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内出血
病理原因
当背部重伤或跌伤、臀部外伤、猛力举重、剧烈咳嗽等情况下,皆可直接或间接的诱发脊髓内出血。自发性脊髓内出血可见于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急性CO中毒等病。
心肌梗死、心搏骤停、主动脉破裂、主动脉造影、胸腔和脊柱等引起严重低血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梅毒性动脉炎、肿瘤、蛛网膜粘连等均可导致缺血性脊髓病;外伤是椎管内出血的主要原因,自发性出血多见于脊髓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血液、肿瘤和抗凝治疗后。脊髓血管病常作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易被原发病掩盖。脊髓血管畸形是常见的脊髓血管病,畸形血管可压迫脊髓,闭塞引起脊髓缺血,破裂引起出血导致脊髓功能受损,约1/3的患者合并病变脊髓节段皮肤血管瘤、颅内血管畸形和脊髓空洞症等。
病理生理
脊髓对缺血耐受力较强,轻度间歇性供血不足不会造成脊髓明显损害,完全缺血15分钟以上方可导致脊髓不可逆损伤。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常见于颈胸髓,段是血供薄弱区;脊髓后动脉左右各一,血栓形成很少见。脊髓梗死可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灰白质软化和血管周围淋巴细胞侵润,晚期血栓机化,被纤维组织取代,并有血管再通。髓内出血常侵犯数个脊髓节段,多位于中央灰质;脊髓外出血形成血肿或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出血灶周围组织水肿、瘀血和继发神经组织变性。脊髓血管畸形可发生于脊髓的任何节段,是由扩张迂曲的血管形成网状血管团及其上下方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组成。
临床表现
多为骤然发病。外伤后多先有根性背痛,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即突然截瘫或四肢瘫痪,且多是“脊髓休克”状态。此时瘫肢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引不出病理反射。待数周后,可渐渐出现痉挛性瘫痪的表现。受损脊髓节段以下可有深浅感觉缺失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几乎皆有大小便潴留或失禁。脊髓出血多发生在胸段,颈段脊髓内出血常伴有发热或呼吸困难。
诊断检查
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脊髓蛛网膜下降出血CSF呈血性;椎管梗阻时CSF蛋白量增高,压力低。
2、MRI可显示脊髓局部增粗、出血或梗死,增强后可能发现血管畸形。脊髓造影可确定血肿部位,显示脊髓表面畸形血管位置和范围,但不能区别病变类型。选择性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确诊脊髓血管畸形颇有价值,可明确显示畸形血管的大小、形态、位置、范围、类型、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对指导手术或放射介入治疗很有帮助。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脊髓血管病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缺血性病变诊断更有一定难度,常依据动脉硬化、外伤、血压波动等,配合脊髓影像学和脑脊液检查确诊。
2、鉴别诊断
(1)脊髓间歇性跛行应与血管性间歇性跛行鉴别,后者皮温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超声多普勒检查有助于鉴别。
(2)急性脊髓炎表现急性起病的脊髓横贯性损害,病前多有前驱感染史或接种史,起病不如血管病快,CSF细胞数可增加。
缺血性脊髓血管病治疗原则与缺血性卒中相似,可应用血管扩张剂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低血压者应予纠正血压,疼痛明显者可给予镇静止痛剂。
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应紧急手术清除血肿,解除脊髓受压。其他类型椎管内出血应针对病因治疗,使用脱水剂、止血剂等。脊髓血管畸形可行血管结扎、切除或介入栓塞治疗。
治疗原则
安全提示
脊髓血管畸形者应视畸形大小和分布范围选择导管介入治疗或手术切除治疗之。
(一)专病专方补肾活血汤:熟地黄10g,当归12g,肉苁蓉15g,党参10g,黄芪15g,黄精20g,丹参15g,续断12g,川牛膝15g,虎杖8g,桑枝8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之治疗。
(3)组成:黄芪40g,川芎15g,赤芍15g,地龙15g,红花lOg,牛膝10g,葛根10g,瓜蒌10g。
预后处理
注意安全生产,注意运动安全,防止外伤。
相关词条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