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中毒性肾病
概述
农药中毒性肾病(nephropathy due to pesticide intoxication)是指在农药生产、使用过程中经呼吸道皮肤吸收或误服、自服农药所引起鶒的肾脏损害。常用的农药包括杀虫剂、杀鼠剂、熏蒸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损伤,有些具有肾毒性,少数重症病例可至急性肾功能衰竭。
1、常用的有机磷农药 有对硫磷、甲胺磷、敌敌畏、乐果、美曲膦脂、马拉硫磷等,其毒性作用依次降低。
2、有机氯农药 有机氯农药主要有DDT、六六六、氯丹等此类农药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出现癫痫样抽搐昏迷亦可发生肺炎、肺水肿。肾脏损害以肾小管变性为主临床上出现蛋白尿,一般可恢复正常。治疗主要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及应用安定抗惊厥。
3、熏蒸类农药 此类农药中卤代烃类熏蒸剂如溴甲烷、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等中毒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同时可引起肝、肾损害鶒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4、除草剂 除草剂中季氮化合物为速效除草剂,主要有对草快(百草枯,Paraquat)、敌草快(Diquat),有中等毒性,急性中毒时早期出现胃肠道症状,继之出现肝、肾和心功能障碍。口服者可有口腔、咽部溃疡。肾脏损害以急性肾小管坏死为常见,严重者可致中毒性肾病。
病因
因长时间或不当使用和接触各种农药均可引起中毒并导致肾脏损害。 发病机制: 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中毒后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蓄积引起呼吸、循环障碍,全身脱水,休克和肾脏血管痉挛造成肾缺血、缺氧以及毒物或其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而直接损伤肾脏有关。
临床表现
肾脏表现一般不重,主要为蛋白尿和镜下血尿,可有轻度的肾功能不全。肾外表现更为明显,主要为头晕、目眩,乏力、大汗淋漓、腹痛震颤,重者出现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肺水肿,可见两瞳孔缩小,口腔、鼻孔可见大量白色泡沫样分泌物及嗅到大蒜样气味等。
并发症
主要并发全身多系统功能衰竭。
检查
实验室检查
2、血中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活力测定 可发现CHE的活性降低,并可根据CHE活性的高低来判断中毒程度及预后。
3、有机磷农药鉴定可对患者呕吐物、分泌物及尿中的有机磷农药分解物进行测定,以发现毒物品种。
其它辅助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1、与阿片类药物中毒相鉴别 阿片类药物常见的有阿片、吗啡、可待因、复方樟脑酊罂粟碱、哌替啶美沙酮乙基吗啡,及毒品二醋吗啡等,此类药物具有镇痛、止咳、止泻、解痉、麻醉等作用,临床应用较广,但长期使用会产生依赖一次性过量使用或频繁应用可引起中毒。轻度急性中毒患者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兴奋或抑郁,或有幻觉、失去时间和空间感觉还可伴便秘、尿潴留及血糖增高。重度中毒时有昏迷、针尖样瞳孔、高度呼吸抑制等三大特征。可先出现短暂兴奋症状鶒如呕吐烦躁不安、谵妄、面色潮红、心动过速;但很快进入抑制期,面色苍白、发绀、感觉迟钝肌肉无力呼吸缓慢、昏睡瞳孔明显缩小;进而昏迷,脊髓反射增强常有惊厥、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呼吸先变浅、慢,继之出现叹息样呼吸或潮式呼吸肺水肿、发绀、四肢冷、体温下降、各种反射消失,锥体束征阳性;最后呼吸衰竭死亡。
2、与生物毒素所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相鉴别 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比较常见的生物毒素主要有:生鱼胆毒、毒蕈、蛇毒、蝎毒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与农药中毒近似,常引起神经及其他多系统改变严重者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鶒,应注意与本病相鉴别。
治疗
目前已有部分解毒药物可行特效治疗,但临床主要仍然是对症处理,如及时给予洗胃、加强利尿和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具体方法为:
1、迅速去除毒物立即离开中毒现场,大量清水或肥皂水冲洗污染的皮肤,反复洗胃、导泻等。
2、解毒药物的使用 常用的有抗胆碱剂如阿托品,应大剂量、反复使用,肌注或静脉注射;胆碱酯酶复能剂如碘解磷定(解磷定)氯解磷定(氯磷定)等均有效。
3、对症治疗 维持呼吸功能,紧急处理休克、急性肺水肿及心脏骤停等,危重病人可输血或换血以补充胆碱酯酶及保证肾血流,防止肾衰的发生对己发生肾功能衰竭者应按肾衰处理。
预后
本病若迅速去除毒物、及时对症治疗给予洗胃利尿注射应用解毒药物多数病变是可逆的,若能及时治疗,预后尚好,但如未能及时确定致病药物且及时脱离现场清洗毒物或治疗健康搜索不及时则肾功能可持续恶化,部分患者可因急性肾衰而死亡。
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