状加重外,还常有直腿抬高阳性或阴性,往往两侧相同,下肢知觉异常或减退。两腿无力,膝跟反射不正常及括约无力,二便障碍等。

椎管的测量:1975~1977年Verbiest据椎管中央矢状径(m-s径)和椎管椣径的测量将椎管狭窄分为三型:

1.绝对型 即椎管的中央矢状径小于或等于10mm者,为绝对型椎管狭窄(m-s≤10mm)。

2.相对型 即椎管的中央矢状径小于或等于10~12mm者(m-s为10~12mm)较多。

3.混型。

总之中央矢状径(m-s径)小于11.5mm由肯定为病理现象。如椎管的头侧或尾侧的中央矢状径比值大于1则为异常现象(头尾正常时m-s径之比值小于)。

横径:即椎弓最大

应用解剖

1、 椎管。椎管前壁有椎体及椎间盘后缘与后纵韧带,后关节关节韧带,侧后为椎弓及椎,椎管脊髓神经L以上为脊髓,以下为马尾神经

椎管的横径及矢径,在各个椎并不一致,横径由L1~L2,逐渐增大,而矢径L1~L3逐渐减小,L3~L5逐渐增大,青岛医院对国人测量的结果。

椎管的横径及矢径小于多少毫米才算椎管狭窄仍然有不同意见,一般认为若横径小于18mm,矢径小于13mm,便可算为相对狭窄,但临床上常常遇到L5~S1,矢径10mm者而无狭窄症状,故有人提出L5~S1矢径小于8mm者可确定为椎管狭窄。

2、 侧隐窝的解。其外侧缘为椎弓,后侧是上关节炎,前侧是椎体及间盘。侧隐窝上部最窄,CT扫描检查:正常人为5mm,而椎侧隐窝狭窄者低于2mm。

3、 椎间孔解剖。相邻椎两侧椎弓之间有一椎间孔,上部是上椎弓下缘,侧为上、下关节面,下部为下一椎弓椎的上缘,侧为椎体及间盘。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算盘七

下一篇 花芽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