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甲状腺炎

甲状腺炎(thyroiditis)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一类累及甲状腺的异质性疾病。其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及预后差异较大,甲状腺功能可正常,可亢进,可减退,有时在病程中三种功能异常均可发生,部分患者最终发展为永久性甲减。病程分为急性(化脓性)、亚急性(非化脓性)和慢性。病因分为感染性、自身免疫性、放射性甲状腺炎等。其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最为常见,又可分为桥本甲状腺炎(即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萎缩......
目录

形成病因

甲状腺炎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慢性硬化、放射损伤、肿、药物、创伤等多种原因均与甲状腺炎的发病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细菌感染,可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被认为是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病原因,也可发生于非病毒感染(如Q热或疟疾等)之后。此外遗传易感性和环境等因素也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的发病相

临床表现

1.桥本甲状腺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高发年龄在30~50岁,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15~20倍。起病缓慢,发病时多有甲状腺肿大,质地硬韧,表面呈结状,边界清楚,常有部不适或轻度下困难,部分患者可有压迫症状。初期时常无特殊感觉,甲状腺机能可正常,少数患者早期可伴有短暂的甲亢表现,多数病例发现时已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病患常表现怕冷、水肿、乏力、皮肤干腹胀便秘月经不调、性欲减退等。少数患者可出现甲状腺眼病。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桥本甲状腺炎和Graves病并存,临床上表现为甲亢和甲减症状交替出现。

2.亚急性甲状腺

本病呈自限性,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疼痛性疾病,好发于30~50岁的中年女性。典型的表现为甲状腺剧痛,通常疼痛始于一侧甲状腺的一边,很快向腺体其他部位和及颌部放射,常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肉疼痛,也可有发热,病后3~4天达到高峰,1周消退,也有不少患者起病缓慢,超过1~2周,病情起伏波动持续3~6周,好转后,在数月可有多次复发,甲状腺可较正常时体积增大2~3倍或者更大,接触时压痛明显。病后1周,约一半患者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如兴奋、怕热、心慌颤抖及多汗等,这些症状是由于急性炎症时从甲状腺释放出过量的甲状腺激素起的,在疾病消退过程中,少数患者可以出现肿胀便秘、怕冷、瞌睡等甲状腺功能减低表现,但这些表现持续时间不长,最终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3.无痛性甲状腺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30~50岁女性多见。典型者甲状腺功能变化分为甲状腺毒症期、甲减期和恢复期3个阶段。甲状腺毒症期表现为突然出现神经过敏、怕热、动过速、体重减轻等。有些因初发甲状腺毒症不明显,而以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临床表现。甲减期持续2~9个月后逐步恢复正常,部分患者存在持续性甲减,10年后10%~15%的患者可复发。约半数患者出现甲状腺轻度肿大呈弥漫性,质地较硬,无结,无疼痛及触痛。

4.产后甲状腺

发生于产后一年,患者甲状腺可轻、中度肿大,质地中等,无触痛。典型临床过程表现为甲亢甲减双相型。甲亢期发生于产后半年,维持1~2个月,表现为心悸、情绪激动、怕热、乏力等。甲减期发生在产后3~8个月,持续4~6个月,表现为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便秘关节疼痛僵硬等。恢复期发生在产后6~12个月,约20%患者可遗留持续性甲减。

检查方法

1.桥本甲状腺

甲状腺自身抗体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TPO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滴度明显升高是本病的特征之一。早期在出现甲减以前,抗体阳性是诊断本病的惟一依据。在亚临床甲减时,TSH(促甲状腺素)水平轻微升高,T4(甲状腺素)、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正常。发展为显性甲减时,T4、T3水平降低,TSH水平明显升高。部分患者可出现甲亢与甲减交替的病程。甲状腺超声检查显示甲状腺部回声减弱,不均,呈弥漫性改变。甲状腺摄碘率和甲状腺同位素核素扫描对本病诊断缺乏特异性。FANC(甲状腺细针穿刺和细胞检查)检查,诊断本病很少采用,但具有确诊价值,要用于与甲状腺肿等疾病相鉴

2.亚急性甲状腺

液检查可见沉明显增快,白细胞数可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甲状腺毒症期呈现清T4、T3水平升高,甲状腺摄碘率降低(常低于2%)的双向分离现象。清T3/T4比值常<20。甲状腺功能减退阶段T4、T3浓度降低,TSH水平升高。恢复期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整个病程中甲状腺抗体阴性或呈低滴度。超声检查可见甲状腺呈轻、中度弥漫性肿大,部回声不均,可见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流显像显示低回声或无回声区流信号减少或消失。

3.无痛性甲状腺

甲状腺毒症阶段清T4、T3增高,T3/T4比值<20,甲状腺摄碘率<3%。甲减期甲状腺激素减低;恢复期T4、T3和甲状腺摄碘率逐渐恢复正常。超过半数患者TgAb、TPOAb阳性,TPOAb增高常更明显。FANC检查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4.产后甲状腺

甲亢期实验室检查特征性表现是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甲状腺摄碘率呈现“双向分离”现象,即清T4、T3水平升高,甲状腺摄碘率显著降低。甲减期TSH水平逐渐升高,T4、T3水平下降。恢复期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甲状腺摄碘率逐步恢复至正常。超声检查显示低回声或低回声结

诊断方法

据病史、临床症状甲状腺肿大等体征,结实验室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摄碘率、甲状腺自身抗体等检查结果,可作出诊断。应注意与甲状腺肿、Graves病、甲状腺癌等相鉴

治疗方法

1.桥本甲状腺

对轻度甲状腺肿大而无症状者可不予治疗,应随访观察。甲状腺明显肿大或有甲状腺功能减低时,即使仅有清TSH增高,应给予甲状腺治疗。甲状腺肿大迅速,或伴有疼痛,或有压迫症状者,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桥本甲亢应采用小量抗甲状腺药物等治疗,一般不用碘和手术治疗,以免导致严重甲减。

2.亚急性甲状腺

要是对症治疗,减轻炎症反应和缓解疼痛。轻症者无需治疗。症状明显者用乙酰水杨酸、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缓解症状。较严重和迁延病例张用皮质类固醇,24~48小时全部症状消失。当甲状腺放射性碘吸取恢复正常,治疗终止。甲状腺症状明显者可用β-受体阻滞,无需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发生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时,需长期替代治疗。

3.无痛性甲状腺

甲状腺毒症阶段一般予以对症治疗,β-受体阻滞用于减轻甲状腺毒症,不需要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避免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及放射性碘治疗。持续性甲减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多数患者可恢复正常,甲状腺激素量需调整直至停用。

4.产后甲状腺

甲亢症状严重者可给予β-受体阻滞等对症治疗,不需要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甲减期清TSH<10mIU/L时不需要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可自恢复。此后应每年监测TSH,一旦发生甲减,应当及时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外证

下一篇 鼠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