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肾损害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hyperthyroidism)是指多种原因所致的环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而起的临床综征。临床上以高代谢征群、甲状腺肿大,突眼症神经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为特征,病理甲状腺可呈弥漫性,结性或混性肿大等表现,环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可导致脏的一系列变化。要有管扩张,浆流量,小球滤过率、小管回吸收率与排泌能力均增加。同时由于流量增加,......
目录

病因

免疫因素(35%):

1956年Adams等发现长效甲状腺激素(LATS)作用与TSH作用相近,它是一种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IgG),是一种针对甲状腺的自身抗体,可与甲状腺亚细胞成分结,兴奋甲状腺上皮分泌甲状腺激素起甲亢,甲亢患者中60%~90%LATS增多,此后又发现LATS-P物质,也是一种IgG,只兴奋人的甲状腺组织,又称为人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HTSI),甲亢患者90%以上为阳性。

遗传因素(35%):

临床上发现家族性Graves病不少见,同卵双胎先后患Graves病的可达30%~60%,异卵仅为3%~9%,家族史调查除患甲亢外,还可患其他种类的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低等,或家族亲属中TSI阳性,这说明Graves病有家族遗传倾向,这种遗传式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为多基因遗传。

其他发病原因(25%):

(1)功能亢进性甲状腺肿或腺瘤:过去认为本病多不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中未检出IgG,TSI,IATS等免疫,1988年国曾报告单结检出清甲状球蛋白抗体和微粒体抗体,阳性率为16.9%(62/383),多结阳性率为54.7%(104/190),这些结中增生的甲状腺组织不受TSI调,成为自功能亢进性或功能亢进性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瘤与癌发病还认为系由于肿基因所致。

(2)垂体分泌TSH增加,起垂体性甲亢:如TSH分泌或肢端肥大症所伴发的甲亢。

(3)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等都可伴发甲亢。

(4)外源性碘增多起甲亢,称为碘甲亢:如甲状腺肿病人服碘过多,服用甲状腺甲状腺素钠(L-T4)过多均可起甲亢,少数病人服用胺碘酮药物也可致甲亢。

(5)异位分泌肿可致甲亢:如卵巢,绒癌,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乳腺癌等分泌类促甲状腺激素可致临床甲亢。

(6)Albright综征:在临床上表现为多发性纤维结构不良,皮肤色素沉着,中AKP升高,可伴发甲亢。

(7)家族性高球蛋白血症(TBG):可致甲亢,本病可因家族性有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用药有

不管哪种原因起的甲亢,凡是导致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而脏病变的即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损害。

发病机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多种原因环中甲状腺激素增多,并作用于全身组织器官所致的分泌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病理生理作用是多面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对脏的要影响有:

1.小球滤过率及小管回吸收率与排泌能力增加

甲状腺激素兴奋交感神经儿茶酚胺作用增强;甲状腺激素有直接作用,促进蛋白成,增加中Na+-K+-ATP酶活性,增加浆网中的Ca2 -ATP酶活性,增加球蛋白ATP酶活性,从而增加收缩,增多心脏搏出量,静息时率加速,周围管阻力减少,动脉压升高,表现为典型的高流动力环,此时对脏的影响表现为浆流量,小球滤过率增加,小管回吸收率与排泌能力增加。

2.尿浓缩功能受损

甲亢时由于流量增加,溶质浓度减少使渗透压降低,尿浓缩功能受损,甲亢时清渗透压高于正常,同时并有高钙,高尿钙,突出表现为多饮多尿,明显渴,由于体产热增高,进食,进水量增加以及肠道功能失调也可影响水排出,甲亢时清钠与钾均正常,醛固酮分泌亦正常。

