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肾经草

肾经草 肾经草,中药,为兰科植物毛葶块茎肾经草分布于长江流域和中国台湾等地。具有壮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用于肾虚痛,遗精阳痿白带热淋毒蛇咬伤,疮疖肿毒。手上长茧可以用肾经草五加皮手,一天2~3次,可以先熏后洗,把药物用凉水泡半个小时后五分钟以后倒在盆里面,等不烫手的时候可以放上面熏,熏了以后没有热后可以感知药的温度,如果温度可以,就可以放到里面浸泡......
目录

形态特征

植株高25-60厘米。块茎肉质,长或长,长3-5厘米,直径1.5-2.5厘米。粗,直立,,近中部具5-6枚,向上有5-10枚疏生的苞片状小叶片披针、倒卵状匙或长,长5-16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收狭抱总状花序具6-15朵,长9-23厘米,花葶具棱,棱上具长柔毛;苞片卵形,长13-15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具缘毛,较子房短;子房柱状纺锤,扭转,具棱,棱上有细齿,连花梗长23-25毫米,先端弯,具白色或绿白色,罕带粉色,中等大;中萼片卵形,凹陷,兜状,长6-9毫米,宽5.5-8毫米,先端急尖或稍钝,近部边缘具毛,具5面具3条状具细齿或近全缘龙骨状突起,与花瓣呈兜状;侧萼片反折,强烈偏斜,卵形,长6.5-10毫米,宽4-7毫米,具3-4条弯,前部边缘臌出,宽,先端急尖花瓣直立,斜披针,不裂,长6-7毫米,基部宽2-3毫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具1,外侧增厚;唇瓣萼片长,基部3深裂,裂极狭窄,丝状,并,向上弯,中裂长16-18毫米,下垂,基部无胼胝体;侧裂长20-22毫米;筒状棒,长21-27毫米,向末端逐渐或突然膨大,下垂,中部明显向前弯或前部稍弯,稍长于或短于子房,末端钝;药室基部伸长的沟与蕊喙伸长的沟两者靠成细的管,管前伸,长约2毫米,稍向上弯;柱头2个,隆起,长,长约1.5毫米。期7-9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下和沟边。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台湾等地。

主要价值

入药部位

块茎

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

用于肾虚痛,遗精阳痿白带热淋毒蛇咬伤,疮疖肿毒。

配伍

1、治肾虚遗精肾经草金樱子黄精各15g,土党参、熟地各9g。水服。

2、治阳痿早泄肾经草黄精、土党参各15g,地龙9g。水服。(1-2出自《湖南药物志》)

用法用量

服: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

采集加工

春、秋季采挖,去净须根,洗净,晒干。

相关论述

湖南药物志》:“清热生津滋阴肾虚遗精阳痿早泄,疮疥肿毒。”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间期

下一篇 肾精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