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清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俗称"打谷黄"或"稻瘟病",其临床特点为高热、全身酸痛、乏力,球结膜充淋巴结肿大和明显的腓肠疼痛,重者可并发黄疸炎和功能衰竭等。由于大力展预防工作,以大出功能衰竭为表现的各种钩体病已有所减少,但钩端螺旋体感染后动脉炎和多发性神经炎并不少见,重者可发生水肿脑疝导致呼......
目录

病因

感染(30%):

钩端螺旋体属密螺旋体科,菌体的一端或两端弯呈钩状,沿中轴旋转运动,在普通显微镜下难以看到,需要暗视野显微镜观察;亦可用银染色法检查,菌体呈深褐或黑色,对热,酸,干和一般消毒均敏感。

传染途径(20%):

病原体通过皮肤,黏膜或伤进入人体,管和淋巴管环,在流中繁殖血症,并释放溶血素及内毒素样物质等致病因起临床症状,钩体大量侵入脏如中枢神经系统,即导致脏器损害,并出现相应脏器的并发症。

病理改变(25%):

钩体病的病变基础是全身毛细中毒性损伤,轻者除中毒反应外,无明显的脏损伤,重者可有不同脏器的病理改变。

要表现为毛细管广泛扩张充,弥漫性点状出含有红细胞纤维蛋白及少量白细胞,部分含有渗出的浆液,间质呈现轻重不等的充水肿,较轻的炎性反应,有的细胞质有变性的钩体。

显示轻重不等的充水肿细胞退性变与坏死,在细胞和星状细胞可见变性钩体。

组织广泛充水肿小管退性变与坏死,间质水肿,单核和淋巴细胞浸润,见小出灶,间质亦可见钩体。

点状出,灶性坏死及间质炎,,尤其是腓肠肿胀,灶性坏死。

膜及实质充,出神经细胞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管病变要累及动脉的末端,大脑前,中动脉的起始段,动脉病变呈段性分布,动脉粗细不均,僵直或呈灰白色索状,两侧管均可受侵犯,轻重稍有不同,显微镜检查:受累动脉膜显著增生,管腔因之狭窄或塞,病程较短者,动脉外膜可见多数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尚混有中性多核细胞,外膜结缔组织增生,病程较长者的动脉外膜及中膜仅见少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弹力膜显示不同程度的增生,部分呈现分裂,中膜层可逐渐破坏,呈全动脉炎改变,基底核区的实质毛细管及小静明显扩张充,有的聚集成簇,实质可因缺而发生轻重不一和不同部位的水肿,出和多发性软化灶(刘民等,1990)。

病机制:病原体在流中繁殖血症,并释放溶血素,细胞致病作用物质,细胞毒因子及内毒素样物质等致病物质,起临床症状,病情的轻重与钩体的菌型,菌量及毒力有,钩体侵入人体后,液中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增多,呈现对钩体的吞噬作用,发病1周后,液中出现特异性IgM抗体,继之出现IgG抗体,随着钩体血症逐渐消除,体液免疫在抗感染中起重要作用,部分患者对钩体毒素出现超敏反应,致使首次热退后或于恢复期出现后发症状

预防

1.避免与带菌动物(尤其是猪与类)及被其尿所污染的水接触。

2.驱,灭

3.严食用病畜肉及带菌动物的生肉及其他产品。

4.管好猪,犬等家畜,接种兽用钩体菌苗,避免使用新鲜畜肥,农田在插秧前施石灰氮,割禾前10天放干田水。

5.人群在流前1个月接种钩体菌苗。

并发症

钩体大量侵入脏如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基础是全身毛细中毒性损伤,导致相脏器充点状出,缺及缺氧损害,并出现相应脏器的功能障碍和(或)细胞坏死等并发症。

常见症状

1.临床分期与类型

潜伏期为10天左右,多数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复杂,轻重差异很大。

据发病原理可将本病临床病程分为血症期和免疫反应期。

另据临床特点又可分为流感伤寒型,型,黄疸型(又称Weil病),炎型,功能衰竭型及后发症等。

(1)血症期:

①急性期(起病后1~10天)要有发热,全身酸痛,结膜充,腓肠疼痛,淋巴结肿大等,以腓肠痛较突出,除上述毒血症症状外,涉及各脏器均有其特殊的表现,如流感,大出黄疸功能衰竭和症状等。

②恢复期(起病第7~10天后)多数患者热退后各种症状逐渐消失而获痊愈,少数患者在热退后几天至6个月或更长时间可再出现发热,眼部(常见者为虹膜状体炎,膜炎或全葡萄膜炎)及神经系统后发症。

(2)免疫反应期:

一般将发生于病程早中期的症状称为血症或并发症,而将中毒症状消退后又起的症状称为后发症,此乃系免疫反应所致。

2.急性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

表现为炎型,起病后2~3天左右,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嗜睡,谵妄昏迷,部分患者有抽搐瘫痪等,项强直,克氏征与布氏征均阳性。

重者可发生水肿脑疝导致呼吸衰竭,单纯膜炎者预后较好,炎或炎者病情较重,神经系统后发症较多见,早期后发症以单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神经炎及神经瘫痪,晚期并发症以管病多见。

钩端螺旋体动脉炎患者多为12岁以下儿童及青年人,多系轻型或隐性感染,临床上要表现为缺管病,患者常在急性期症状消失后1~5个月出现偏瘫和失语等症状,反复多变是其临床特点之一。

相关检查

1.周围象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减少,轻度贫血

2.部分患者出,凝时间延长。

3.尿常规有蛋白质和管型,损害重时尿蛋白明显增多,镜检有红白细胞,尿红素阳性。

4.SGPT升高,红素亦增高,尿素氮增高明显。

5.液(CSF)一般正常,少数患者CSF白细胞轻度或中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蛋白轻度增多,糖正常或稍低,氯化物正常。

