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腋痈

腋痈中医腋痈是指生在腋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又夹肢。其特点是腋下肿胀热痛,皮色不变,伴恶寒发热,上肢活动不利。相当于西医的腋下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腋痈是指生在腋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又夹肢。其特点是腋下肿胀热痛,皮色不变,伴恶寒发热,上肢活动不利。腋痈相当于西医的腋下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本病多因皮肤破损感染毒肝郁痰火毒蕴结腋窝部所致。上肢皮肤破损染毒,或其他部位疮疡流窜......
目录

名词解释

腋痈是指生在腋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又夹肢。其特点是腋下肿胀热痛,皮色不变,伴恶寒发热,上肢活动不利。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腋痈相当于西医的腋下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病因

本病多因皮肤破损感染毒肝郁痰火毒蕴结腋窝部所致。

病机

上肢皮肤破损染毒,或其他部位疮疡流窜所致;或因热兼忿怒气郁,致腋窝毒蕴结,瘀滞而成。

临床诊断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初起腋窝部多暴肿,皮色不变,灼热疼痛,同时上肢活动不利,伴恶寒发热纳差。若肿痛日增,热不退,1—14天肿块中央变软,皮色转红,之波动感明显,溃后脓出稠厚,肿消痛止,容易收敛。如溃后流脓不尽,肿势不退,多因溃太小,或因溃位置偏高,起袋脓,以致流不畅,影响愈,甚或导致瘘管成。

助检查: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增高。

诊断

初起结块推之可动,疼痛不甚,化脓需3个月;溃破后脓水稀薄夹有败絮样物质,收缓慢;一般无全身症状

辩证论治

治疗原则

本病多因肝郁气滞,郁久化火气郁痰火阻滞腋窝经络气滞瘀而成治以清解郁、消肿化毒为;外治注意低位流,必要时加用垫棉法,以促进早日愈

治分类

治法

肝郁痰火

候:腋窝肿胀、疼痛,上肢活动不利;伴发热心烦头痛口苦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弦滑数。

治法:清解郁,解毒消肿。

方药柴胡汤加减。

常用药: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黄柴胡黄芩、山栀、天花粉防风牛蒡子连翘甘草、瓜蒌、壳。

外治法

1.初起用金黄膏,或金黄以冷水调成糊状外。热盛者,可用膏或,或太乙膏掺药均可用灵丹或阳毒

2.成脓宜切排脓,以得脓为度。

3.溃后先用药线八二插入疮,3~5日后改用九一,外盖金黄膏或膏。待肿势消退十之八九时,改用红油膏盖贴。脓腐已尽,见出透明浅色黏液时,改用太乙膏;或生膏或红膏盖贴。

4.有袋脓者,可先用垫棉法加压包扎,如无效可扩创流。

其他疗法

脓成切时刀法宜,低位流。脓尽可掺,外盖红膏,并加盖棉垫,紧压疮,以加速愈

转归预后

一般治疗得当,可治愈。

预防调护

1. 常保持局部皮肤清洁。

2. 平素少吃辛辣及肥甘厚腻之品,患病时食烟、辛辣、发物

3. 有全身症状者宜静卧休息,并减少患部活动。

历史文献

《灵枢·》云:“者,其上皮薄以泽。此其候也。……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曰。”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沿肛痔

下一篇 甲状腺功能减退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