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疫疔

疫疔中医疫疔是皮肤接触疫畜染毒而生的一种特殊疔疮,具有传染性,又称为“”、“紫燕”。其特点是初起如虫叮水疱,很快干枯坏死如脐凹,全身症状明显,有传染性,职业性,可发生走黄。本病多见于从事畜牧业者。相当于西医的皮肤炭疫疔是皮肤接触疫畜染毒而生的一种特殊疔疮,具有传染性,又称为“”、“紫燕”。其特点是初起如虫叮水疱,很快干枯坏死如脐凹,全身症状明显,有传染性,职业性,可发生......
目录

名词解释

疫疔是皮肤接触疫畜染毒而生的一种特殊疔疮,具有传染性,又称为“”、“紫燕”。其特点是初起如虫叮水疱,很快干枯坏死如脐凹,全身症状明显,有传染性,职业性,可发生走黄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相当于西医的皮肤炭

病因

本病多因感染疫畜之毒所致。

病机

由于感染疫畜之毒,阻于皮肤之间,以致凝滞,毒蕴结而成。疫毒传脏腑则致走黄

临床诊断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一般在1—3天后发病。初起发痒,继则出现红色丘疹,单发或多发,奇痒不痛,伴轻微身热:第2天部变成水疱,淡黄色液体,周围肿胀掀热。第3—4天,水疱干暗红色或黑色坏死,并在坏死区周围再发成群绿色小水疱,疮如脐凹,类似牛痘为其特征:同时局部肿势漫增剧,软绵无,并有臖核肿大。伴有发热头痛楚,周身不适症状

助检查:液培养或疱液涂培养可发现革兰氏阳性炭杆菌。

诊断

1、面部疔疮如粟,有脓栓,坚硬深,锨热疼痛;无水疱及脐征象,色不黑;无疫畜接触史。

2、丹毒皮色鲜红,色如涂,边缘清楚;若有水疱也无脐征;常有反复发作史。

辩证论治

治疗原则

本病多由皮肤损伤,而后感染疫毒,阻于肤,凝滞、毒蕴结所致。治疗宜清热解毒,和消肿。应注意预防。

治分类

1、疫毒蕴结

候:患部皮肤发痒,出现蚊迹样红斑,继而成水疱,破溃后黑色溃疡,疮面凹陷,脐,疮周肿胀,绕以绿色水疱;伴有发热疼痛,甚则壮热神昏等;舌质红,苔黄,数。

治法:清热解毒,和消肿。

方药活命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常用药:金银当归、芍药、乳香没药陈皮皂角刺穿山甲防风白芷、贝母、天花粉甘草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其他疗法

外治法

1、 初、中期宜消肿解毒,用膏掺蟾蜍合剂或升。若无蟾蜍合剂或升,可用蟾酥研细代之。

2、 后期腐肉未,改掺10%蟾酥合剂或五五;腐新生,掺

转归预后

10一14天后,如中央腐肉与正常皮肉始分离,或流出少量脓水,四周肿势日趋局限,身热渐退者,为顺证。以后坏死组织渐渐落,约3-4周痊愈。若局部肿势继续发展,伴高热神昏喘急,身冷细者,为并发走黄之象。

预防调护

1、隔离患者,病人所用料均应焚毁,所用器械必须严格消毒。

2、加强屠宰管理,及早发现病畜,予以隔离或杀死。死畜须深埋或焚毁。

3、疫疗患者接触过的皮毛,应进严格消毒,流区对牲畜进预防注射。

4、制造皮革和加工羊毛工人,在工作时应该用橡皮手套、罩保护。

文献摘要

治准》:“若因剥割疫死牛马猪羊,瞀闷身冷,遍体具有紫疱;疫疔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甲状腺功能减退

下一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