6.清免疫检查 凝集溶解试验(MAT)效价达到或超过1∶400为阳性;补体结试验,间接凝集试验测定钩端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有助早期诊断。

近年用钩体抗体致敏乳反向乳凝试验,于病初3天可查出钩体抗原,简便,快速,敏感,有早期诊断价值。

纤维素膜法(DSA)是新近发展的一种法,对于钩体病的诊断和快速筛查具有实用价值。

7.CT可发现因动脉炎导致梗死的低密度影。

8.MRI可更准确地发现大小不等的梗死灶。

9.管造影显示动脉炎改变,表现为动脉末段,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不同程度的狭窄,管腔粗细不均,管壁不光滑,呈蚕食状,甚至可完全塞而不显影,同时可见丰富的侧支环,以颅底部为的细小新生和管网,有时密集呈烟雾状。

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1.在本病流地区,夏秋季,于1~3周有疫水接触史或病畜接触史。

2.临床上出现热,酸痛,全身乏力,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等三症状,三体征。

3.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或在患过钩体病后半月到9个月出现管病样表现和周围神经损害的表现。

4.结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但对本病的确诊,应有病原的依据,患者的液和尿培养可发现病原体,但难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的,清免疫检查,不论在急性期或免疫期,均有助于确诊,尤其对于没有急性期表现的动脉炎患者有意义。

凝集溶解试验(MAT)效价达到或超过1∶400为阳性;病后l周出现,15—20天达高峰,可持续多年,也可用补体结试验,间接凝集试验测定钩端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有助早期诊断,近年用钩体抗体致敏乳反向乳凝试验,于病初3天可查出钩体抗原,3~5min出结果,简便,快速,敏感,有早期诊断价值。

纤维素膜法(DSA)是新近发展的一种法,用钩体广谱反应原浸纤维制成试纸样检测条,以检测钩体特异性IgM抗体(张志安等,2000),研究实,DSA对于钩体病的诊断和快速筛查具有实用价值。

诊断

在急性期应与流感,伤寒,细菌性血症,结核,各种炎,病毒性炎,疟疾等鉴

钩端螺旋体性动脉炎注意与各种其他原因所致的动脉炎相区

治疗概述

中药处  

辨证温热疫毒,深入营血内陷心包。  

【治法】清营透热,清心开窍。  

】疫疠解毒清心汤。  

【组成】生石膏200克,犀角10克,黄连10克,黄芩15克,玄参50克,生地50克,知母15克,皮15克,焦栀子15克,绿豆100克,鲜菖蒲15克,白茅100克。  

【用法】水服,每日1,日服2次。

西医治疗法   

(一)治疗  

首先进病因治疗。钩体对多种抗生药物敏感,如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头孢西丁(头孢噻吩)等以及甲硝唑(甲硝哒唑)。  

首选青霉素G,常用40万~80万U,每6~8小时1次,至退热后3天即可,疗程一般5~7天。但其治疗首后发生赫氏反应者较多。  

赫氏反应:部分钩体病患者在青霉素治疗后发生的加重反应。一般在首青霉素注射后2~4h发生,突起发冷、寒战、高热,甚至超高热,持续0.5~2h,继后大汗,发热骤退,重者可发生压或休克。反应后病情恢复较快,但一部分患者在此反应之后,病情加重,促发弥漫出。赫氏反应的机理可能与抗生素使螺旋体大量裂解,释放毒素有。为减少赫氏反应,又提高疗效,首青霉素量宜小,同时加用镇静药及上腺皮质激素以避免或减轻反应。出现反应后,应立即加用异丙嗪注射和静推注地塞米松。  

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庆大霉素,或四环素红霉素等。庆大霉素每天16万~24万U,分次注射,5~7天1个疗程。链霉素0.5g,注射,2次/d,疗程5天。  

甲硝唑(甲硝哒唑)容易透过-液屏障,在CSF中浓度为浆中的90%,可直接损伤钩体DNA结构,杀灭钩体及钩体L型。甲硝唑(甲硝哒唑)14~24mg/(kg·d),静滴注12天后减半量改服维持10天。  

上腺皮质激素用于中毒症状明显者,地塞米松0.2~0.4mg/(kg·d),静滴注,1次/d,直到症状改善,然后逐渐减量停用。  

压增高症状者用20%醇125~250ml静速滴,1~2次/d,约1周。  

神经系统后发症,早期应用大青霉素,并给予上腺皮质激素。钩端螺旋体性动脉炎患者,可同时选用扩管药物或抗凝药物,以改善液供应和细胞代谢。注意支持疗法及水电解质平衡。  

(二)预后  

临床表明早发现、早休息、早抢救和就地治疗“三早一就”措施,是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的键。通过上述治疗,一般不留后遗症。  

钩端螺旋体性动脉炎患者常有缺管病的发作,尤其是短暂性发作。部分患者因在发病时梗死面积大,而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护理相关

1、避免与带菌动物(尤其是猪与类)及被其尿所污染的水接触。

2、管好猪,犬等家畜,接种兽用钩体菌苗,避免使用新鲜畜肥,农田在插秧前施石灰氮,割禾前10天放干田水。

饮食保健

食疗(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   

药物:鲜茅250克。  

用法:水,每日服3次,每日l。  

药物:千里光全草50克。  

用法:水,每日l,分两次服用。  

,核生,鸡蛋,动物的胡萝卜菠菜,小米,大白菜,番茄菜,空菜,枸杞红豆、芸豆、小米,蘑菇胡萝卜葡萄干,苹果、猕猴香蕉、酸奶。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酸不溜

下一篇 肝火眩晕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