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乳蛾

乳蛾是指喉核(扁体)红肿灼疼痛,或表面有黄白色脓样分泌物,如蚕蛾的病,故乳蛾”、“蛾”。两边喉核肿者为双蛾。起病急骤者,多为外侵袭,毒搏结喉核而致。若病久体弱,脏腑虚损,咽喉失养,无力托毒,毒久滞喉核而发。1.外侵袭,喉核风热风寒)侵袭,壅遏咽喉首当其冲,毒就聚喉核喉核红赤肿起发为本病。2.邪热传里,毒聚喉核 素体蕴热,外未解传入于里,蕴积......
目录

病因病机

起病急骤者,多为外侵袭,毒搏结喉核而致。若病久体弱,脏腑虚损,咽喉失养,无力托毒,毒久滞喉核而发。

1.外侵袭,喉核风热风寒)侵袭,壅遏咽喉首当其冲,毒就聚喉核喉核红赤肿起发为本病。

2.邪热传里,毒聚喉核 素体蕴热,外未解传入于里,蕴积,加之过食辛辣、、醇厚味,致胃热毒炽盛,上攻喉核发为本病。

3.肾阴虚,喉核 病久未愈,毒滞留,热盛伤津阴液暗耗,损及阴虚咽喉失养,无力托毒,阴虚虚火上炎,熏灼喉核发为本病。

4.胃虚弱,喉核失养 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饮食失调,胃虚弱,生化不足,喉核失养,毒客于喉核,托毒无力,小儿乃稚阴稚阳之驱,易虚易实,治不及时或治不彻底,则易反复发作。

5.瘀互结,瘀阻喉核 乳蛾反复发作,或日久不愈,病久则瘀阻浊凝聚发为本病。若喉核肥大,触之石硬。

诊断要点

1.病史 常有受凉、疲劳、烟过度、外感咽痛反复发作史。

2.临床症状 发病急者,部剧烈疼痛,痛连窍,吞时加剧,伴见高热、恶寒、头身疼痛。病久不愈者,干痒,哽哽不利,部异物感,或咽痛发热反复发作。

3.局部检查 喉核红肿,连及喉关喉核上可有黄白色脓点,甚者喉核表面脓点融如伪膜,不超出喉核,且易拭去,颌下有臖核。迁延日久可见喉关暗红喉核肥大或触之石硬,表面凹凸不平,色暗红,上有白星点,挤压喉核,有白色腐物自喉核隐窝溢出。

辨证论治

辨治思路:本病以“清、消、补”为治疗之大法。发病急骤者,多为实证、热,宜疏风清热,利消肿;泻热解毒。病程迁延或反复发作者,多为虚证虚实夹杂,宜滋养,清利咽喉健脾,祛湿;活化瘀,祛

内治法

侵袭,喉核

临床表现咽喉灼热、疼痛,吞时加剧。可兼见头痛发热,微恶咳嗽舌质红,苔薄黄,浮数。

候分析:风热毒搏结咽喉喉核壅滞,故觉咽喉灼热、疼痛,喉核红肿;喉核咽喉阖不利,故疼痛吞时加重;发热、微恶头痛咳嗽舌质红、苔薄黄、浮数为风热在表之征。

治法:疏风清热,利消肿。

方药疏风清热汤加减。中以荆芥防风祛其在表之金银连翘黄芩赤芍清其邪热玄参浙贝母天花粉桑白皮化痰牛蒡子桔梗甘草结解毒,清利咽喉。项肿咽痛甚者,可加马勃清热解毒咳嗽,加杏仁以利

邪热传里,毒聚喉核

临床表现:咽痛剧烈,痛连窍、困难,呼吸不利,面赤粗,热臭喷人。高热烦,饮,咳嗽黄稠,腹胀,大便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洪大而数。

候分析:未解传入于里,或素体蕴热,蕴结,致胃热毒炽盛,上攻喉核则见喉核红肿,咽痛剧烈,连及困难;热灼津液痰火郁结,故涎多。腹胀口臭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厚、洪数为胃热盛之象。

治法:泻热解毒,利消肿。

方药汤加减。荆芥防风薄荷疏风金银连翘栀子黄芩黄连解毒;桔梗牛蒡子玄参甘草消肿止痛。若咳嗽黄稠,颌下有臖核,可加射干、瓜蒌、贝母以清化热结;持续高热,加石膏、天竺黄宜清热泻、除;若喉核腐脓成,加入马勃蒲公英等以祛腐解毒。

肾阴虚,喉核

临床表现:部干灼热,异物感、疼痛不盛,吭喀不利,午后症状加重。或可兼见赤颧红,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膝酸软。舌质干红少苔,细数。

