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低血糖

糖指成人葡萄糖低于2.8mmol/L(50mg/dl),(婴儿和儿童低于2.22mmol/L(40mg/dl));糖症是由于多种原因起的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导致多数患者出现以交感神经兴奋(面色苍白、出汗、心悸、四肢颤抖及饥饿感等早期糖症状)和/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格改变、意识障碍精神失常、手足抽搐、嗜睡、昏迷等严重后果)为要表现的临床综征。正常糖波......
目录

病因病理

病因

低血糖表现

(1)胰岛素用量过多或病情好转后未及时减胰岛素。

(2)由于会、外出参观、长期不吃早餐、收工较晚等原因使进食或加餐较平常时间推迟。[1]

(3)活动量明显增加未相应加餐或减少胰岛素用量。

(4)进食量减少,没及时相应减少胰岛素。

(5)注射混胰岛素的比例不当(PZI比RI多1~2倍)且用量较大,常常白天尿糖多而夜间糖。

(6)在胰岛素作用达到高峰之前没有时进食或加餐。

(7)情绪从一直比较紧张转为轻松愉快时。

(8)出现酮症后,胰岛素量增加,而进食量减少。

(9)PZI用量过多。

(10)加剧糖的药物。

病理

多数情况下,组织依赖葡萄糖作为它的代谢能源。屏障保护组织,避免与浆白蛋白结的游离脂肪酸接触,由于酮体转运至组织太慢太少,明显不能满足的能量需求,除非正常空浆酮体水平明显升高。糖在正常调下维持一定水平,保以足够速率转运至组织。[2]

胰岛素不参与调组织葡萄糖利用。中枢神经系统中枢通过迅速增加上腺能神经系统功能,促进上腺素释放来调糖水平,并对潜在缺糖作出有效反应。其他的神经分泌反应包括促进生长激素和皮质醇分泌,抑制胰岛素分泌。糖输出增多,非神经组织葡萄糖利用减少。糖急性反应期,上腺素能神经兴奋和糖素(见下文)起键作用,而生长激素和皮质醇分泌反应较迟,作用较小,但这些激素长期缺乏可损害对糖的正常反向调作用。如果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糖缺乏,则高级中枢功能降低,以减少组织对能量需求。若意识丧失糖病人未立即治疗,可导致癫痫发作及不可逆的神经损伤。

糖素是α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在人类只存在于胰岛组织。生理浓度的糖素仅在肝脏发挥作用,可迅速促进糖原分解,促进葡萄糖释放入。它亦可刺激糖原异生作用,激活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的转运系统,以进氧化和生酮。罕见的个婴儿糖症是由于相对糖素不足,伴有相对高胰岛血症

疾病分类

糖表现糖分为药物诱导(最常见原因)和非药物诱导。

1、药物诱导糖症

低血糖胰岛素,乙醇,磺脲类药起的糖占住院病人的大多数。糖的特征是意识障碍木僵昏迷,发生在含量明显升高的病人,要是由于糖造成的。氧化作用起胞质中NADH/NAD比值升高,抑制葡萄糖异生过程中浆底物利用(乳酸,丙氨酸),从而使糖输出减少,糖降低,后者可兴奋浆FFA(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和酮水平升高。常伴有浆乳酸和酮水平升高及代谢性酸中毒。该综征发生在长期饥饿后饮的病人,使糖输出依赖糖异生。糖需立即治疗。即使含量低于法安全驾车规定界线100mg/dl(22nmol/L),也可诱发糖。快速静推注50%葡萄糖50ml,然后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滴(常加维生素B1 )后,意识会很快清醒,继而代谢性酸中毒得以纠正。

其他不常糖的药物,包括水杨酸盐(最常见于儿童),得安(普萘洛尔),戊双脒,丙吡胺,存在于未成熟西非荔枝果(akee)中的降糖氨酸A(买加呕吐病),恶性疟疾病人使用的奎宁

2、非药物诱导糖症

包括饥饿性糖,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往往在食或锻炼时发作;反应性糖,特点是进食起的上腺素能神经兴奋症状。饥饿性糖的糖值较反应性糖更低,持续时间更长。有些糖以要在儿童或婴儿为特点,另一些糖则要出现在成人。

