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黄瘤

黄瘤病(xanthomatosis)是由于含有脂质的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局限性聚集于皮肤或,表现为黄色丘疹或结的一组皮肤病,常伴有全身性脂质代谢紊乱。正常情况下大部分脂与浆蛋白结浆脂蛋白而转运全身,当脂浓度高于正常值上限时称为高脂血症,当浆脂蛋白浓度高于正常值上限时称为高脂蛋白血症。当脂蛋白代谢发生障碍或含量增高或结构异常时,可导致脂蛋白在组织中沉积,如沉积于皮肤或中......
目录

简介

黄瘤病(xanthomatosis)是由于含有脂质的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局限性聚集于皮肤或,表现为黄色丘疹或结的一组皮肤病,常伴有全身性脂质代谢紊乱。正常情况下大部分脂与浆蛋白结浆脂蛋白而转运全身,当脂浓度高于正常值上限时称为高脂血症,当浆脂蛋白浓度高于正常值上限时称为高脂蛋白血症。当脂蛋白代谢发生障碍或含量增高或结构异常时,可导致脂蛋白在组织中沉积,如沉积于皮肤或中则被称为黄瘤病。

本组疾病可分为原发性黄瘤病和继发性黄瘤病,前者又可分为家族性和非家族性两类,家族性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脂代谢障碍及系统表现,非家族性者常为发,一般无脂代谢障碍及系统表现。继发性黄瘤病指由其它疾病脂代谢障碍和脂增高所致的黄瘤病,如糖尿病、骨髓淋巴等。

据皮损的特点、特是损害的色和分布易于诊断。重要的是在于确定有无伴随的一身疾病存在。黄瘤的类型。出现的年龄、家族发病的情况以及有各系统的症状和检查,结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进一步判断是否伴有其他系统性疾患。

病因学

高脂蛋白血症黄瘤生成的要原因,患者浆脂质中过度增高的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等易在体表皮肤真皮局限性沉积。见于各种类型的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中。

浆脂质正常者也可出现黄瘤,称之为正常脂蛋白血症黄瘤,其发病则是由于浆蛋白的异常病变或是组织细胞的异常增生而导致继发性的浆脂质局部沉积。如见于多发性骨髓、高γ球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病等患者中,在一些原发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和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组织细胞增生症X)等患者中均可见有黄瘤出现。此外、由于遗传性酶缺陷所致的葡萄苷脂病、鞘磷脂病等患者中也可有黄瘤性损害。

种类

1.原发性高脂蛋白性黄瘤

2.原发性非高脂蛋白性黄瘤

(1)播黄瘤:起病于青少年表现为黄色黄色棕黄丘疹或结,初起分继而成要分布于腋下、沟、颈、肘膝等身体大皱褶处,基本对称,约1/3患者有黏膜损害口腔咽喉甚至气管有时严重影响功能如窒息威胁生命约1/3患者由于下丘-神经垂体的损害而起暂时性或轻度尿崩症皮疹及尿崩症均可自发缓解一般预后好。

(2)泛发性扁平黄瘤病:多在40~50岁后发病。最常见于睑周,可集中于上睑侧,也可遍及整个上睑甚或整个眼睑。广泛的可对称地波及躯干和肢体以面、颈躯干上部和。一般预后好应注意区继发于网状皮系统的黄瘤病。

(3)幼年性黄色肿:又黄色皮细胞青少年黄色病。常于出生后6个月发病,偶有家族史。皮损为单个或多个黄色红色针头至豌豆大小丘疹或结好发于四肢伸侧、面头皮躯干。也可累及口腔黏膜、眼及脏累及脏者极少。清脂质不升高预后佳,大多数于数年后或至青年发育期自消退。

3.继发性黄瘤指继发于各种原因的黄瘤,可伴有脂增高或脂正常。常继发于下列情况: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腺炎、糖尿病、病造系统疾病等。

病理改变

各型黄瘤组织象类似。要是在真皮聚集了吞噬脂质的组织细胞(沫细胞),又黄瘤细胞。早期常伴有炎症细胞、退期则有成纤维细胞增生。有时可见到核呈环状排列的多核巨细胞(Touton细胞)。冻切猩红苏丹红染色可显示沫细胞中存在的固醇和固醇酯。

临床表现

黄瘤态和发生部位,临床上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扁平黄瘤淡黄到桔黄色略高于皮面的扁平丘疹或斑块,自米粒到蚕豆大小,边界清晰。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眼睑周围,称之为睑黄瘤,常见于中年妇女,好发于上眼睑内眦,单个或多个,发展缓慢,可波及两侧上下眼睑,成一环绕睑周的黄色圈,十分特殊。此型黄瘤若在40岁以后始出现者常不能检出脂质异常,而在青少年发病者常伴有高脂蛋白血症Ⅱ型。扁平黄瘤偶见对称泛发于睑周、颈侧、躯干和四肢,见于中老年人或是伴有各种异常蛋白血症的患者中,称为泛发性正常脂血症性扁平黄瘤。扁平黄瘤可沿掌纹和手指掌面纹理呈线条状出现,称为掌纹黄瘤,常伴高脂蛋白血症Ⅲ型。

(二)结黄瘤为黄豆到核、甚至鸡蛋大小的丘疹或结,初柔软、淡黄到桔黄色,以后因纤维化而变坚实、呈棕红色。缓慢增大并融后可呈明显高出皮面的分状斑块,边界清楚。好发于肘、膝、指伸面、髋、等部位。常伴有高脂蛋白血症Ⅱ、Ⅲ和Ⅳ型。结黄瘤可发生在、靭带和筋膜处,又称为黄瘤,多见于跟处,结深在、坚实。多见于严重的高脂蛋白血症Ⅱ型和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患者中。

(三)发疹性黄瘤为多数针头到柴头大的柔软小丘疹,初呈桔黄色、围有红晕,后转黄棕色。突然成批发出于躯干上部、部和肢体伸面,并可累及口腔粘膜。可迅速自消退不留痕迹。患者多伴有高脂蛋白血症Ⅰ、Ⅴ型,偶见于Ⅲ型或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

(四)播黄瘤是一种罕见的正常脂血症性非家族性黄瘤,常见于青年男性,为多发性疹性小丘疹和结、从桔黄、红黄色转红木色,成堆而不融、常对称分布于颈、腋、肘窝、沟、窝和躯干屈面,约1/3患者有粘膜损害、可累及口腔咽喉甚至气管;约1/3患者可累及视丘一垂体后而致尿崩症。病程慢性但可自发缓解。

辅助检查

检查项应包括清外观、脂测定和脂蛋白电泳,藉以明确高脂蛋白血症及其类型。有时尚需进蛋白电泳、清蛋白、免疫球蛋白测定、心血管系统功能检查及黄瘤组织病理检查。

治疗措施

对伴随有的系统性疾患处理和控制后,常可使黄瘤逐渐消退。对播黄瘤和部分发疹性黄瘤,因可自消退不必处理。某些局限性损害如睑黄瘤黄瘤等,若影响到美容或功能,以局部治疗为,如33%三氯酸点涂、二氧化碳激光、液氮冷冻或手术切除。较大的结黄瘤需要治疗者可手术切除。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暑疖

下一篇 乳源木莲果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