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足疔

疔疮疾患之一。生在足部的疔疮的总称。其部位不同,称亦异。如长在脚上的,叫「」;长在脚丫的,叫「足丫」;长在脚底涌泉处的,叫「涌泉」,长在脚部的,叫「跟」又称「足底」。均由湿下注或由破损处感染所致。其脚坚硬,麻痒肿痛,常肿至足,或穿筋烂。伴有恶寒发热等症。发病迅速而危险性较大的一类化脓性外科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但多发于面和手足等处。如果处理不当,发于面的疔疮更......
目录

疔疮

简介

发病迅速而危险性较大的一类化脓性外科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但多发于面和手足等处。

如果处理不当,发于面的疔疮更容易走黄而危及生命;发于手足的则可能损筋伤的范围广称多,但现在一般病位和性质分为五种,即(面部急性化脓性疾病,特征是疮如粟、坚硬深如钉)、手足疔(手足部急性化脓性疾病)、红丝(多发于四肢,因有一条红丝迅速向上走窜,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管状淋巴管炎)、烂疔(以皮肉腐烂为要表现,来势暴急,易发走黄而危及生命,相当于西医的性坏)、疫疔(疮如脐凹陷,是一种特殊急性传染病,相当于西医的皮肤炭)。其中以前三种为常见、多发。

体表疮疡

中医文献中,“丁”最早见于《》,但涵意包括一切体表疮疡。《中藏》始将面部疮疡,并以白、赤、黄、黑、青五色,还说它“最为巨疾”。从元代《外科义》始,疔疮便成为外疡中的一个专用病。清代《医宗金鉴》说:“盖者,如丁钉之状……”是指而言,而手足疔红丝烂疔疫疔等则是因为情比较险恶,故也归属于疔疮一病中,实际上它们早已超出了有如“丁钉之状”的命涵义。

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手足疔红丝都是因热毒为病,其或因恣食醇厚味、辛辣煿,脏腑蕴热、火毒结聚所致;或因外伤虫咬、皮破染毒、蕴化热,以致凝滞而成。其中发病迅速、反应剧烈,毒易于扩走黄;手足疔多由外伤染毒所致,足疔还有湿热下注的因素;红丝则有毒流经脉、向上走窜的特点。

三者的全身症状基本相仿,仅程度不同,轻者可无明显表现,重者可有恶寒发热头痛纳呆、便干尿赤、苔黄或腻、弦滑数等;若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等,则为走黄之征。

三者的局部症状则有不同

依具体病位而称各异,如颧鼻疔人中等等,但病因治相仿。初在面某处有一粟粒样脓头,或痒或麻,渐红肿热痛,肿块虽只3~6厘米左右,但多深坚硬、如丁钉;中期肿块增大而痛剧,脓头破溃;后期肿势局限,软溃脓,脓栓()随脓外出,症减渐愈。

②手足疔

依具体病位而繁多,要包括蛇眼、蛇肚托盘、足底等。蛇眼生于指甲两旁,如蛇眼。初起指甲一侧边缘近端处有轻微红肿痛,渐成脓,继或致指甲周围炎、甲下脓肿,造成指甲溃空或有胬肉突出。蛇头发于手指末端,肿块如蛇头。初期指端麻痒,继而刺痛,焮红肿胀,肿势渐甚;中期手指末端呈蛇头状肿胀、触痛明显,酿脓时剧烈跳痛;后期一般脓出黄稠,渐肿退痛止而愈;若溃脓迟缓且溃后脓水臭秽、久不尽、余肿不消,多为损,必待死骨取出后愈。蛇肚生于指部。整个患指红肿呈柱状,似小红萝卜,伸指则剧痛;约7~10天成脓,因指皮肤坚厚,故脓难自溃;溃后脓出黄稠,症减而愈;若损伤筋,则愈缓慢,并影响手部活动功能。托盘生于手掌。整个手掌脓肿高突,手肿势常更明显,痛剧;约两周成脓,因手掌皮肤坚韧,脓不易透出,很可能向周围蔓延而损伤筋或并发走黄。足底,初起足底痛、之坚硬;3~5天有搏动性疼痛,修去老皮可见白头,重者肿延足、痛连小腿;溃后脓出黄稠,肿消痛止渐愈。

红丝

起先多有手足疔或皮破染毒病灶,继则于前或小腿侧有一条红丝迅速向躯干向走窜;轻者红丝较细,1~2天可愈;重者红丝较粗,有的可结块,一处未愈,他处又起,或二三处相互连;若化脓则结块肿痛,溃后一般收较易,若二三处连贯通则收较慢。

需作如下鉴诊断

疖:虽亦好发于面,但红肿范围不超过3~6厘米,无明显脚,一般无全身症。有头,初起虽亦有一粟米样疮头,但渐成多头和蜂窝状,红肿范围多在9厘米以上,多发于项,发展较慢、病程较长。

治与外治相结

辨治 、手足疔红丝的治疗可有针对性地采取治与外治相结法。发于面或上肢者,治宜清热解毒,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生于下肢者,治宜清热解毒湿,用萆?湿汤加减。并均可服用。其外治,初期均可用膏或金黄膏外。中期脓成,宜提脓祛腐,用八二苍耳子虫放疮,再用贴;若脓出不畅,并用药线流。手足疔红丝则应先切排脓,再提脓祛腐(用红油八二药线流)。切排脓必须注意:蛇眼宜沿甲旁0.2厘米处挑流,甲下积脓应切除部分指甲,指甲溃空需拔除整个指甲。蛇头不可在指掌面正中,以免术后成瘢痕,影响手指的活动和触觉;应在指掌侧面做一纵,必要时应贯穿指端直致对侧。蛇肚应在手指侧面,其切长度不得超越上下指关节面。托盘及足底应依掌横纹切,切应足够大,保持流通畅;不可因手(足)肿胀较掌部为甚,误认为脓腔在部而妄。后期脓尽均可用红油膏或膏掺。但蛇眼有胬肉高突者,可用平胬枯矾粉平胬。蛇头指骨坏死者,可配用2%~10%的黄柏溶液浸泡患指;若有死骨,则用镊子钳出,能收红丝如二三处连贯通者,可用绷带缠缚患部,或将连贯通处彻底切,以加速愈护理忌服发药,忌灸法、挤压、早切及针挑,忌食辛辣发物,以避免毒扩造成走黄。手足疔红丝忌持重和剧烈活动,发于上肢者宜用三角巾悬吊,托盘患者悬吊时宜手掌向下,使脓毒易于流出。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紫白瘢风

下一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