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克-雅氏病性痴呆

克-雅氏病性痴呆是属朊病毒(蛋白)疾病,是由朊蛋白传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本病潜伏期长,病程短,多在1~2年死亡。痴呆为持续进展性。疾病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痴呆 所属部位 :头,全身 就诊科室 :神经精神病,理,CT室,MR室,病理科,重症监护室 症状体征 :失用症 失认症 幻觉 抑郁症 抽搐 抽筋 肉萎缩 感觉障碍 瘫痪 步态异常 疾病用药: 克-雅氏病性痴呆是......
目录

疾病概述

疾病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痴呆

所属部位 :头,全身

就诊科室 :神经精神病,理,CT室,MR室,病理科,重症监护室

症状体征 :失用症 失认症 幻觉 抑郁症 抽搐 抽筋 肉萎缩 感觉障碍 瘫痪 步态异常

疾病用药:

克-雅氏病性痴呆是属朊病毒(蛋白)疾病,是由朊蛋白传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本病潜伏期长,病程短,多在1~2年死亡。痴呆为持续进展性。至20世纪50年代Sigurdsson(1954)研究羊瘙痒症海绵状脑病提出慢病毒感染。朊蛋白基因(PRNP)位于第20号染色体短。朊蛋白在体分两种式存在,一种是正常细胞异构体(PrPc)由质网成、半衰期短3~6h迅速降解,此蛋白结构要由α螺旋组成,β折叠甚少。无致病作用。另一种致病瘙痒症异构体(PrPsc),蛋白结构α螺旋甚少,要由β折叠组成,翻译加工过程缓慢不易降解并在细胞膜特是突触膜沉积而致病。

发病原因

本病是由慢病毒中朊病毒感染所致疾病。是由朊蛋白传递所致的疾病。为一种直径10~20nm,长100 nm的被称为瘙痒病特异蛋白颗粒的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变性、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变性减少、星细胞增生和海绵状改变等。本病传播途径尚不十分清楚,约有10%病人为家族传播,还有少数为医源性传播,如角膜移植或接受生物制品治疗而发病。

发病机制

因瘙痒病特异蛋白为非常规因子,不具有免疫原性,进入机体后不能刺激机体进细胞的体液免疫反应,因而一旦感染便不能清除病原,使大脑皮质出现病理性海绵状改变,神经细胞减少、变性和星细胞增生改变等。典型早期一般仅见轻度脑萎缩。镜下显示大脑皮质灰质可见大小不等、和卵呈海绵状改变,神经细胞变性减少和失伴随星细胞增生,无炎性细胞浸润。PrP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刚果红染色偶见淀粉样斑。电镜所见膜状空变性和羊瘙痒症纤维(SAF)。

晚期则见明显池变宽、回扁平严重脑萎缩,无炎性渗出和局灶性脑病变。病理性海绵状改变要见于大脑皮质,其分布以颞、、枕为最著,和中央回则最轻,基底壳核、尾状核和丘脑病变明显,而苍白球大细胞较轻,小脑中脑桥和延髓亦可见海绵状改变、神经细胞减少变性和星细胞增生。脊髓前角亦可受累但较轻。病程短者海绵状改变重,病程长者神经细胞变性和星细胞增生明显。

新变异型与典型海绵状改变、神经细胞变性和星型细胞增生、PrP反应阳性等基本一致,但病变程度和分布不同,例如丘小脑病变明显,刚果红染色淀粉样变较典型多见。

症状

本病较罕见,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男女患病率相等,发病年龄多在40~65岁,但可在成年的各阶段发病,多为发病例,传播途径不十分清楚,约有10%病人为家族传播,还有少数为医源性传播,如角膜移植或接受生物制品治疗而发病,病程为亚急性,发展比其他原发性痴呆快,常在1~2年死亡。

前驱期数周或数月表现为神经衰弱症状,也可出现注意力和记忆障碍四肢无力步态不稳,智力随之迅速衰退,神经症状也变得突出,可有小脑共济失调,四肢强直和进麻痹,锥体和锥体外系症状震颤,舞蹈样运动等;言语障碍常见;也可出现计算障碍,不能分辨左右等症状,视力可严重受累,迅速出现进性皮质盲,如脑干受损可有眼震颤困难或强制性哭笑,常有震挛,也可出现癫痫发作,有的可出现急性器质性综征,如意识模糊谵妄,可有幻觉,妄想,最后出现痉挛性麻痹和严重痴呆

有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典型和新变异型,分阐述如下:

1.典型临床表现中老年人发病,年龄50~70(65)岁,呈亚急性起病,早期有些病人前驱症状类似感冒疲倦乏力,相继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烦躁易激惹精神为异常;有些病人头疼头晕,肢体乏力,走不稳,可有视觉症状:视力减退,复视视物变乃至视幻觉,病情迅速进展出现不自动作,动作缓慢,强直,震颤,手足徐动和舞蹈症状,多数病人出现阵挛抽动,反复发作,且可被声光刺激诱发,少数病人可有失神癫痫抽搐发作,很快出现认知障碍,记忆力丧失,痴呆,定向障碍,出现精神症状甚至偏执妄想,虚构,不认人,少数兴奋躁动,痴呆呈持续性进性加重,最终卧床缄默不语。

神经检查体征:可有复视,眼震,凝视麻痹;轮替试验和指试验不能;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多数病人出现张力高,强直,震颤,锥体外束征和肢体无力的锥体束征等,最终临床呈木僵和醒状昏迷状态。

2.新变异型临床表现多在青年期发病,起病亚急性或缓慢发病,早期出现精神症状表情淡漠,情绪低沉,抑郁焦虑焦虑不安,全身乏力萎靡,发病数周或数月出现进共济失调,认知障碍出现较晚,可有阵挛抽动,舞蹈样动作,晚期出现记忆力丧失,痴呆

神经检查体征:步态不稳,步态蹒跚,昂伯征,小脑共济失调,少数病人可见面部或躯体感觉障碍,可见锥体束征和锥体外束征,痴呆,缄默不语,最终多在2年以后衰竭死亡。

起病亚急性,进展快,呈持续进展性痴呆,锥体和锥体外系征,伴有阵挛抽搐,病程短,多在1~2年死亡,本病临床表现复杂,所以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必须结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能做出较确切的诊断,助检查显示,液化验多正常,总蛋白偶见增多,但免疫球蛋白不增多,造影正常或脑室扩大,可存在大脑小脑皮质萎缩的征象,电图往往有明显异常,始可出现弥漫或局灶性慢波,以后可见尖波或慢峰波,最后在皮质抑制活动景上出现特征性三相同步复尖波,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头颅CT可见皮质萎缩和脑室扩大,病理改变的特点是海绵状改变,神经细胞变性或失和星细胞增生等,有助于确诊。

疾病治疗

(一)治疗  

前尚无特异性有效的治疗法。但仍需给予良好的护理和有效的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对抽搐阵挛和兴奋躁动仍应给予积极治疗为宜。据文献报道,金刚烷胺200mg/d,3次/d,服,对本病有效,但也有无效者。   

(二)预后  

本病85%为发,预后不良,多数发病后3~12个月死亡。绝大多数在2年死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下一篇 蛇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