婴儿和儿童中饥饿性糖的病因包括先天性肝脏酶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果糖-1,6-二磷酸酶,磷酸化酶,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糖原成酶),使糖输出减少。先天性脂肪酸氧化缺陷包括由于系统性肉毒碱缺乏和遗传性生酮缺陷(3-羟-3-甲基戊二酰CoA裂解酶缺乏)导致糖症,因为非神经组织在锻炼和饥饿时能量需求来自FFA和酮,在先天性脂肪酸氧化缺陷起FFA水平降低到一定界限时,非神经组织只有摄取异常高比率的糖。

婴儿和儿童的酮症糖症的特征是反复发作的饥饿性糖伴浆FFA水平和酮水平升高,乳酸水平一般正常,浆丙氨酸水平偏低。正常婴儿和小儿起异常糖所需饥饿持续时间远远少于成人;酮症性糖病人因为糖异生所需原料不足,出现糖所需时间更短。胰岛细胞增生症特点是管上皮胰岛分泌细胞出现弥漫性突起和这些细胞的腺微腺瘤胰岛细胞增生起的饥饿性糖在婴儿中是罕见的,在成人更为罕见。

胰岛细胞或癌(胰岛)并不常见,要发生在成人,起的饥饿性糖往往是可以治愈的。它可作为一个独立疾病或作为多发性分泌腺瘤(MEN综征)Ⅰ型的一部分。癌占胰岛10%。胰岛糖源于胰岛素分泌的调障碍,在饥饿和锻炼时出现临床症状。虽然胰岛素绝对值不会明显升高,但在糖和长期饥饿时胰岛素会不适当地升高。

巨大非胰岛素分泌肿,最常见是腹膜后或胸膜恶性间质,可糖症。这种肿分泌异常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较大IGF-Ⅱ),这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不与浆蛋白结,这样升高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便可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受体)或胰岛素受体糖效应。当肿完全或部分切除后,糖症好转;当肿重新生长糖症可能复发。

广泛性病可起饥饿性糖(非源性硬化病人糖罕见)。非糖尿病病人中出现自身免疫性糖罕见,发病机制不清楚。在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病人出现的胰岛素受体抗体及黑棘皮病有时出现的胰岛素受体抗体,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可诱发饥饿性糖。

慢性功能衰竭病人有时出现饥饿性糖,一般无特殊原因。胰岛素治疗中的糖尿病性肾病的病人,由于胰岛素降解减少及对胰岛素需求减少,可出现糖症。任何年龄的恶液质和内毒休克病人可出现饥饿性糖症。伴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缺乏的垂体功能低下病人可出现饥饿性糖症。在非糖尿病病人中,艾迪生病(原发性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糖罕见,但在饥饿时可出现,在Ⅰ型DM病人中发生率增高,常出现糖症及对胰岛素需要量减少。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半乳糖血症,儿童亮氨酸敏感症,由于摄入特殊食物而起反应性糖症。遗传性果糖不耐受和半乳糖血症中,由于先天性缺乏肝脏酶,当进食果糖和半乳糖时,迅速抑制葡萄糖输出。在亮氨酸敏感症儿童,亮氨酸可激发进餐时胰岛素分泌过度,出现反应性糖。

伴早发Ⅱ型DM的反应性糖特点是上腺素神经症状出现在进餐后4~5小时,在始餐后高糖持续一定时间后,出现异常糖。这是因为胰岛素分泌时间延迟和过度分泌造成的。有些医生对此有异议。

饮食性糖症是另一类反应性糖症,常发生在有肠道手术史病人(切除术,-空肠术,迷走神经切除,幽门成术),食物进入肠道加快,肠道对食物吸收亦加快,进餐诱发的胰岛素分泌反应增强,常出现在进餐后1~3小时。特发性饮食性糖见于未曾有肠道手术病人,十分罕见。

发病症状

低血糖症状糖分为两种类型:

(1)上腺素能症状包括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眩晕,心悸,饥饿感,归因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上腺素释放增多(可发生于上腺切除病人)。

(2)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意识混乱,为异常(可误认为醉),视力障碍木僵昏迷癫痫昏迷常有体温降低。起交感神经症状糖降低速率较起中枢神经症状的为快,但糖程度轻,无论哪一种类型,糖水平都有明显个体差异。

疾病诊断

低血糖表现

异常糖诊断标准通常为:男<50mg/dl(<2.78mmol/L),女<40mg/dl(<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婴儿和儿童<40mg/dl(2.22mmol/L)。糖症的诊断据Whipple三联征糖的临床症状葡萄糖水平降低,给予外源性葡萄糖使葡萄糖水平回升至正常后症状缓解。但定义糖症的糖界限值存在争议,复习文献发现糖浓度范围在2.5mmol/l-4.2mmol/l(45mg/dl-75mg/dl)之间,多数采用2.8mmol/l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糖症的界定应该据临床情况调整。当静葡萄糖浓度介于2.5-3.3mmol/l时,强烈提示糖,低于2.5mmol/l时,提示严重糖。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糖浓度应维持4.2mmol/l以上,以预防症状糖症及非感知性糖。

最初监测包括对不能解释的意识损害(或癫痫)病人进快速糖测定。若有异常糖,应立即推注葡萄糖(见下文治疗)。随着糖升高,中枢神经症状迅速缓解(见于大多数病人),可确诊为饥饿性糖和药物诱导糖。第一份标本的一部分应以浆保存,可用来测定胰岛素,胰岛素原及C-肽水平,需要时可作药物监测。应测定乳酸,pH和酮。

低血糖实验室检查可鉴不同病因胰岛素分泌腺肿病人(胰岛胰岛细胞癌)常有胰岛素原和C-肽与胰岛素平增加。服用磺脲类药物病人,C-肽水平应升高,中药物浓度亦应升高。外源性胰岛素诱发糖病人(常为糖尿病病人的家属或服务人员),胰岛素原正常,C-肽水平下降。罕见的自身免疫糖病人,在糖发作期间,浆游离胰岛素明显升高,浆C-肽受抑,易检测到胰岛素抗体。自身免疫性糖与偷用胰岛起的糖的鉴需要特殊研究。

若阵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其他病因不明显,病人可住院作饥饿试验(fasttest),监测其糖,胰岛素,胰岛素原,C-肽水平。79%的胰岛病人在48小时出现症状,而98%的胰岛病人在72小时出现症状。若饥饿可重新出现症状,给予葡萄糖时迅速好转,在症状出现时伴有异常糖和异常高胰岛血症,则可确诊胰岛素分泌肿。其他诊断法(如静推注甲磺丁脲)只在有使用验的咨询中,很少采用。一般来说,胰岛极小,标准X线或CT难以探及。拟诊病人在术前应去咨询中,由验丰富的医生作评估。

饮食性糖症只应考虑有肠道手术史的病人,其餐后上腺素能症状可被选择性摄入碳水化物而缓解。可通过家糖监测来评估症状糖间系(如餐后1、2小时及每当症状出现时测糖)。服糖耐量试验(OGTT)不是诊断饮食性糖症的可靠法。

正常指标

低血糖识别

1 空糖正常值

①餐后1小时: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②餐后2小时:糖≤7.8毫摩/升。

③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

2 餐后糖正常值

①餐后1小时: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②餐后2小时:糖≤7.8毫摩/升。

③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

3 孕妇糖正常值

①孕妇空不超过5.1mmol/L

②孕妇餐后1小时:餐后1小时糖值一般用于检测孕妇糖尿病检测中,权威数据表明孕妇餐后1小时不得超过10.0mmol/L才是糖的正常水平;

③孕妇餐后2小时:餐后正常糖值一般规定不得超过11.1mmol/L,而孕妇餐后2小时正常糖值规定不得超过8.5mmol/L。

通过对糖正常值的检测,了解糖标准值有助于您提高做好糖尿病防治。

疾病危害

低血糖糖尿病人发生糖的危害要有:

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严重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②可诱发管意外、律失常及梗塞。

③一过性糖反应糖波动,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④反复发生糖会动摇患者对治疗的信

为了防止昏迷糖尿病患者平时注意随身带两样东西:一样是“病人卡”,说明自己的姓、所患疾病称、用药情况、家住址等;另一样就是食品或糖果,必要时吃上以迅速改变糖状态,但千万注意不要用甜味食品治疗糖。

心血管系统功能受损

表现率加快,压增加,静息期绞痛、甚至梗死。

神经系统受损

大脑皮层受抑制,可发生意识朦胧,定向力识力渐丧失,嗜睡、振颤、精神失常等,当皮层下受抑制,骚动不安,瞳孔大,强直性惊厥等,甚至瘫痪压下降。

其它

眼睛、脏:出现网膜剥离,眼底出。使流量减少,小球滤过率降低,加重损伤害。

疾病治疗

测血糖一般治疗

通常急性上腺素能症状和早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给予葡萄糖或含葡萄糖食物时能够缓解。胰岛素或磺脲药治疗病人若突然出现意识混乱,为异常,建议饮用一杯果汁或加3匙糖的糖水,应告诉病人家属这些处理办法。一杯牛奶亦可奏效。建议胰岛素治疗病人随时携带糖果或葡萄。磺脲药治疗病人,尤其是长效药和氯磺丙脲,若饮食不足,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反复糖发作。当葡萄糖不足以缓解糖时,可静推注葡萄糖或糖素。

食疗

1、荤素兼吃,理搭配膳食,保摄入全面充足的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

2、如伴有红细胞计数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造原料"的食物,诸如猪肝蛋黄、瘦肉、牛奶、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纠正贫血,有利于增加量,改善大脑的供量,提压和消除压偏低起的不良症状

3、莲子、桂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健脾之力,可常食用。

4、伴有食少纳差者,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姜、葱、、糖、胡椒辣椒、啤葡萄等。

5、与压病相反,本病宜选择适当的高钠、高固醇饮食。氯化钠(即食盐)每日需摄足12-15克。含固醇多的、蛋、奶油、卵、猪骨等食品,适量常吃,有利于提高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使压上升。

物理治疗

前国唯一具有双向调作用的物理治疗仪器是由康纳公司生产的蓝环糖尿病治疗仪,它代表了当代物理治疗糖尿病的较高水平。

推注

症状严重或病人不能葡萄糖时,应静推注50%葡萄糖50~100ml,继而10%葡萄糖持续静滴(可能需要20%或30%葡萄糖)。始10%葡萄糖静滴几分钟后应用糖仪监测糖,以后要反复多次测糖,调整静滴速率以维持正常糖水平。对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儿童,始治疗用10%葡萄糖,以每分钟3~5mg/kg速率静滴,糖水平调整滴速,保持糖水平正常。一般而言,儿科医生不张对婴儿或儿童用50%葡萄糖静推注或用>10%葡萄糖静滴,因为这样可起渗透压改变,在某些病人中可诱发明显高糖症及强烈兴奋胰岛素分泌。

手术治疗

胰岛素分泌间质对手术切除疗效好。病人睡前及夜间多次摄入碳水化物时,可长时间不出现症状糖(有时数年)。当肿大部分切除有困难或肿重新长大至一定体积时,出现糖症,这时可能需要术,需24小时不断给予大量碳水化物。

对口葡萄糖疗效不好而静推葡萄糖有困难的严重糖症,可采用糖素治疗。对急症治疗很有效。糖素是粉,须用稀释稀释。成人常用量是0。5~1u,皮下,肉或静注射;儿童为0。025~0。1mg/kg(最大量1mg)。若糖有效,糖症的临床症状通常在10~25分钟缓解。若病人对1u糖素在25分钟无反应,再一次注射不可能有效,不张第二次注射。要副作用是恶心呕吐糖素的疗效要取决于糖原储存量,糖素对饥饿或长期糖病人几乎没有疗效。

