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名 ,汉语汉,拼音为míng,意思是指人或事物的称谓,或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 míng � ㄇㄧㄥˊ ◎ 人或事物的称谓:氏。姓。义。分(fèn )。堂。落孙山。存实亡。 ◎ 起:“秦氏有好女,自为罗”。 ◎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为骗钱之实。 ◎ 叫出,说出:不可状。 ◎ 声誉:誉。声。优(a.出的,优良的;b.伶)。噪......
目录

详细释义

基本解释

  

  míng

  � ㄇㄧㄥˊ

  ◎ 人或事物的称谓:氏。姓。义。分(fèn )。堂。落孙山。存实亡。

  ◎ 起:“秦氏有好女,自为罗”。

  ◎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为骗钱之实。

  ◎ 叫出,说出:不可状。

  ◎ 声誉:誉。声。优(a.出的,优良的;b.伶)。噪一时。过其实。

  ◎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人。士。师。将(jiàng )。医。著。流。言。胜。剧。

  ◎ 占有:不一文。

◎ 量词,用于人:三

详细

  ◎ míng�

  〈动〉

  (1) (会意。甲。从夕。本义:自己报出姓;起)

  (2) 同本义 [give name to]

  ,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百物。——《礼记·祭法》

  之曰幽厉。——《孟子》

  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为 罗。——《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之曰“褒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之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品(辨明品级)

  (4) 称说;说出 [tell]

  不能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不可状;莫其妙;状(容描述)

  (6) 出,有声 [lend one's name to an enterprise occasion]

  山不在高,有仙则。——刘禹《陋室铭》

  (7) 以私人义占有 [own;possess]

  不一钱。——王充《论衡》

  (8) 通“明”。明白 [understand]

  是以圣人不而知,不见而。——《老子·四十七章》

词性变化

  ◎ míng�

  〈

  (1) ;称 [name]

  请问。——《仪礼·士昏礼》

  记百以上书于策。——《仪礼·聘礼》

  慎器与。——《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爵号也。”

  大受大,细受细。——《周书·谥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木兰诗》

  (2) 又如:榜(帖);物(物品的称及状);纸();象(泛指称谓、法制、器物等。,指称;象,法象)

  (3) 门,家 [influencial family]。如:胤(门的后裔);迹(家的手迹);画(家的图画);书(家的迹)

  (4) 人, 杰出的人 [notable]。如: 彦(人才士);俊(俊杰,杰出的人);场(人聚会之所);贤(人贤士);辈(流)

  (5) 声,誉,望 [fame;reputation;renown]

  故西门豹为邺令,闻天下。——《史记·滑稽列传》

  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宿(有誉、负众望的读书人);实(声誉与真才。或指称与实质);体(声与实才)。如:父(指人父有望);分(望和身分)

  (7) 功业,功 [fame and position]。如:(求功);品(位品级);级(位品级);烈(功业);业(功业绩)

  (8) 义 [titular]

  曰馆伴。(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分(义);田(以私占有田地);色(义)

  (10) 对人在数列中位置的规定 [number]。如:第三

  猗嗟兮,美清兮。——《诗·齐·猗嗟》

  ◎ míng�

  〈

  (1) 有的,著的;贵的 [well-known;famous]

  又患无硕师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仙则。——唐· 刘禹《陋室铭》

  (2) 又如:姝(著的美女);宿(有的老前辈);素(一向有望的人);族(著的家族;姓氏);(贵的。俗称美女、妓为);贵(著而显贵的人;贵重难得的器物);都(著的都市)

  (3) 大的 [big;great]

  因山升中于天。——《礼记·礼器》。注:“犹大也。”

  环如因而赂一都。——《战国策·秦策》。注:“大也。”

  (4) 又如:山(大山);川(大河);藩(重要的大藩镇);器(大器)

  ◎ míng�

  〈量〉

  用于人的数量 [used in human number]。如:二十工人;三十

汉语

  [①][míng]

  [《广韵》武并切,平清,明。]

