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痛
病因
臂丛神经痛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以后者多见,原发性臂丛神经痛病因不明, 可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 偶有家族性病例见于轻度外伤注射疫苗接种,度系统性感染继发性臂丛神经痛臂、丛邻近病变压迫,即神经根压迫(颈椎病间盘脱出结核肿瘤骨折脱位,颈髓肿瘤和蛛网膜炎等)和神经干压迫(胸腔出口综合征,颈肋或颈部肿瘤腋窝淋巴结肿大(转移性癌肿),锁骨骨折肺沟瘤按其病损部位又可分为根性臂丛神经痛和干性臂丛神经痛根性臂丛神经痛的原因,有颈椎的各种病损颈髓肿瘤硬膜外转移癌等干性臂丛神经痛的原因,有颈胸出口区综合征臂丛神经炎颈部肿瘤外伤结核肺尖部肿瘤等。
病状体征
臂丛神经痛疼痛局限于臂丛神经所支配的范围内,刺激或压迫臂丛使疼痛加剧。
(一)特发性臂丛神经痛或臂丛神经炎:泛指肩胛带和上肢疼痛肌无力和肌萎缩综合征(神经痛性肌萎缩),症状复发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7号染色体q25位点)成年人多见,有感染和疫苗接种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初伴发热和全身症状典型以肩部&上肢剧烈疼痛起,病数日内出现上肢肌无力反射改变,感觉障碍C5 和C6节段易受累导致肌萎缩, 单侧也可为双侧。
(二)继发性臂丛神经痛:肩部及上肢不同程度疼痛持续或阵发性加剧夜间及肢体活动疼痛明显臂,丛分布区感觉障碍肌萎缩腱反射减低自主神经障碍,若是颈椎病引起本病常在40~50岁起病男性多见;病程缓慢, 反复发作;感觉神经根(C5C6多见)受压导致根性神经痛多,为前臂桡侧和手指触电样疼痛,伴感觉减退;运动神经根受压引起肌痛性疼痛常在上肢近端肩部肩胛区,持续钝痛和深部钻刺样不适感肩部运动受限,病程长可导致凝肩。
疾病护理
急性期宜减少活动和提重物,使肢体适当的休息,可以用三角巾或绷带将患肢悬吊于胸前,使肌肉紧张得以缓和,有助于减轻疼痛,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减轻精神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注意保暖,防止寒邪侵袭,居住环境应通风,空气新鲜,阳光要充足,室内温度,湿度不宜过高,防止受凉感冒。嘱咐病人多休息,适当增强身体锻炼,如太极拳、广播操等,锻炼须因人、因病而异,适可而止,量力而行。饮食宜富有营养,多进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忌食辛辣刺激、生冷以及肥甘厚腻之品,以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床铺要整洁,皮肤要干燥,勤换内衣,疼痛时可以热敷、熏洗、艾灸、穴位封闭、理疗等,同时可以配合各种综合性的辅助治疗如推拿、针刺、水疗、蜡疗、泥疗、药浴等。
治疗用药
臂丛神经炎于急性期应使肢体适当休息,减少病肢活动前臂屈曲,并以悬带挂于胸前避免提重物局部,可予理疗针灸疼痛、剧烈,病者可给地塞米松静滴数天后改用口服治疗。
确诊颈椎病状者以保守治疗为主首选颈椎牵引,可结合应用针灸推拿理疗消炎止痛药物等。
对于颈胸出口综合征患者可用悬带,将上肢肘关节屈曲吊于胸前,以减轻对神经干的压迫避免使症状加重的各种活动,对于已发现有颈胸出口区结构畸形或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的病例,可考虑手术治疗以探查臂丛神经解除病变对臂丛的压迫。
中医治疗
风湿痹阻