胰岛素分泌胰岛细胞需要手术治疗。最多见单个胰岛,切除可治愈,但肿定位困难(约14%胰岛为多发性),常需再次手术或腺部分切除。术前,二氮嗪(diazoxide)和肽(octreotide,是生长抑素长效八肽类似物)可用于抑制胰岛素分泌。有胰岛素分泌的胰岛细胞癌病人一般预后差。

由于摄入果糖,半乳糖或亮氨酸激发的糖症,治疗法是限制或阻止这些物质的摄入。发生在肠道术后或特发性饮食性糖需要多次,少量高蛋白,低碳水化物饮食。

如何处理

糖有哪些表现

低血糖虚汗晕;跳加快;眼冒金颤抖;饥饿感;无力;手足发麻;说话含糊不清;烦躁;性格改变;定向障碍;癫痫发作;昏迷 

孕妇糖的症状有哪些?

怀孕后发生头晕眼花是孕妇常见的症状之一。轻者可头晕眼花、步履不稳;重者可于突然站立或走时出现眼前发 黑、视物不清,甚至晕厥。而导致孕期头晕的常见原因有糖 、压、仰卧综征和生理性贫血等。

由于怀孕后新陈代谢加快,胰岛流量比非孕时增多,故胰岛生理功能非常旺盛,孕妇胰岛素水平偏高,以致孕妇糖(尤其是空糖)偏低,从 而出现头晕心悸、乏力、手颤和出冷汗症状。此外,由于孕妇早孕期间中孕酮增多,导致出现妊娠反应性呕吐,加上这时一般吃得比较少,而身体消耗大,故也可加重头晕糖症状。

出现糖怎么办

糖或果糖1-2粒

②小食:面包1-2、或饼干5-6块

③果汁或含糖饮料半杯

④饭、粉、面一小碗

一般15分钟症状缓解,不缓解应到医院处理

昏迷怎么处理

①如有可能应测

②病人尚有意识,可饮糖水

③病人已昏迷,亲友可以在病人口腔粘膜、牙龈上涂抹蜂蜜

④同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糖怎么预防

时进食,生活规律

②不可随便增加药量

③每次用胰岛素均应仔细核对

④运动量恒定

⑤常测

⑥随身带糖果以备用

糖异常糖降低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

急救措施

低血糖1.绝对卧床休息,迅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键。及时补糖将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应强调在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中呛入气管吸入肺炎不张。

2.能自己进食的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

3.静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法。若病情不严重,尚未造成严重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志可立即清醒。

有条件的患者应立即用糖仪进测定,糖小于3。8毫摩尔/升者,应迅速补充含碳水化物的食物,如半杯甜果汁、半杯糖水、1汤匙蜂蜜、3~5块饼干、3~4块糖、2~3块糖果等。10~15分钟后,若症状还未消失可再吃一次。若症状消除,但离下一餐还有1个多小时,则加食一份食,如1面包、一个馒头、3至5块饼干等。如出现志不清、突发昏迷等,家属应及早将患者送往医院。

疾病预防

1.对于糖症必须做到“防重于治”,并且预防糖发作是治疗糖尿糖最佳治疗措施。在糖预防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理使用胰岛素和服降糖药

②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低血糖③注意适量运动

④自我糖监测能够明显减少糖的发生率

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注意随身携带食物和急救卡

⑥警惕夜间

夜间糖的症状

噩梦

②出汗,汗湿衣服

③晨起头痛 

④晨起乏力

夜间发生糖往往是非常危险的,有的甚至会因为糖而在睡梦中失去生命。怀疑有夜间糖存在时,应该在次日午夜2~3点检测糖。糖后可做以下处理:睡前少量加餐或调整晚间胰岛量。 

2.糖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而糖是可以预防的。糖发作对人体身健康,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损伤,甚至死亡。因此积极预防尤为重要。由于糖症病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预防措施千差万。 

①临床上以药物性糖多见糖尿病病人以胰岛素、磺脲类药物治疗者,尤其对于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应逐渐加量,避免加量过快。注射胰岛素或服降糖药后时进餐。亦应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同时密切监测糖,尤其是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期。糖尿病病人及家属应熟知此反应,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处理。注意Somogyi现象,以免发生胰岛量调上的错误。 