  亦作“1”。

  (1)人的

  (2)用作动词,叫做。

  (3)指姓

  (4)呼其;称其

  (5)谥号。

  (6)谓授予谥号。

  (7)事物的称。

  (8);种类。

  (9)文

  (10)指姓氏。

  (11)用作动词,问姓氏。

  (12)命;取

  (13)申为称;被叫做。

  (14)容;称说。

  (15)号令。

  (16)功业;功

  (17)声;誉。

  (18)闻

  (19)指留

  (20)著的;贵的。

  (21)以……著

  (22)义。

  (23)分。

  (24)指号。

  (25)谓以己占有。

  (26)独擅;专注。

  (27)成。

  (28)指战国时诸子百家中的家。

  (29)容眉宇展。

  (30)刺,

  (31)大;广大。参见“山”、“”。

  (32)量词。指人。

  (33)量词。指次。

  (34)通“命”。命令;传令。

  (35)通“命”。性命;生命。

  (36)通“明”。辨明。

  (37)通“明”。光明的。

  [②][míng]

  [《集韵》忙切,平青,明。]

  同“铭1”。

  铭旌。

含义

  1.(~儿);称:人,书,命,报,起个儿。

  2.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胡兰。

  3.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到处游山玩水。

  4.声、誉:出,有,世界闻

  5.说出:莫其妙,不可状。

  6.出的;有誉的:医,著,画,山大川。

  7.量词,用于人:三百多员工。

  8.姓氏;姓氏,山东肥城、山西浑源有此姓,其他地待查。

  9.占有:一文不,不一钱。

英文翻译

  ◎

  a name

  to describe

  famous ; celebrated

  fame

  a given name

古籍释义

【丑集上】【部】 ·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3

《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音詺。《說文》自命也。从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篇》號也。《廣韻》也。《春秋·說題》,成也。《左傳·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于申繻。對曰: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 又自呼也。《禮·禮》父前子,君前臣。 又呼人之也。《禮·禮》國君不卿老世婦。 又譽也。《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 又《春秋·說題》,大也。《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山大川。《疏》山川大,乃有大互言之。 又號也。《儀禮·士昏禮》請問。《疏》問,問姓氏也。有二種,一是,一是號之。孔安國註尚書,以舜爲。鄭君錄,以曾子爲姓,亦據子爲,皆是號爲者也。今以姓氏爲,亦號之類。《周語》有不貢,則修。《註》謂尊職貢之號。 又號令也。《周語》言以信。《註》信,審也。,號令也。 又文也。《儀禮·聘禮》不及百書于。《註》書,文也,今謂之。《疏》者,卽今之文也。《周禮·秋官·大人》諭書。《註》書,書之也,古曰。 又《春秋·解題》,功也。《周語》勤百姓以爲己。《註》功也。 又《釋,明也,明實事使分明也。 又《爾雅·釋訓》上爲。《註》眉眼之閒。《說文》《詩·齊風》作猗嗟䫤兮。 又姓。《廣韻》左傳楚大夫之後,唐公侯政術十卷。 又與命通。《史記·天官書》免七命。《註》免星有七。又《張傳》亾命遊外黃。《註》脫逃籍也。 又《集韻》忙經切,音冥。與銘同。志也。詳金部銘註。 又《集韻》彌正切,洺去聲。與詺同。諸物也。詳言部詺註。 又彌延切,音綿。《道藏歌》挺自嘉會,金書東華。賢安密所戒,相期陽洛汧。 又莫陽切,音。《韓愈·曹成王辭》子父易封,三王守。延延百載,以有成王。 又必仞切,音儐。《張華鮑元泰誄》烈考中丞,妙世顯。峩峩先生,誕資英俊。

字源演变

源演变
对比

起源

  是个人的。历朝历代的命习惯,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意识态。由于人们所属的民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道德传统及文化修养的不同,其命习惯也很不相同。

  “”的产生也是在氏族社会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个体意识逐渐觉醒的必然结果。《说文》对这样解释:“,自命也。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意为,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便是的由来。这多少有些传说意味。人们发现使用“”的便利性,便逐渐通起来,使得人皆有,并对命“”讲究起来。实际上,的出现是私有制济出现后的必然产物。古时天下为公,一个部落一个号,黄帝、炎帝、共工、蚩尤都是部落

