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 CNSL),简称“白”,系由于病细胞浸润至膜或实质,使患者表现出相应的神经和/或精神症状白可见于病病程的任何阶段。中枢神经系统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系病细胞外浸润至蛛网膜或蛛网膜邻近神经组织而产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病的一种......
目录

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系病细胞外浸润至蛛网膜或蛛网膜邻近神经组织而产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对预后有重要影响。使患者表现出相应的神经和/或精神症状白可见于病病程的任何阶段。

病因

因素(26%):

一些化物质有致病的作用。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群病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亦有亚硝胺类物质、保泰松及其衍生物、氯霉素等诱发病的报道。某些抗肿细胞毒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甲基苄肼、VP16、VM26等都有致病作用。

放射因素(20%):

据显示,各种电离辐射可以起人类病。病的发生取决于人体吸收辐射的量,整个身体或部分躯体受到中等量或大量辐射后都可诱发病。小量辐射能否病仍不确定。常接触放射线物质(如钴-60)者病发病率明显增加。大量放射线诊断和治疗可使病发生率增高。

病毒因素(20%):

RNA病毒在、猫、鸡和牛等动物的致病作用已肯定,这类病毒所致的病多属于T细胞型。

遗传因素(15%):

有染色体畸变的人群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

并发症

常见症状

临床上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视力障碍抽搐昏迷偏瘫膜刺激症状液检查可有颅压升高,蛋白质和白细胞数增多,糖和氯化物减低,可发现病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病可发生在急性病的任何时期,但多数发生在缓解期。由于多种化疗药物不易透过屏障,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细胞不能有效被杀灭,成为病细胞的庇护所,为病复发的首要原因。中枢神经系统病以急性淋巴细胞病最常见,儿童患者尤甚。急性淋巴细胞病发病率为26%~80%,急性粒细胞病发病率为7%~38%。

类似膜炎,有高压表现,如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椎穿刺液压力增高,液中白细胞数和蛋白增高,糖降低,可检出病细胞。侵犯神经起相应的症状,如视力障碍、瞳孔改变及神经瘫痪等,后者以ALL患者多见。

CNSL可发生于急性病的各个阶段,既可为病的首发症状,也可发生于病治疗缓解后多年,以发病后半年左右的完全缓解期多见,ALL明显多于AML。白细胞高于50x109/L及有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已发生CNSL。病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由流播颅骨骨髓病细胞的浸润或颅点状出所致。一般化疗药物很难通过屏障,以至中枢神经系统成为病细胞的“庇护所”,是病复发的原因之一。

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系由于病细胞浸润至膜或实质,使患者表现出相应的神经和/或精神症状白可见于病病程的任何阶段。 当病患者在病程中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复视斜视、面部感觉异常、面麻痹伸舌偏斜或截瘫、大小便障碍或精神为异常、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昏迷)等情况时,需警惕白的发生。

诊断鉴别

诊断

1.诊断标准和依据 国标准如下。

(1)有CNS的症状和体征,尤其是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

(2)CSF改变:

压增高>200mmH2O。

②白细胞>0.01×109/L。

③涂病细胞。

④蛋白质>0.45g/L,或定性试验阳性。

(3)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CNS或CSF的相似改变。

总之,符上述第(3)及第(2)条中的任何一项者,为可疑CSN-L;符上述第(3)及第(2)条中的③,或任意其他2项者,可诊断为CNS-L。

需注意:

①无临床表现,仅有CSF符标准者,也可诊断。

②单纯压增高者,暂不诊断,但应CNS-L治疗,如治疗后短期颅压恢复正常者,也可诊断。

③有前述CNS-L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无CSF改变者,在排除其他原因及CNS-L治疗后明显改善者,也可诊断。

2.诊断评析

(1)病患者,要是AL,应时时想到并CNS-L的可能,即使无任何症状和体征,也应在AL诊断明确后立即椎穿刺及CSF,检查,以了解有无CNS-L的存在,并常规注射预防性药物。

(2)椎穿刺测定颅压及CSF检查是诊断CNS-L的键:CSF中找到病细胞固然是确诊的依据,但病患者无CNS-L的临床表现,只要有颅压升高,或CSF检查中任何一项异常者,均要高度警惕CNS-L的存在,并始治疗及动态观察,总之,掌握标准要有灵活性,处理要及时果断。