②对老年人用降糖药量需谨慎对长效磺酰脲类,尤其是格列本脲在应用时更应慎重。糖早期症状不明显,当一旦发生,症状很严重,应立即静输注葡萄糖,至少密切观察72小时,并不断监测糖浓度。及时调整治疗。 

③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时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一些药物例如水杨酸、磺胺药、保泰松、氯霉素、胍乙定、平等,可通过减弱葡萄糖异生、降低磺脲与浆蛋白结、降低药物在的代谢和的排泄等机制,增强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效应。因此,在使用增强磺脲类药物治疗时应予注意,以免出现糖症。 

④对怀疑B细胞者,应尽早进饥饿实验和运动实验诱发,测定胰岛素-C肽浓度,并进B超、CT等影像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可预防糖症的发作。 

⑤对特发性功能性糖症病人说明疾病的本质,给予精神分析和安慰工作。鼓励病人进体育锻炼。饮食结构适当提高蛋白、脂肪含量,减少糖量,小量多餐,进较干食物,避免饥饿。此外,在食物中加入纤维(非吸收性碳水化物如果)有一定帮助。也可试用小量的抗焦虑安定药如地西泮(diazepam)等。 

⑥因乙醇可阻碍糖异生并促进胰岛素分泌,常在进食很少而过度饮后8~12h发生,所以要避免大量饮,尤其是进食较少者。由于摄入果糖、半乳糖或亮氨酸激发的糖症,预防法是限制或阻止这些物质的摄入。

⑦对大部切除、-空肠、伴有或不伴有迷走神经切除的幽门成术者,进食后食物迅速进入小肠,结果导致食物的迅速吸收,促进胰岛素过早分泌,糖。因此应避免进流质及快速进食。应多次、少量高蛋白、低碳水化物饮食。 

⑧Addison病、腺垂体功能低减、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对胰岛素、服降糖药特敏感,易致糖症,应特注意。

血糖换算

低血糖糖值表示法有两种单位,一种是毫克/分升(mg/dl),为旧制单位;另一种为毫摩尔/升(mmol/L),为新制单位。现虽提倡用新制单位,但旧制单位仍在一定范围使用。所以,知道二者之间如何转换就很必要了。两种单位的换算公式为:mg/dl÷18=mmol/L;mmol/L×18=mg/dl.比如:120mg/dl换算成以mmol/L为单位的数值时,需除以18,即120mg/dl÷18=6.67mmol/L;6.67mmol/L换算成以mg/dl为单位的数值时,需乘以18,即6.67mmol/L×18=120mg/dl.

相关影响

糖对胎儿的影响

低血糖孕妇糖的症状表现在于头晕头痛心慌、手抖、过度饥饿感、出汗、面色苍白、打冷战、为改变或异常(如烦躁、哭喊、易怒、富有攻击性)、麻木、针刺感、全身乏力视物模糊、严重者可能出现志不清、全身抽搐昏睡甚至昏迷,危及生命。这些孕妇糖症状均表明您的糖水平可能过低。 如果糖反应重者,还需要在纠正糖后再增加服碳水化物的量。

孕妇有糖症状一定要到医院进检查,以免出现危险。当孕妇糖水平太低(低于50mg/dl或2.8mmol/L)或糖下降太快,就可能出现孕妇糖症状。产生糖的情况常见于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或因妊娠剧吐进食不足的孕妇。有些患者糖并没有低于50mg/dl,但是有一些糖的症状,称为糖反应。

糖尿糖的危害确实很大,糖的症状比较明显,最有可能导致昏迷死胎等严重的后果,所以说出现了孕妇糖情况时,一定要积极的就医,避免孕妇出现晕厥的情况。糖反应的常见原因有胰岛素使用过量或注射时间错误、饮食量不足或未时进餐、运动量增加而未及时调整饮食或胰岛素用量、空多饮等。严重的昏迷若不给予及时抢救,延误6小时以上就会造成患者大脑严重损伤,甚至死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