3.钙,磷代谢障碍

甲状腺激素可兴奋破和成细胞,导致钙,尿钙,磷排出增加,钙浓度则一般正常或稍高,AKP可增高,此外,钙升高的原因还可能与转移加速,PTH作用增强,降钙素缺乏及维生素D活性增强等因素有,甲亢时促进脏产生高活性维生素D3代谢产物,其可刺激肠道吸收钙,减少小管回吸收钙与磷酸盐,促进尿磷排出增加,由于的吸收与成均加速且以吸收加强为,加上明显的钙磷代谢障碍,甲亢患者可发生质疏松。

4.小管酸中毒

甲亢时可并远端型小管性酸中毒,可能与钙盐沉积影响小管功能有,此外,由于甲亢时的自身免疫障碍,同时造成甲状腺小管病变。

预防

甲亢的发生率有所升高,预防甲亢发生和病情发展可以有效控制损害的发生,要预防法为:

1.沿海地区应注意膳食中含碘食物,建议勿用高碘饮食防止碘甲亢。

2.陆地区尤其缺碘地区,补碘应有限制,服用甲状腺也应注意时限。

3.定期普查 身体健康时应定期测甲状腺B超或甲状腺功能,以早期发现甲亢患者;被动发现的甲亢患者,病情多已延误2~3年之久。

4.预防甲亢危象 甲亢危象系本病的严重表现,如延误救治常可起死亡;该征要诱因为精神刺激,感染,手术前准备不充分等,故应强调积极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避免精神刺激。

(2)预防和尽快控制感染。

(3)不任意停药。

(4)手术或放射性核素碘治疗前,做好准备工作。

并发症

肾病征、甲亢性心脏病、窦性动过速、房扑动、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周期性麻痹周期性瘫痪低镁血症重症无力低钾血症腹泻恶心呕吐昏迷脱水水肿力衰竭、电解质紊乱。

甲亢性脏受损临床相并发症要有小管酸中毒,个报道有肾病征,甲亢本身可有累及多个系统,常见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1.甲亢性心脏

16~73岁都可发病,发病率占甲亢患者的13.4%~21.8%,常发生于甲亢后2~3年,除有典型甲亢临床表现外,其电图常有窦性动过速,房纤颤,房扑动,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损伤与肥大等,心脏扩大可呈动脉瓣型,或左右扩大型,甲亢治愈后心脏病可随之好转,本病常应与炎,冠病,湿心脏病及其他心脏扩大疾病鉴诊断。

2.甲亢性周期性麻痹

本病多发生在男性青壮年身上,常与甲亢性肌病相混,甲亢肌病钾正常,电图异常,而甲亢周期性瘫痪则有:

(1)钾<3.5mmol/L,系钾代谢异常。

(2)钾分布异常:糖升高可使钾由细胞外移向细胞

(3)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迷走神经促进胰岛素释放增多后可促进钾分布进一步异常。

(4)免疫因素可致IATS,LATS-P,T3及T4等水平升高,甲状腺激素促进钾水平降低。

(5)甲亢的高上腺素能状态可促进钾水平下降而发生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本型应与巴特综征(Bartter syndrome),家族性周期性麻痹症,低镁血症,醛固酮增多症,重症无力以及药物性低钾血症

3.甲亢危象

发病占甲亢1%~2%,老年人较多见,常与感染,精神创伤,手术,分娩,劳累过度,突然停药,药物反应及其他并发病等因素有,致使甲亢加重,交感神经活动功能加强而致危象,危象前期即可发热达39℃以上,率达120~160次/min,躁动不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精神恍惚,大汗不止,嗜睡,发展至半昏迷昏迷昏迷患者说明已有危象,十分危险,白细胞升高,功能异常,GPT,GOT,红素等均可升高,可有脱水压,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力衰竭及水肿等,清T3,T4,FT3,FT4均可升高,死亡率较高,必须就地及时抢救。