候分析:反复发作,迁延日久,毒滞留,客于喉核邪热暗耗阴液,损及阴虚咽喉失养,无力托毒,阴虚虚火上炎,熏灼喉核故见咽喉灼热,异物感微痛、吭喀不利,午后症状加重。午后赤颧红、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膝酸软、舌质干红少苔、细数等均为阴虚旺之征。

治法:滋养,清利咽喉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百合、生地、熟地、麦冬玄参滋养,清热利生津当归、芍药养和阴;贝母、桔梗甘草调和诸药。而用之使得养,因也充足,虚火自降。偏于肺阴虚者,宜用养阴汤加减。偏于肾阴虚者宜用六味地黄加减。

胃虚弱,喉核失养

临床表现:部不适,异物感,干,不欲饮、淡、纳呆痒,咳嗽白。可兼见脘闷,恶心吐呕,少气懒言,四肢倦怠,形体消瘦,大便溏清,舌质淡,苔白腻,缓弱。小儿可伴见鼾眠、吞不利、纳呆、反复发作头昏痛、发育迟缓等。

候分析: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饮食失调,胃虚弱,生化不足,喉核失养,毒客于喉核,托毒无力,故部干痒不适;干不欲饮,淡、纳呆痒,少气懒言,四肢倦怠,形体消瘦,浊阴不降,气机不利故有异物梗阻感、咳嗽、脘肢闷、易恶心呕吐等;小儿乃稚阴稚阳之驱,胃气尚未充实,加之病久未愈,更损中焦不健,更易反复发作,且后天生化匮乏,故小儿可伴见鼾眠、吞不利、反复发作、纳呆头昏痛、发育迟缓等。疲乏力、淡不渴、白、大便溏清、淡苔白腻、缓弱为脾虚湿困之征。

治法:健脾,祛湿

方药君子汤加减。本健脾,除湿湿重者加厚朴、壳宣畅气机、祛;若喉核肿大不消加浙贝母、生牡蛎。

瘀互结,瘀阻喉核

临床表现:干不适,部异物感,吞不利,或部刺痛,涎黏稠量多,不易咯出,喉核肿痛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舌质暗有瘀点,苔白腻,细涩。

候分析:久病入不畅,气滞瘀,咽喉失于荣养,故干涩不利、刺痛胀痛、喉关暗红;病程日久,余滞留成,与瘀血搏结于喉核则表现为涎黏稠量多,不易咯出,喉核肿痛反复发作,或喉核肥大,触之石硬。舌质暗有瘀点、苔白腻、细涩。

治法:化瘀,祛

方药会厌逐瘀汤二陈汤加减。会厌逐瘀汤中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活祛瘀;配柴胡行气理气桔梗甘草玄参清利咽喉;配二陈汤喉核暗红,质硬不消者,加昆布莪术;复感热,溢脓黄稠,加黄芩蒲公英车前子等。

外治法

含漱

金银甘草桔梗适量,或荆芥菊花适量含漱,每日数次。

吹药

可选用清热解毒、利消肿的中药粉吹入患处,每日数次。

含服

可用清热解毒中药含含服。

雾化吸入

清热解毒草药水,雾化吸入,每日1~2次。

烙法

喉核肥大或反复发作者,可用治法(见“咽喉病治疗概要”篇)。急性发作时,必要时行手术摘除。

啄治法

三棱针或扁体手术弯刀,在扁体上做啄样动作,每侧4~5下,伴少量出,以吐2~3为度。2~3日1次,5次为1疗程,一般不超过3个疗程。

针灸疗法

体针

实热,选谷、池,配天突、少泽、际,每次2~4,泻法,每日1~2次。虚证,选太溪、际、三阴交、足三里,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

耳针

实热,取扁体、咽喉上腺,强刺激,留针10~20分钟,每日1次;或取扁埋针,每日压数次以加强刺激。虚证,取咽喉上腺、皮质下、,用王不留籽贴压,每日以中强度压2~3次,以加强刺激。

喉核红肿疼痛、高热者,可点刺体、尖等,亦可点刺少商或商阳放,每数滴,每日1次,以泻热消肿。

穴位注射

实热者,选俞、肩井五分、池、天突、孔最等,每次取一侧的1~3,每注射柴胡注射液或鱼腥草注射液2毫升。

其他疗法

擒拿 实热而见咽痛剧烈、困难、汤水难下者,可用擒拿法以泻热消肿止痛,以利吞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顺江木

下一篇 小儿半乳糖血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