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

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为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过多,导致全身组织增生、肥大及代谢紊乱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晚近报道,本病涉及心血管损害颇多,随病程延长,心脏增大加著,尤其多见50岁的患者,受累明显者可诊断为肢端肥大症性心脏病(acromegalic heart disease)。垂体病共有4类,即腺垂体病、垂体神经垂体病和空蝶鞍。其中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的是腺垂体病,后者又分为两类,一类是......
目录

概述

垂体病共有4类,即腺垂体病、垂体神经垂体病和空蝶鞍。其中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的是腺垂体病,后者又分为两类,一类是腺垂体功能减退,含垂体性侏儒症和成年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Simmonds-Sheehan综征),对心血管的影响与慢性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病理过程相同,包括心脏萎缩和变性等。另一类是腺垂体功能亢进,含肢端肥大症、高泌乳素血症泌乳素、垂体性皮质醇增多症和垂体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其中后两者与皮质醇增多症和甲状腺功能亢进对心脏的影响相同,因此此处将重点阐述肢端肥大症的心血管病变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为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过多导致全身组织增生、肥大及代谢紊乱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晚近报道本病涉及心血管损害颇多,随病程延长,心脏增大加著,尤其多见50岁的患者受累明显者可诊断为肢端肥大症性心脏病(acromegalicheartdisease)。常见临床表现有压、律失常及力衰竭,重症病人甚至猝死

流行病学

肢端肥大症国此病并不罕见发病年龄以20~29岁最多(40%),30~39岁次之,男女之比为1.3∶1~2.2∶1。临床研究发生,约占20%肢端肥大症患者存在力衰竭。

病因

肢端肥大症的病因不明,病理为垂体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或增生分泌生长激素旺盛,起软组织骼及脏的增生肥大,以及分泌代谢紊乱99%以上的肢端肥大症由垂体生长激素细胞起,极少数是由下丘神经细胞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起;由外周组织分泌的异位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的肿导致肢端肥大症更为罕见

发病机制

肢端肥大症患者大多由生长激素细胞腺瘤,少数由增生和腺癌所致,但亦可有存在。直径一般在2cm左右或更小,大者可达4cm健康搜索蝶鞍常扩大,鞍周围组织常受压迫侵蚀,有时可压增高健康搜索。晚期有出及囊性变使功能从亢进急剧减退。生长激素(GH)过多的分泌作用于全身各组织器官,通过信号传递系统,刺激细胞的蛋白质成和增殖在脏各器官病变中,骼系统病变最为明显。对心脏的作用随着病程的进展分为两个阶段。1.成期 在这一阶段的要表现是细胞增殖,心脏体积增大室壁增厚整个心脏表现为对称性肥厚,而腔狭小,舒张功能减退。2.衰退期 随着病程进展到衰退期,力衰竭则为要表现,此时收缩力减弱,量减少肢端肥大患者可健康搜索在临床上表现为亚临床心脏病的据,尤其是心脏舒张功能障碍据此可指示,肢端肥大患者之室壁肥厚是在缺乏任何可致室壁张力增加的情况下发生的,要表现为向性肥厚鶒,不同于单纯性向性肥厚,它不径鶒的变化,除非已至病程晚期出现力衰竭者此类病人左、室多同时肥厚,且双室舒张充盈均受损。于休息时,收缩功能无甚变化,但在运动时则室射分数未有相应增加,提示功能储备受损肢端肥大症早期,心脏收缩力增强,输出量增加,外周管阻力下降,呈现高动力状态其时心脏无明显改变。随病程进展,肥厚、间质增生室舒张功能减退、输出量下降、周围组织灌注减少临床可出现劳累性呼吸困难。更严重者室舒张功能减退健康搜索,输出量显著减少鶒,组织检查示广泛纤维化,部分坏死,伴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缓慢,病程长达20年以上,其病程可分为两期。 1.成期 一般自20~30岁起病,最早表现为手足厚大,面貌粗陋,头痛疲乏,酸痛以及糖尿症状。然后典型面貌逐渐出现头部软组织增生,头皮、脸皮增粗变厚,多褶皱,增厚,长大,大而厚,言语模糊,音调低沉。继而发生头部骼增生,以致脸增大下颌增长眼眶上跨,前颧骨弓均增大、突出同时四肢加粗,手指足短粗,手厚而宽。此期病程较长,可达5~10年。 2.衰退期 当病情发展至高峰后渐现精神萎靡,精神变态,随后始出现多器官功能减退。垂体及其四周压迫症状在后期较多见,视野有障碍者占半数下丘受压后有嗜睡、肥胖尿崩症等表现,但颅压增高者少见。晚期常因垂体功能减退、代谢紊乱、糖尿病并发症、力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3.肢端肥大症的心血管损害(1)力衰竭:约占20%肢端肥大症患者出现力衰竭,有心悸促、下肢水肿浊音界增大尖区及动脉瓣区可闻收缩期杂音部检查获湿啰音,系心脏肥厚及间质纤维起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所致尤以后者为著。(2)律失常:心悸胸闷头晕,严重者可有晕厥。高达50%肢端肥大症患者可检出异常电图系与窦房结房室结炎症及变性有另ST段压低也较多见,伴或不伴T波异常室肥厚,室传导异常,尤其是束支传导阻滞及室上性或室性异位律,发生率随病程延长而增多。一组对照研究显示肢端肥大症组检获复杂性室性律失常占48%,而对照正常组仅为12%。(3)压:多见年长患者,发病率为25%~50%,若采用24h压检测记录者,则检出率更高。病情与病程久暂有,多为轻度升高,且无甚并发症