常见症状

绞痛 眼球突出 眼压升高 消化不良 心脏扩大 动过速 易激动 利尿 低蛋白血症 卧床不起

1.首先是有甲亢本身的临床表现

如怕热,多汗,多食,消瘦心悸等,甲亢时基础代谢率(BMR)增高,可烦热潮汗体重减轻,工作效率低,消瘦,乏力,易疲劳,蛋白质代谢负平衡,固醇下降或正常,皮下脂肪消失,脂肪代谢加速,糖原与糖原分解增加,糖原异生增快,糖可升高或出现餐后高糖,糖代谢异常重者可发生糖尿病。

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利尿,排钾与排镁,故甲亢时易发生水盐代谢与维生素代谢紊乱,如低钾性周期麻痹低镁血症, 由于甲状腺激素兴奋交感神经,增强儿茶酚胺作用,患者可出现动过速,律失常,音增强,压加大,甚至心脏扩大,尖部收缩期杂音,老年人易发生房纤颤,绞痛甚至甲亢性心脏病,与冠病同时发生时可致力衰竭。

精神神经系统易产生精神紧张,如急躁,激动,失眠头晕,多虑,易怒,多言,手抖,反射亢进,严重时可发生甲亢性精神病与自神经功能紊乱。

甲状腺激素可增加肠蠕动,消化系统受累易发生饥饿,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消化不良腹泻养与吸收不良,严重时可出现低蛋白血症腹水,呈恶病质状态,甚至导致卧床不起,老年人多见。

甲亢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最常见的是性腺功能受累,女性闭经月经不调,男性阳萎,但女性妊娠不受影响,分娩时应注意防止发生甲亢危象力衰竭。

另有眼球突出(超出16mm为突眼),严重时上下睑不能,眼球调作用差,辐辏反射失调,交感神经活动亢进使上睑退缩,眼裂增宽与凝视,恶性突眼时眼压升高,可发生角膜溃疡,穿孔,结膜充水肿甚至失明。

严重者可发生甲亢危象;多并发贫血胃病压,脂,高黏血症及免疫功能紊乱等症。

2.脏受损的临床表现

甲亢时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小球滤过率增加,小管回吸收率与排泌能力增加,流量增加,溶质浓度减少使渗透压降低,尿浓缩功能受损,患者可出现多饮多尿,明显渴,可有轻度蛋白尿,可能与流量增加有,亦有报道肾病征者,功能不全时可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少数病人可小管酸中毒

检查

1.基础代谢率(BMR)测定

甲亢时增高>15%,与甲亢病情呈平增减,可用仪器测定或用计算法求得,计算公式:安静时搏+压-111-BMR%。

2.固醇减低

<150mg/L(3.9mmol/L)。

3.24h尿酸升高

>100mg/L(760mmol/L),酸磷酸激酶(CRK),乳酸氢酶(LDH),谷草转氨酶(SGOT)均升高。

4.外周细胞升高

白细胞应>4.5×109/L,中性多核白细胞应>50 %,可用抗甲状腺药物。

5.甲状腺吸131I率增高,女性6h为9%~55%,男性为9%~50%,24h为20%~45%,3h为59,6%~25%,本实验检查受很多药物及含碘食物的影响,故检查前2~3周,应避免这些因素。

6.浆蛋白结碘(PRI) 正常值为0.3~0.63pmol/L,甲亢时增高,>0.63pmol/L。

7.甲状腺激素

T3正常值950~205ng/L,T4正常值60~14.8μg/L,树脂摄取比值(RUR)为0.8~1.1,游离T4指数(FT4Ⅰ)为9.6~16.3,FT3Ⅰ 6.0~11.4pmol/L,FT4为(32.5±6.0)pmol/L,甲亢时都增高,rT3正常值为0.2~0.8nmol/L,甲亢时也增高,而且有时变化早于T3与T4。