历史沿革

  据《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现在所看见最早的是商代人的。当时的习惯,崇尚以天干为。也往往以其生日干支来命要以天干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如太乙,成汤(天乙),太丁,盘庚,帝辛(纣)外丙、仲壬、太甲……武丁(盘庚曾孙)。陈梦家《殷商卜辞综述》认为:太康(即大庚),仲康(中庚),少康(少庚)等。周代以后对命有所讲究。春秋 鲁桓公六年(705)鲁桓公问命应遵守的礼时,大夫申 提出“信”“义”“象”“假”“类”五条(“五则”)。到战国时,很多贵族通过占卜来给自己的儿子命,如屈原(皇揽揆余初度兮,肇余以嘉)。随着儒的兴起,对起的讲究越来越复杂,成书于战国年间的《周礼》中对命除了前面提的要注意的五条之外,还规定了“六不”。即(1)不以国(2)不以官(3)不以山川(4)不以隐疾(5)不以畜牲(6)不以器币。

秦汉以后

  随着封建专制的加强,在命面除了对“五类”、“六不”同样讲究外,还对一些寓含王霸意义的眼如龙、天、君、王、帝、上、圣、皇等止使用。有些朝代不

名图册  魏晋以后,一代代的、思潮、单从命面即能看出一些。

  如魏晋南北朝人自命清高,玄,起讲究高雅。如盛以“之”命,如王羲之子献之,孙静之、桢之。画家顾恺之,将军刘牢之,科家祖冲之,史家 裴松之,文延之,杨衔之等。

  南北朝佛教盛,取佛僧成了时髦。一时间,僧佑、僧护、僧智、梵童、摩诃之比比皆是。据正史载,南北朝带僧有122人,昙者39人,佛者24人。

  唐宋时,道炽一时,僧也极红。以金、木、水、、土五成了时尚。如朱熹(),父松(木),儿 (土),孙钜、钩、鉴、铎(金),曾孙渊、泠、潜、济、浚、澄(水),刚好是五一个环。

  周秦两汉单多于双

  有些双也是单,如晋介之推,虞宫之奇,郑烛之武,佚之狐,之为虚,不算。还有一个“不”,韩申不害,楚萧不疑,赵国赵不倦,汉代程不识,不危、不惑等皆如此。

  另外,汉人取

(1)尚英武,雄浑劲健。像胜、武、勇、超、猛、固、彪、等这很常用。

  (2)见贤思齐、追慕圣人。如张禹,赵禹、邓禹、陶汤、张汤、赵汤、周昌、王昌、张尧、黄舜等就体现这一特色。

  (3)求长生长寿。如万年、延寿、寿王、千秋、去病、去疾、彭祖、彭生等常见。

  王莽时,“令中国不得有二”,《春秋》“讥二”,《公羊传》:“二非礼也”,可能单多于双的原因。西汉15帝,二人复;东汉13帝全单

  西汉至东晋,54帝,4个复,单94%,东汉以后,尤其两晋南北朝,佛道盛,一时间佛:金刚、力士、文殊、连、药王、般若、三宝随处可见,以带佛。僧、佛、摩、梵、昙,直取佛也很多。

  唐宋后,取复多起来,皇帝除外,因单易于避讳。

  另外,唐人追求雅,以文、德、儒、元、雅、士等很流

五代

  因《尚书·太甲上》有“旁求俊彦”《伪孔传》有“美士曰彦”。故而,据正史载,五代共有87人以“彦”。元代人以取蒙文为时尚。

  元末,张士诚原九四,“士诚”之乃一文人所取,是在取笑他,他还不知,典出《孟子》:“士,诚小人也”之句。

  宋以后,尤其明清,辈谱命法最盛。至今,从农村族谱中可看出这一现象。其当然是些寓意吉利的,如文武,富贵、昭庆、德祥、龙凤、昌盛等。明清以族谱命为特征,影响很大。

  1744,乾隆为孔子后裔定了三十个为: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垂维佑 钦绍念显扬

  1920年,孔令贴又在这30个后续了二十个: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世绪昌。

  清满贵族则喜欢用安、福、永、泰、保全、常荣、桂祥等吉利

  而民间命习惯约有以下数种:

