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痈
名词解释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病因
病机
临床诊断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初起腋窝部多暴肿,皮色不变,灼热疼痛,同时上肢活动不利,伴恶寒发热、纳差。若肿痛日增,寒热不退,经1—14天肿块中央变软,皮色转红,按之波动感明显,溃后脓出稠厚,肿消痛止,容易收敛。如溃后流脓不尽,肿势不退,多因溃口太小,或因溃口位置偏高,引起袋脓,以致引流不畅,影响愈合,甚或导致瘘管形成。
鉴别诊断
辩证论治
治疗原则
本病多因肝郁气滞,郁久化火,气郁痰火之邪阻滞腋窝经络,气滞血瘀而成痈。内治以清肝解郁、消肿化毒为主;外治注意低位引流,必要时加用垫棉法,以促进早日愈合。
证治分类
内治法
证候:腋窝肿胀、疼痛,上肢活动不利;伴发热,心烦,头痛,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常用药: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黄、柴胡、黄芩、山栀、天花粉、防风、牛蒡子、连翘、甘草、瓜蒌、枳壳。
外治法
1.初起用金黄膏,或金黄散以冷开水调成糊状外敷。热盛者,可用玉露膏或玉露散外敷,或太乙膏外敷,掺药均可用红灵丹或阳毒内消散。
2.成脓宜切开排脓,以得脓为度。
3.溃后先用药线蘸八二丹插入疮口,3~5日后改用九一丹,外盖金黄膏或玉露膏。待肿势消退十之八九时,改用红油膏盖贴。脓腐已尽,见出透明浅色黏液时,改用生肌散、太乙膏;或生肌白玉膏或生肌玉红膏盖贴。
4.有袋脓者,可先用垫棉法加压包扎,如无效可扩创引流。
其他疗法
转归预后
一般治疗得当,方可治愈。
预防调护
历史文献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