8.TSH放免法测定

正常值为3~10mU/L,垂体甲亢时升高,一般甲亢TSH在正常水平或减少。

9.T3抑制试验

用于鉴甲状腺吸131I增高的性质,法是先测吸131I值,然后服T3 60μg/d(3次/d),6天后再测吸131I率,将结果加以对比,也可甲状腺60mg,3次/d,8天后再测吸131I值,结果对比,正常人及单纯甲状腺肿者其T3抑制试验的131I抑制率>50%,甲亢时抑制率<50%,或无抑制,此项实验恶性突眼不受抑制,注意老年甲亢与冠病病人律失常者不宜做此试验,因可律失常。

10.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试验甲亢时T3,T4增高,反馈抑制TRH,刺激TSH分泌,因此静注射TRH 300mg后,垂体仍不分泌TSH或很少分泌TSH,甲亢病人的TSH不升高,甲低病人TSH水平升高。

11.甲状腺抗体检查

临床上常用有甲状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及其他一些抗体如抗核抗体(ANA),抗平滑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抗体(CMA),抗壁细胞抗体(PCA)等,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或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TSI)阳性率最高的甲亢病人中>90%可出现阳性。

12.尿液检查

常规尿检可见蛋白尿,尿钙,磷增加,尿浓缩功能下降,同时高钙及小管酸中毒改变。

13.甲状腺扫描及放射性核素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

可了解甲状腺肿大情况,单结或多结甲状腺代谢功能,对鉴诊断有意义。

14.B超检查

可发现甲状腺肿大的程度和性质,单结或多结

15.反射松弛时间

常用跟反射,正常人跟反射松弛时间250~3380ms,约40%甲亢病人<240ms(用仪器测定),可用于甲亢的助诊断和治疗后的随访观察。

诊断标准

本病的诊断须在确诊甲亢的基础上,如并有上述脏受损的临床表现和明确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者,应考虑由甲亢起的脏疾病。

甲亢的诊断:依据甲亢高代谢的临床表现和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的典型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不难,甲亢时清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清总甲状腺素(TT4),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均可增高者诊断即可成立,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阳性或TSH受体抗体(TR-Ab)阳性,可进一步实本病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亢进症(Graves病),因Graves病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一种,所以也可同时出现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甲状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

少数患者TSH降低,FT4正常,但是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增高,可以诊断为T3型甲亢,总甲状腺素(TT4)和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由于受到甲状腺激素球蛋白水平的影响,在诊断甲亢中的意义次于FT4和FT3。

131I摄取率:24h摄取率增加,摄取高峰提前。

鉴别诊断

与下列一些疾病鉴

1.应与其他原因所致的多尿,如尿崩症,糖尿病等。

2.脏情况继发于高钙血症者应与其他原因的高钙血症,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肿病等。

3.小管酸中毒亦应与其他原因所致者鉴

4.还应与脏本身疾病鉴

治疗概述

(一)治疗  

对甲亢性损害的治疗应要针对甲亢进治疗。如有明显症状或为高钙所致的损害,应努力降低钙并积极对症治疗。  

甲亢的治疗的在于降低甲状腺激素的浓度,重新建立机体正常的代谢状态。前,控制甲亢征候群基本的法有: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及助药物治疗;放射性碘(131I)治疗和手术治疗3种,3种治疗案各有利弊,选择前必须慎重考虑患者的年龄、性、病情、并症等多种因素。  

1.抗甲状腺药物(ATD)的治疗

ATD治疗前在国应用最广。它的优点在于量调整比较便,价格低,治疗后持续性甲减的发生率低;缺点是疗程较长,停药后复发率高,有时可产生较严重的药物副反应。  

(1)药物种类:抗甲状腺药物要为硫脲类衍生物;它又分为硫氧嘧啶类和咪唑类两种,前者有甲硫氧嘧啶(methylthiouracil,MTU)和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后者有甲巯咪唑即他巴唑和卡比马唑即甲亢平。前国使用最多的是丙硫氧嘧啶(PTU)和甲巯咪唑。  

(2)适应:  

