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蜀五加

蜀五加,中药。为五加植物蜀五加Acanthopanax setchuenensis Harms的皮。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具有祛湿,舒筋活,止咳平喘之功效。用于湿痹痛,筋骨痿软,拘挛麻木,瘫痪,小儿麻痹水肿,皮肤湿痒,咳嗽,哮喘。皮。味辛、微苦,性温。祛湿,舒筋活,止咳平喘。用于湿痹痛,筋骨痿软,拘挛麻木,瘫痪,小儿麻痹水肿,皮肤湿痒,咳嗽,哮喘......
目录

入药部位

皮。

性味

味辛、微苦,性温。

功效

湿,舒筋活,止咳平喘。

主治

用于湿痹痛,筋骨痿软,拘挛麻木,瘫痪,小儿麻痹水肿,皮肤湿痒,咳嗽,哮喘。

相关配伍

1、治湿疼痛:五加皮15g。水服,或加量服。

2、治湿关节疼痛,四肢拘挛疼痛:五加皮木瓜松节各90g,研末,每服12g,每日2次,水送下。(1-2出自《甘肃草药手册》)

用法用量

服:汤,9-15g;或;或入。外用:适量,捣

使用注意

阴虚旺者慎服。

采集加工

秋季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取皮,切段,晒干。

形态特性

蜀五加四川五加《中国种子植物分类》。灌木,高达4米;无刺或上有一至数个刺;刺细长,针状,基部不膨大。通常有小3,稀4-5,叶柄长3-12厘米;小叶片革质,长至长卵形,先端短渐尖、渐尖至尾尖状,基部宽楔形至近,长5-12厘米,宽2-6厘米,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白色,两面均无毛,边缘全缘、疏生齿状锯齿或不整齐细锯齿侧脉约8对,上面不及下面明显,网不甚明显;小叶柄长3-10毫米,无毛。花序单个生,或数个组成短锥状花序,直径约3厘米,有多数;总花梗长3-10厘米;花梗长0.5-2厘米;白色;萼无毛,边缘有5小齿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约2毫米,时反雄蕊5,丝长约2-2.5毫米;子房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果实,有5棱,直径6-8毫米,黑色,宿存花柱长1-1.2毫米。期5-8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0-3200m的灌木丛林中。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相关论述

《甘肃草药手册》:“祛湿,强筋湿疼痛,筋骨痿软,四肢拘挛,皮肤湿水肿。”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蜀漆

下一篇 酒精性脑萎缩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