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夜盲

对弱光敏感度下降,暗适应时间延长的重症表现。症状为白天视觉几乎正常,黄昏时光线渐暗则视物不清。顾思义,夜盲就是在暗环境下或夜晚视力很差或完全看不见东西。我们了解了暗适应的生理过程,对夜盲也就不难理解了。造成夜盲本原因是网膜杆状细胞缺乏成视紫红质的原料或杆状细胞本身的病变。 虽然夜盲症是缺乏VitA,但是VitA的补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过量服用,有可能会起VitA中毒现象。维......
目录

概述

思义,夜盲就是在暗环境下或夜晚视力很差或完全看不见东西。我们了解了暗适应的生理过程,对夜盲也就不难理解了。造成夜盲本原因是网膜杆状细胞缺乏成视紫红质的原料或杆状细胞本身的病变。

虽然夜盲症是缺乏VitA,但是VitA的补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过量服用,有可能会起VitA中毒现象。

病因

维生素A缺乏。

诊断

测定弱光下视力即可诊断。

鉴别

(l)暂时性夜盲。由于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或因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 致使网膜杆状细胞没有成视紫红质的原料而造成夜盲。这种夜盲是暂时性的,只要多吃猪肝胡萝卜鱼肝油等,即可补充维生素A的不足,很快就会痊愈。

(2)获得性夜盲。往往由于网膜杆状细胞养不良或本身的病变起。常见于弥漫性膜炎、广泛的膜缺萎缩等,这种夜盲随着有效的治疗、疾病的痊愈而逐渐改善。

(3)先天性夜盲。系先天遗传性眼病,如网膜色素变性,杆状细胞发育不良,失去了成视紫红质的功能,所以发生夜盲

辅助治疗

夜盲是指夜间或白天在黑暗处不能视物或视物不清,要为胃虚弱及命门衰所致。胃虚弱这夜盲,多见于小儿,伴有大、面黄瘦、头发稀疏、白天视力正常而夜间或光线暗弱处则不能见物等症状命门衰者,初则夜盲,视力逐渐下降,并伴有头晕无力畏寒怕冷、进食不香、遗精阳痿、苔白、细无力症状。在治疗视力减退、夜盲时,首先要查明原因,对症治疗才能奏效,以下食疗,可助治疗视力减退:

羊肝:由夜明砂250克、当归120克、木贼200克、蝉蜕100克、羊肝500 克组成,制成蜜,每次服10克,每日二次,适用于各种夜盲症。

菊花:由菊花100克、巴戟30克、肉苁蓉100克、枸杞100克组成制成蜜,每次服10克,每日3次,有补壮阳、明之功效,适用于命门起的夜盲症。

枸杞猪肝汤:每次用枸杞100克、猪肝100克、汤调味食用,可补虚益、祛,适用于治疗夜盲症及视力减退者,健康人常食亦有预防视力减退之功效。

朱砂鸡肝:每次用鸡肝1副、朱砂0.5克(水飞为末),将朱砂鸡肝拌匀,放入小碗,加水少许,隔水熟信用,可每日或隔日一次,有养肝、宁、益、明的功效,可助治疗夜盲、视力减退。

夜盲视力减退、夜盲者还应多食含维生素A的蔬菜,多吃些动物肝脏及蛋类,避免过度疲劳食有刺激性及热食物,不饮、抽烟等。

另外,视力正常者,若从事用眼过多的业,也可常食上述药膳,以预防视力减退。

保健

每当自然灾害、战争时期或因牙齿落、肠功能障碍、长期素食又无充足的蔬菜水果补充或因长期慢性病、消化道疾病、术后等的中老年人,眼睛怕光、眼睛上皮组织萎缩角化、泪腺阻塞、泪液无法分泌,使眼睛因缺泪液而致结膜、角膜,特称“干眼病”。有人同时伴有或单独出现夜间视力减退,俗称“夜盲眼”,医称为“夜盲症”。这些病人皮肤角化、粗糙,全身抵抗力下降,角膜上的小溃疡稍有感染即可起全眼球化脓性炎,严重时可导致失明,我国古代医家很早就发现用牛肝可使这种病治愈明,国外者也发现在油脂和动物肝脏中存在有能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并能治疗夜盲症,称为脂溶性维生素,因为是发现的第一个维生素,故后称维生素A(Va),1919年才发现有些植物胡萝卜中也含有类似功能的物质,可治此种病,称胡萝卜素,后称Va原,Va原在体可转化为Va。

现在已经证明:Va能维持正常的视力,尤其夜间视力(暗适应能力)和角膜功能,促进生长发育、生殖、维护皮肤和粘膜正常结构。现代研究表明,Va可防止化致癌物的致癌作用。

原因明确,防治就不难,要是补充含丰富的Va和胡萝卜素的食物。含Va丰富的食品有:动物性食品,多存在于、奶及其制品(未脂)和禽蛋等;富含Va原的食品要是黄绿植物性食品如胡萝卜、西红菠菜豌豆苗、红甜薯、青椒、南瓜、小米、玉米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