①青少年及儿童患者。  

②轻、中度甲亢。  

妊娠妇女。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又不适用于放射性131I治疗者。  

⑤甲亢伴严重突眼者,可先用小量治疗。  

⑥做手术前或放射性131I治疗前的准备。  

⑦因伴严重器质性疾病,如严重心脏病、性疾病,而不能手术者。  

(3)量与疗程:硫脲类治疗的总疗程至少为2年,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①初治阶段:初治量需据病情而定。对于症状严重或甲状腺肿大明显者,量应偏大;症状较轻、TGAb和TMAb的滴度极高、突眼明显及妊娠者,量应偏小。一般而言,对不同程度的患者,甲巯咪唑(thiamazole,tapazole,他巴唑)20~60mg/d;丙硫氧嘧啶(PTU)200~600mg/d较为适宜,均分3~4次服用。  

初治阶段一般为1~3个月,症状常于2~3周始缓解,如果服药3个月症状仍无改善时,应考虑加大量,并检查有无干扰因素,例如服药不规则,以及服用碘、感染等应激情况。  

多数患者3个月治疗后,多食、多汗、烦躁症状明显改善,体重渐增,但能否进入减量阶段仍需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患者上述症状明显改善,甲状腺始缩小,颈部及前区杂音减弱;FT4、TT4及T3均降至临界范围;在停用β受体阻滞药的情况下,静卧时率稳定在80次/s左右时,可以考虑逐渐减量维持治疗。  

②减量阶段:符上述条件进入减量阶段后,可将药物量减少1/3,减量后观察2~4周,若病情稳定则再递减1/3,并密切观察。减量不能过急,当症状出现反跳时应适当回增量并稳定2~4周。  

1~3个月的减量后,若病情仍保持稳定,便始进入维持量阶段,下列条件可供参考;甲亢的症状、体征基本恢复正常,并稳定至少2周;FT4、TT4及T3均在正常范围;超敏TSH上升至正常范围;在停用β受体阻滞药的情况下,日常生活时率能稳定在85次/s以下。  

③维持阶段:维持量的大小需据个体情况而定,每个病人均可探索一个适自己的量。患者可照减量阶段的法递减用药量,当减至某一量不能再减时(否则就出现症状反跳),即为该患者的维持量。实践明,多数患者的维持量为甲巯咪唑(他巴唑)2.5~10mg/d,PTU 25~100mg/d。维持阶段至少1年。  

④停药:一般用药2年后才考虑停药,停药时须符下列条件:各种症状、体征消失,病情稳定至少达1年;FT4,TT4,T3,超敏TSH等指标皆完全恢复正常至少达1年;至少连续2次TRAb检测为阴性,2次的间隔期为3~6个月;平时所需的维持量甲巯咪唑(他巴唑)<5mg/d,PTU<50mg/d。  

在整个用药过程中应每隔2~3个月复查甲状腺激素的水平,除可用于判断疗效,还用于防止硫脲类过量起的药物性甲减;若出现甲减应及时减量。上述系统性治疗后,多数患者能康复,但对于伴有各种并发症及病情较重的患者,必须根据具体病情综治疗,此时医师的临床验甚为重要。  

(4)其他助药物的治疗:  

上腺素β受体阻滞药:前β受体阻滞药是甲亢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助药物,它虽然不能缩短甲亢的病程,但却能有效而迅速地控制高代谢征群,其中普萘洛尔(得安)最常用。普萘洛尔(得安)不仅能有效地控制高代谢征群,还能通过抑制5'-单碘碘酶来阻止外周中的T4向T3转化。用法是20~90mg/d,分2~3次服,量应据患者的率来调整。普萘洛尔不仅用于甲亢患者的长期助治疗,还广泛用于治疗甲亢危象甲状腺的术前准备和术中应激等。近来美托洛尔(倍他乐克)也较常用,此药亦能通过抑制单碘碘酶阻止T4向T3转化。此类药物对有气管哮喘、心脏传导阻滞力衰竭等,以及甲亢妊娠分娩前的患者应慎用。  

