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金元四大家

金元四大家 金元四大家或称金元四家,是指中国古代金元时期的四大医流派。即刘完素的热说、张从正的攻说、李东垣的说和朱震亨的养阴说。是指中国古代金元时期的四大医流派。即刘完素的热说、张从正的攻说、李东垣的说和朱震亨的养阴说。宋金元时期是中医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称为“新肇兴”。这一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乱,人民生活贫苦,疾病流,奠定了产生金元四大家的社会基础。由于实践的丰富,不少医家深入研究......
目录

金元四家

是指中国古代金元时期的四大医流派。即刘完素的热说、张从正的攻说、李东垣的说和朱震亨的养阴说。

宋金元时期是中医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称为“新肇兴”。这一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乱,人民生活贫苦,疾病流,奠定了产生金元四大家的社会基础。由于实践的丰富,不少医家深入研究古代的医典,结各自的临床验,自成一说,来解释前人的理论,逐渐成了不同的流派,刘凉,张攻下(汗、吐、下三法),李补土(补脾),朱养阴,大大丰富了中医理论。

金元四大家说标志着中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而且对后来的中医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金元四大家

指金元时期(公元1115-1368年)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等四位著家。金元四大家,代表了四个不同的派。刘完素认为疾病多因热而起,在治疗上多运用凉药物,固此称之为凉派。张从正认为治病应着重驱,“去而正安。”在治疗面丰富和发展了汗、吐、下三法,世称“攻下派。”李杲认为“人的胃气为本”,在治疗上长于温补脾,因而称之为“补土派”。朱震亨认为“阳常有余、

流派简介

)金元四大家" elem-type="album" width="300" height="187" src="uploads/20240504/20240504102468195.png" data-style="padding: 0px 238px 143.248px 0px;" class="img img_r" ><a href=http://www.wendangge.com/doc-view-41747.html class="baikelink" title="金元四大家" target="_blank">金元<a href=http://www.wendangge.com/doc-view-41806.html class="baikelink" title="四大家" target="_blank">四大家</a></a>指金元时期(公元1115-1368年)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等四位著<a href=http://www.wendangge.com/doc-view-41769.html class="baikelink" title="名" target="_blank">名</a>医<a href=http://www.wendangge.com/doc-view-41832.html class="baikelink" title="学" target="_blank">学</a>家。<a href=http://www.wendangge.com/doc-view-41747.html class="baikelink" title="金元四大家" target="_blank">金元<a href=http://www.wendangge.com/doc-view-41806.html class="baikelink" title="四大家" target="_blank">四大家</a></a>,代表了四个不同的<a href=http://www.wendangge.com/doc-view-41832.html class="baikelink" title="学" target="_blank">学</a>派。刘完素认为疾病多因<a href=http://www.wendangge.com/doc-view-38267.html class="baikelink" title="火" target="_blank">火</a>热而起,在治疗上多运用<a href=http://www.wendangge.com/doc-view-38249.html class="baikelink" title="寒" target="_blank">寒</a>凉药物,固此称之为<a href=http://www.wendangge.com/doc-view-38249.html class="baikelink" title="寒" target="_blank">寒</a>凉派。张从正认为治病应着重驱<a href=http://www.wendangge.com/doc-view-38378.html class="baikelink" title="邪" target="_blank">邪</a>,“<a href=http://www.wendangge.com/doc-view-38378.html class="baikelink" title="邪" target="_blank">邪</a>去而正安。”在治疗<a href=http://www.wendangge.com/doc-view-39851.html class="baikelink" title="方" target="_blank">方</a>面丰富和发展了汗、吐、下<a href=http://www.wendangge.com/doc-view-39425.html class="baikelink" title="三法" target="_blank">三法</a>,世称“<a href=http://www.wendangge.com/doc-view-39470.html class="baikelink" title="攻下" target="_blank">攻下</a>派。”李杲认为“人以<a href=http://www.wendangge.com/doc-view-37423.html class="baikelink" title="胃气" target="_blank">胃气</a>为本”,在治疗上长于温<a href=http://www.wendangge.com/doc-view-39335.html class="baikelink" title="补脾" target="_blank">补脾</a><a href=http://www.wendangge.com/doc-view-24770.html class="baikelink" title="胃" target="_blank">胃</a>,因而称之为“补土派”。朱震亨认为“阳常有余、<a href=javascript:innerlink(