并发症

在疾病健康搜索的晚期可并发垂体功能减退、代谢紊乱、糖尿病、压、律失常、力衰竭或继发感染等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1.生长激素测定增高 白天生长激素浓度明显升高正常生长激素放免测定的上限为5μg/L。近来尿生长激素测定是一种最近发展起来的无创性生长激素测定技术。一般本病患者的尿生长激素为正常人的50~100倍。 2.中IGF-I测定明显增高 清中IGF-I的水平能够反应生长激素的水平而且IGF-I半衰期长,清浓度比较稳定。IGF-I正常值为0.38~26.0μg/ml。 3.生长激素释放激素测定 用于鉴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和下丘或外周的分泌过量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导致垂体生长激素细胞增生这两类患者均有肢端肥大症的表现4.葡萄糖抑制试验 葡萄糖100g后1h测定浆GH,测值10μg/L者可诊断。

辅助检查

1.CT及MRI 可以有效地检出肢端肥大症患者的垂体异常绝大多数患者有体积较大的垂体,因此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可发现垂体肿;并有1/3鶒的患者出现蝶鞍外鶒的扩张。 2.电图 S-T段上升可有T波异常。左室肥厚、劳损;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 3.心脏超声图 室间隔呈不对称性肥厚左右室肥大或单纯性室间隔肥厚,左室射时间(LVET)缩短,射前(PEP)时间延长,PEP/LVET比值增大。 >生长激素 >葡萄

诊断

首先确定肢端肥大症的诊断;在此基础上明确心脏的改变,如心脏扩大、律失常压、动脉粥样硬化功能不全等,并除外其他类型的心脏病。美国纽约心脏会标准委员会诊断标准为:①确诊为肢端肥大症。②心脏有以下表现:心脏增大;压;力衰竭;电图和超声动图呈左室肥大。

鉴别诊断

需与原发性压、冠肥厚型肌病等鉴。 1.原发性原发性压患者,起病多较缓慢,早期多无症状,偶由体格检查查获。有时可有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心悸症状后期压持续于高水平,并等靶器质性病变。但原发性压病人无肢端肥大症的特征性临床体征无生长激素升高,且生长激素可为葡萄糖所抑制。 2.冠病 尤其需与肌病。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长期供氧障碍,变性坏死由纤维组织取代所致。心脏可逐渐增大并反复梗死临床表现为绞痛、律失常和(或)力衰竭但冠病无肢端肥大症的特征性外貌,且无生长激素升高。然而,肢端肥大症可因代谢紊乱易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并冠病,遇此情况则可冠状动脉造影鉴之。 3.肥厚型肌病 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患者多有胸痛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症状。超声动图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显示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舒张期室间隔厚度与后壁之比大于1∶1.3。梗阻性者流出道狭窄,室腔较正常者小,二尖瓣前于收缩时前移。肢端肥大症性心脏病超声动图有类似肥厚型肌病之处。然而,特征性外貌及生长激素升高,可资鉴

治疗

分基本治疗和对症治疗两部分前者针对垂体及增生所起的功能亢进采取以下3种法。

1.药物治疗(1)溴隐亭溴隐亭能刺激正常人分泌生长激素,但能抑制本病患者分泌生长激素及泌乳素。抑制GH需大量,为了避免不良反应必须从极小量(1.25mg)始,于睡前、进餐时与食物同服,起初1次/d数天后能适应者可隔3~7天增加1.25~2.5mg,逐渐达到需要量,有时每天需60~70mg,一般在15mg以上鶒分2~3次服。约2周后始见症状减轻,压迫症减少。2~3个月后可见明显疗效甚至肿缩小,生长激素和泌乳素明显下降者占2/3左右。此药系多巴胺增强对GH分泌仅起抑制作用必须持续治疗数年但停药后仍易复发,如无效或复发者常需以手术或放射治疗。常见反应有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压、雷诺现象、红斑肢痛等。此药可用于小腺瘤或大腺瘤已有鞍外压迫症者不论术前、术后或治疗前后均可见效,为前首选。(2)其他药物:近年来成的八肽衍生物SMS201-995鶒具有抑制GH作用,每天量为200μg,分2~3次皮下注射数月后可见效赛庚定为5-HT受体拮抗药,可降低GH水平,但长期疗效未明。α受体阻滞药(如酚妥拉明乌拉地尔)可暂降GH水平鶒,但长期疗效不佳。

2.放射治疗有外照射和照射两种,生长激素细胞对照射60%~90%较敏感,可于成期或有活动进展者采用。其指征为:①肿未完全切除者②术后GH仍较高者。③年老体弱全身情况不允许手术治疗,且体小而GH升高不多者。采用量大多为40~50Gy,总有效率可达85%。

3.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后视力障碍加深,视野缩小继续恶化,其他病变亦无好转。或未放疗而视野已严重损害,加之已有顽固性严重头痛压增高、垂体卒中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者为手术减压及切指征。手术疗效为60%~80%。尤其是大颅手术,疗效仍较差手术为鶒:①老年体弱伴其他疾病不能承担手术麻醉。②严重蝶窦感染。

4.纠正心血管并发症 通常肢端肥大症伴心血管损害者,对用为纠正压、力衰竭及律失常的常规治疗及法,奏效颇佳但遇下述者应予注意:(1)压者:可予限钠并给利尿药健康搜索,以减少容量奏效显著,甚至超过原发性压者,所给量宜谨慎(2)伴力衰竭:肢端肥大症肌病者对常规治疗有抵抗。有报道,顽固性力衰竭可考虑心脏移植术治疗。

预后

肢端肥大症患者的死亡率约为正常人群的2倍,男性与心血管病损有;女性者通常由恶性病变所致,晚期病人多系呼吸道继发感染致死。

预防

本病的心血管系统损害来自于垂体疾病,所以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预防本病的键所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五风内障

下一篇 酸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