(3)组成:羌活lOg,独活lOg,桂枝10g,秦艽15g,海风藤15g,桑枝15g,当归15g,川芎10g,广木香10g,乳香lOg,甘草5g。
(4)备选方:①桂枝附子汤加减:桂枝lOg,炮附子5g,生姜10g,大枣lOg。②麻黄加术汤加减:麻黄10g,桂枝10g,炙甘草6g,杏仁5g,白术15g。③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桂枝10g,葛根10g,白芍15g,羌活15g,威灵仙20g,桑枝15g,白蒺藜10g,鸡血藤20g,地龙10g,甘草5g。④防风汤加减:防风15g,麻黄lOg,当归15g,秦艽15g,肉桂lOg,葛根10g,茯苓15g,生姜10g,大枣10g,甘草5g。
(5)加减:恶寒无汗加麻黄;局部畏冷明显者加细辛4g、制附片3g;疼痛较甚者加全蝎3g、蜈蚣6g、露蜂房6g;麻木者加鸡血藤12g;兼有发热者,加金银花15g、连翘20g。
(6)临证事宜:风湿痹阻不解,蕴久可以化热,若化热可参同湿热浸淫证候治疗。
寒湿侵袭
(3)组成:川乌15g,生麻黄6g,苍术15g,白术15g,生甘草5g,羌活10g,姜黄10g,当归15g,生白芍15g。
(4)备选方:薏苡仁汤加减。薏苡仁30g,苍术10g,麻黄6g,桂枝10g,羌活10g,制附片9g,威灵仙15g,全蝎5g,蜈蚣2条,甘草3g。
(5)加减:疼痛较重者,加制草乌6g、附子4g、乳香6g、没药8g;手指肿胀明显者,加茯苓12g、防己12g、萆薢20g;肌肤麻木者,加稀莶草15g、路路通15g;关节酸胀者,加晚蚕砂10g、海风藤12g。
(6)临证事宜:乌头有一定毒性,应用时应该注意,一般剂量在9~15g之间,并且要先煎20~30分钟,以解其毒性,如用量需再加大,则先煎时间要延长至2小时,最大用量以不超过30g为宜,如出现舌麻、头晕或脉结代等症状,即应减量或停用。
瘀血阻络
(3)组成:桃仁10g,红花10g,当归20g,川芎10g,
秦艽15g,羌活15g,没药lOg,牛膝15g,地龙10g,桑枝15g,姜黄15g,甘草5g。
(4)备选方:活络效灵丹加减。当归15g,丹参10g,乳香10g,没药10g,连翘10g。
(5)加减:寒凝气滞所致之血瘀者,可加附片3g、桂枝6g;气虚所致者,可加炙黄芪20g、人参10g;阴虚者,可加生地黄12g、玄参12g、知母10g;兼有湿热征象者,可加苍术、黄柏各12g;疼痛剧烈者,可加全蝎5g、蜈蚣5g、露峰房10g、蜣螂虫6g;患肢冷者,加桂枝10g。
(6)临证事宜:瘀血痹阻的证候多因久病不愈所致,邪入于络而致气血凝涩不通,经治疗后,一旦瘀血征象好转或消除,应及时调整处方,以免久服耗伤正气。
湿热浸淫
(3)组成:苍术10g,黄柏lOg,牛膝15g,薏苡仁20g,泽泻15g,车前子10g,独活10g,秦艽10g,地龙10g,伸筋草15g。
(4)备选方:①白虎桂枝汤加味:知母15g,甘草5g,石膏30g,粳米15g,桂枝10g。②宣痹汤合当归拈痛汤化裁:防己10g,晚蚕砂10g,薏苡仁20g,赤小豆10g,黄芩10g,连翘10g,栀子15g,滑石10g,绵茵陈10g,当归15g,知母lOg,羌活10g。③桑络汤加味:桑枝15g,络石藤15g,忍冬藤15g,赤芍lOg,木瓜10g,旆莶草15g,薏苡仁30g,全蝎5g,白芍15g,甘草5g。
(5)加减:高热口渴,汗出烦闷,脉数者,加生石膏、寒水石各30g;壮热不退,大便秘结者,加大黄3g,芒硝10g;关节肌肉拘挛疼痛者,加忍冬藤、络石藤各15g,稀莶草12g,威灵仙15g;阴虚内热者,加生地黄、丹皮、地骨皮各12g;痛甚者,加海桐皮12g、姜黄15g;口苦明显,急躁易怒者,加龙胆草8g。
(6)临证事宜:如有表热证存在,如恶风、发热、咽痛等,可加用清热解表之品,如荆芥、防风、牛蒡子、桑叶、金银花、连翘等以取微汗为佳。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