甲状腺于使用抗甲状腺药物(ATD)的同时是否可甲状腺前争议较大。反对者认为甲亢患者再服用甲状腺激素会加重病情;支持者认为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后中TSH的浓度逐渐回升,而TSH能加重突眼和甲状腺肿,因此少量服用甲状腺可抑制TSH回升的速度,防止突眼的发生或恶化。另有报道称,甲状腺后甲亢的复发率比单用ATD者低。始可用甲状腺素钠(L-T4)25~50μg/d或甲状腺20~40mg/d,以后随ATD的减量而相应地递减。虽然对是否甲状腺的争议较大,但遇到下列情况还是应当并使用: 

A.突眼明显者。  

B.甲状腺明显肿大者。  

C.胫前黏液性水肿者。  

D.甲亢伴妊娠者。  

E.服用ATD量较大者甲硫咪唑>40mg/d或PTU>4mg/d)。  

地塞米松:此药能在短期迅速降低甲状腺激素的浓度,还能显著抑制外周中的T4向T3转化,因此近年来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助性药物。国前应用较少。笔者认为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短期适当加用地塞米松能迅速改善症状。用法是2~8mg/d,分次服,症状减轻后即减量。  

④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此药原是躁狂药,因能轻度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且有刺激骨髓生成粒细胞的作用,因而被用于甲亢。用量为300~600mg/d,分3~4次给药。但由于碳酸锂的疗效较弱而副作用较大,近年已很少使用,前只用于对硫脲类药物过敏的患者。  

⑤碘止长期单独用碘或与ATD联治疗甲亢,因为碘只能暂时性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不能抑制其成,所以使用碘不仅不能长期稳定地控制甲亢,反而会妨碍ATD的疗效。前碘仅在下列情况时短期使用: 

A.甲状腺的术前准备:以便减少腺体充。  

B.甲亢危象:在短期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C.做放射性131I治疗后的助治疗。  

(5)复发:抗甲状腺药物最大的缺点是疗程结束后甲亢易复发;用药疗程达3年的患者,复发率仍在50%以上,停药后复发的平均间隔期为1年。据统计疗程越长,甲亢的复发率越小,故近年张疗程不宜短于4年。甲亢复发常有诱因,如妊娠、用含碘造影或服含碘食物、精神刺激、感染、创伤等,其中以过量服用含碘食物时最常见。  

2.放射性131I治疗

用1131I治疗甲亢至今世界上已治疗约150万人,国也有8万人左右。由于这种法简便、安全、济、疗效好、复发率低,前在西国家已成为治疗甲亢的法。但此法属创伤性治疗,效果与手术相似,但易发甲减,故必须慎重地选择病例。  

3.手术治疗

甲亢患者的手术治疗要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手术指征为甲状腺明显肿大、甲状腺肿、有恶变可能者、药物控制不佳,或有毒性反应停药后又复发者、长期服药而随访有困难者。手术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可获得痊愈,复发率很低。手术后可能并发出甲状腺危象、急性呼吸衰竭神经损伤、暂时性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甲减,后者在甲状腺破坏性抗体浓度高者较易发生。  

(二)预后  

甲亢病情有三种转归:  

1.30%左右患者治疗后病情缓解,可达治愈。  

2.30%左右患者病情呈波动性进展,或转为慢性病程或持续甲亢久不愈,迁延10余年,此型多有复发并常有家族史。  

3.30%左右甲亢患者虽治疗,病情仍有加重,发生各种并发症而恶化,如发生甲亢危象,死亡率较高。

近年来临床上发生白细胞减少症者也较多,由于只能间断用药,甚至因发生危象而死亡,值得注意与重视。

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冷刺激,注意保暖。

饮食保健

尽量少吃富含碘的食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穿牙疔

下一篇 急性淋巴结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