  ①令法:以生时令,卉为,春、李,夏雨、秋实、秋雨、秋艳、冬晓、冬腊梅等。

  ②地法:纪念孩子的出生地,如杭生、浙生、沪生、渝生、杭宁。

  ③盼子盼财法:如来娣、娣、玲娣、招娣、延娣、来宝、来发。

  ④动物法:阿牛、阿、小、小狗、小龙、阿龙、小骏(马)、小凤、凤儿。

  ⑤体重法:九斤老太、九斤姑娘(加护身符的重量)。

  ⑥性变法:女当男养,亚男、冠男、家骏、家雄;男当女养,新妹、宝姬、秋月等。

  ⑦排法:大牛、二牛、三小、小牛;大囡、二囡、三囡;大、亮(两)、山(三);张益(一)张(二)张山(三)等。

  ⑧五法:如前述朱熹一家祖孙五代。

  ⑨综的,如闰土(令加五)。

近代

  民国年间尚洋:玛丽、海伦、彼德、约翰、汤姆很多。

  文革间尚红、建、卫、忠、青等

  现 在的趋向:朦胧、洋、多

女子的

  古代女子大多都有姓无,在家只有小、乳,出嫁则称某门某氏。

  但也有例外,例如馆陶公 刘嫖、陈皇后陈阿娇、缇萦、李清照、陈等在当时拥有地位、权力和誉的上流社会的女子才能拥有自己的,才有可能使她们的流传于世。

  古代人有“”有“”,“”又叫“本”,旧说是古代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由父辈所取(当然亦有一说是出生后即可取了);而“”又叫“表”,是除本外另取一个与本有所联的,男子在二十岁冠礼时取 (不过三国乱世,思想反动,冠而取并不是一定遵,曹冲、孙亮都是未冠死去而皆有),而女子则在十五岁笄礼时取,在夏朝之前已有,而取据说始于商朝,如推翻夏桀的商汤,原履,又天乙,汤。还有是有区的,古人常自称其以表示谦称,称人之以表示对人尊称,另连称亦是对人尊称。是有系、联的。有的是意义上的联系,有的是意义上的相,有的是意义上的相反

音韵方言

  [上古音]:耕部明母,mieng

  [广 韵]:武并切,下平14清,míng,梗三平清明

  [平水韵]:下平八庚

  [唐 音]:*mi?ng

  [国 语]:míng

  [粤 语]:meng4ming4

  [闽南语]:beng5,mia5

作品内容

  论

  《老子》章篇里有一句:,非常。如果不在原文里翻译,人们就有多种解读,但人们好像不太喜欢原文的意思,而是喜欢离原文去解读:用时时常从上解读:认为要去传播,大了自然会更大,就会有带来更多的利益,实现想要的梦想。人们为什么会这样解读里呢?因为当今的人们生活在快餐时代,凡事讲究简单和快速,因此人们对这句话也简单地直观地解读,并捧为至上言——放之四海皆准,去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有时候人们为了这个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甚至不怕丢失生命。例如,娱乐圈的人们为了不让自己被人们遗忘,时不时地制造一些绯闻:谁和谁私约,谁和谁婚外情,谁曝走光……又如,一些想未的人们为了让人们知道自己,时不时地作一些新闻:史恒侠事件(芙蓉姐姐),罗凤事件(凤姐),郭美美事件(晒富)……还如,一些为了更出的人们为了人们知道自己的厉害,时不时地做出一些罪闻:分裂祖国,毁谤政府,自杀袭击……

  既然可以让人们如此疯狂,那后一定有人们误读的信息。究其原因有如下:一是可以带来利益,二是可以体现德。利益于生前,一闪而过;德于死后,久不息。有人为了利益而放任自己,不分善恶是非而废掉自己;有人为了德锢自己,不敢越雷池半步而困死自己。

  其实有于过程而非结果,是生命自然的释放。释放在自己的怀,不以而取利,不以而立己。而是在自然规律下专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把自己在自然时间和空间里发挥到极致,且不刻意去标榜自己的言。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反问:冯伟雄,现在你是在自己打自己的脸了。不否认,因为我认为写文章的人要凭而说,凭而写,所以时常会拿自己说事——那怕是坏事,只有这样才能做真实的自己,才不会有失于的正道:于无求,于自然。因此,我想我是一个把释放在自己怀的人。

  可利人,也可害人。利人者,温馨久远;害人者,鼓噪一时。所以要以《老子》言“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于释怀和淡然,于未来和历史。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紧张性头痛

下一篇 焦虑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