时代

金元四大家宋金元时期是中医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称为“新肇兴”。这一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乱,人民生活贫苦,疾病流,奠定了产生金元四大家的社会基础。由于实践的丰富,不少医家深入研究古代的医典,结各自的临床验,自成一说,来解释前人的理论,逐渐成了不同的流派,刘凉,张攻下(汗、吐、下三法),李补土(补脾),朱养阴,大大丰富了中医理论。

金元四大家说标志着中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而且对后来的中医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名称由来

元末明初著家宋濂(公元1310-1381年)在为朱震亨《格致余论》题辞时

说“金以善医凡三家,曰刘宋真(刘完素)、曰张子和(张从正)、李明之(李杲),虽其人年之有先后,术之有救补,至于推阴阳升降生成之理,皆以《黄帝》为宗,而莫之异也。”又说:元朱震亨《格致余论》“有功于生民者甚大,宜与三家所著并传于世”。自此而后,“金元四大家”之称,则流于世。

人物介绍

刘完素

刘完素(公元1120--1200年)守真,河北河间人,故亦称刘河间,号守真子,自号,通玄处士。是宋金医界最早敢于创新并且影响较大的一位医家,他的要著

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二卷《素问病机宜保命集》三卷和《宣明论》十五卷。刘氏认为“法之与术,悉出《》之玄机”,创造性地发挥了《病机十九条的理论,认为疾病多因热而起,倡“六气皆从化”说,治疗多用凉药,世称“凉派”。他提出“降,益水”为的治疗热病的一套法,给后世温病派以很大启示。

张从正

张从正(约公元1156-1228年),子和,号戴人。也是-位具有革新思想的医家,其代表作是《儒门事亲》(其中前三卷为张氏亲),张氏私淑刘河间,善用攻法,认为“治病应着重驱去则正安,不可畏攻而养病”,发展和丰富了应用“汗、吐、下”三法,世称“攻下派”。他还十分重视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等致病作用,成功地应用“理疗法”来治疗各种疾病,对理疗法"有重大贡献。张氏师古而不泥古,提出“勿滞仲景纸上语”的观点,非常具有革新思想。

李杲

李杲(公元1180-1251年),明之,号东垣老人,是著医家张元素的高徒,他发探了张氏脏腑辨证之长,区分了外感内伤。认为“人以胃气为本”,“内伤,百病由生”。首创内伤说理论,代表作是《论》。他采取了一套以“调理”,“升清阳”为的治疗法,世称“补土派”。所创的不少著,如升阳汤、补中益汤()、调中汤等等为后世广泛应用。其著作多由其徒罗谦整理。

朱震亨

朱震亨(公元1281-1358年),彦修。浙江义乌人,世居溪之边,因以为号。跟随许白云习程朱理。三十岁时才改儒医,拜医罗知悌为师,对刘、张、李各派术都作过认真研究,成为当时著的医家。要著作有《格致余论》、《局发挥》。他充分研究了《》以来,各家于“相火”的见解,创造性地阐明了“相火”有常有变的规律,提出了著的“阳常有余,阳常有余" target="_blank">阴常不足”的观点,临症治疗上提倡滋阴之法。世称“滋阴派”。同时强调制食欲、“色欲”的重要性。提出“百病皆因作祟”的观点。他的说丰富了祖国医,在国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集医之大成者”。在国外,日本于十五世纪曾成立过“社”,专门研究他的说。被日本后世派尊为“医圣”。朱溪一生,著述很多,要有以下几部:《格致余论》一卷,成书于公元1347年;《法》,成书于公元1347年,全书共五卷,分一百门,前有十二等六篇,后附《溪翁传》;《金匮钩玄》,成书于公元1358年,全书共三卷。末附《宁君相,五志具有论》等医论六篇,为戴原礼所加;《医发明》一卷;《局发挥》一卷。另外,还著有《本草衍义补遗》一卷。《素问纠略》一卷。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鼾症

下一篇 金镞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