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黑三棱

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Graebn.) Buch.-Ham. ex Juz.)是黑三棱科、黑三棱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块茎膨大,比粗2-3倍,或更粗;粗壮。直立,粗壮,高0.7-1.2米,或更高,挺水。叶片中脉,上部扁平,下部面呈龙骨状凸起,或呈三棱花序展,长20-60厘米,具3-7个侧,每个侧上着生7-11个雄性头状花序和1-......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块茎膨大,比粗2-3倍,或更粗;粗壮。直立,粗壮,高0.7-1.2米,或更高,挺水。叶片长(20-)40-90厘米,宽0.7-16厘米,具中脉,上部扁平,下部面呈龙骨状凸起,或呈三棱,基部鞘状。

花序展,长20-60厘米,具3-7个侧,每个侧上着生7-11个雄性头状花序和1-2个雌性头状花序端通常具3-5个雄性头状花序,或更多,无雌性头状花序期雄性头状花序呈球,直径约10毫米;雄花花被,膜质,先端浅裂,早落,丝长约3毫米,丝状,弯褐色花药近倒,长约1-1.2毫米,宽约0.5毫米;雌花花被长5-7毫米,宽约1-1.5毫米,着生于子房基部,宿存,柱头分叉或否,长约3-4毫米,向上渐尖,花柱长约1.5毫米,子房无柄。果实长6-9毫米,倒,上部通常膨大呈冠状,具棱,褐色果期5-10月。

该种植株高大,粗壮;且有大型花序轴无雌性头状花序果实大,具棱,易于区

生长环境

黑三棱通常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湖泊、河沟、沼泽、水塘边浅水处,仅在中国西藏见于3600米高山水域中。黑三棱湿候,耐,不怕酷热,适应性强,以含腐殖质丰富的壤土为宜。

分布范围

黑三棱分布于阿富汗、朝鲜、日本、中亚地区、西伯利亚及远东其他地区、中国、美国和加拿大。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江苏、江西、湖北、云南等省区。

生长习性

黑三棱植株完全淹没于水中14天对植株存活影响不明显;但超过14天后,其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存活率显著下降;到第28天时,水下10厘米和50厘米的植株存活率为30%左右,水下20厘米的植株存活率则达到62.5%。植株完全淹没于水时,酶活性的升高有利于植株对不利环境的抵抗;但酶活性长时间维持在60微克/分钟以上植株的正常代谢活动受到严重的胁迫,7天植株就会大量死亡。

繁殖方法

黑三棱块茎繁殖。冬季收获的块茎,浇透水,放于客土中贮藏,翌春用贮存的块茎或临时挖取的块茎繁殖材料,30厘米、深约10厘米,每平放块茎2-3个,栽后浇灌清水,常保持有水。保持水深15-20厘米,待苗高20-25厘米左右时即可移栽。

栽培技术

移栽:移栽地于早春将地块施肥,耙平。栽前将苗床灌水,拔出幼苗,随拔随栽于放净水的大田中,株15-20厘米×30厘米浅栽于泥中。肥沃土地可适当加大株,栽后灌水6-8厘米深。

浇水:栽后2个月必须有充足的水量,其后可时有时断,以利晒田提高地温,促进生长,但水深不能没,以免造成苗株死亡。

施肥:返青后可每666.7平米施人粪尿或饼肥50千克,尿素10千克,施肥时排水,仅留浅水撒施。3个月后可酌情再施1次。

拔草扶正早期拔除杂草。7-8月易发生倒伏,要及时剪扶正,并防止家畜家禽危害。

采收加工:地上枯黄时即可采收,挖前10-15天排水晾地。割去地上,留10-15厘米茬,用锹挖或拔出,三棱盖好,以防风干,晒千不易去皮。刀刮去皮,将毛里皮刮至呈粉白色处为度。晒干,晒时不可让雨水水淋湿,以免变质。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黑三棱是中国常用的中药,即“三棱”,以其块根人药、具有破行气,消积,止痛等功效。凝滞,,产后淤腹痛,饮食积滞,跌打损伤等病症。

济观赏:黑三棱黑三棱科中重要植物;亦用于卉观赏。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下一篇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