(3)出现CNS症状及体征者:虽无颅压及CSF异常,绝大多数最后仍能明确为CNS-L。

病患者:要是AL,应时时想到并CNS-L的可能,即使无任何症状和体征,也应在AL诊断明确后立即椎穿刺及CSF检查,以了解有无CNS-L的存在,并常规注射预防性药物。

椎穿刺测定颅压及CSF检查是诊断CNS-L的键:CSF中找到病细胞固然是确诊的依据,但病患者无CNS-L的临床表现,只要有颅压升高,或CSF检查中任何一项异常者,均要高度警惕CNS-L的存在,并始治疗及动态观察,总之,掌握标准要有灵活性,处理要及时果断。

③出现CNS症状及体征者:虽无颅压及CSF异常,绝大多数最后仍能明确为CNS-L。

诊断

1.最需要鉴的是以CNS-L为病首发表现者误,漏诊的比例很高,起颅压升高及CSF类似于CNS-L改变的疾病,要有病毒性膜炎或炎,结核性膜炎,猪囊尾蚴病(囊虫病)及转移等,鉴点:

①发现病的阳性体征,外周骨髓检查病存在。

②只要想到病的可能,CSF应做细胞检查,但大多数情况下极易忽略而漏查。

③病毒检出相抗体,CSF中找到抗酸杆菌,囊虫皮肤试验阳性及清抗体检出及原发肿的发现等均有利于非CNS-L的诊断,此外,结核性膜炎时,常伴粟粒性结核,影像检查可助诊断,已明确为病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CNS的临床表现及CSF异常改变,偶然还需和结核性或真菌性膜炎鉴

①结核或真菌感染时,CSF中蛋白增高及糖降低的幅度远大于CNS-L。

②病原检查,感染者有时可找到真菌,少数情况下还可发现抗酸杆菌,而CNS-L则可检出病细胞。

③鞘注入抗病药物后,CNS-L常迅速好转,而感染者则无效。

2.大阿糖胞苷治疗后,可产生神经毒性,尤其是小脑损害的临床表现,据用药及CSF检查不难鉴,此外,反复鞘注药起化性蛛网膜炎,以及头颅放疗后并发的白质脑病,有时需和CNS-L鉴,且不易区分,反复CSF检测病细胞阴性,则CNS-L复发的可能较小,停止鞘注药后逐渐好转,也可基本排除CNS-L复发。

疾病治疗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肿科 肿科 肿液科 中医 中医液科

治疗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月

治愈率:30%

常用药品:硫唑嘌呤 乌苯美司

治疗费用: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原则上,一旦确诊CNS-L即应立即治疗,其治疗案类似于CNS-L预防治疗,但其治疗频度和预防治疗不同。对未用CNS-L预防放疗的病人可与CNS-L预防治疗相同的式和量做全颅 脊髓放疗。对CNS-L病人也可采用鞘注射甲氨蝶呤(MTX)治疗,然后维持治疗或全颅照射的法进治疗。一般以鞘注射甲氨蝶呤(MTX )8~12mg/(m2·次),每周2次,直至液细胞及生化指标达到正常。然后每4~6周鞘注射1次,直到全身化疗结束或者立即予以全颅照射24~30Gy,分14~18次,在3周完成,脊髓照射12~18Gy,分6~12次完成。   

预防

(1)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精神紧张,让病人安静卧床休息,避免探视。

(2)病房要清洁消毒,止吸烟,饮食要清淡、洁净,保持大便通畅。

(3)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及志变化,密切观察体温、搏、呼吸及压的变化。

护理

一、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体温、搏、呼吸、压、面色、皮肤、甲床的变化,了解贫血有无改善。观察尿色的变化及有无出情况,做好预防出的各项护理措施。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1、硫酸亚此药和维生素C用可促进的吸收,有肠道反应,饭后服用。服用的过程中要,以免影响吸收。

2、羟基脲常查常规,观察及白细胞计数。观察有无肠道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3、强的松观察有无消化道症状:如腹痛反酸、嗳恶心呕吐和黑便。皮质醇增多症:如满月脸、水牛。减量后有上腺皮质减退表现:如食欲减退疲劳头昏、皮肤色素沉着等。

三、加强基础护理

1、体温若超过39摄氏度,应给予物理降温,如袋冷,物理降温后半小时注意测量体温。

2、保持皮肤清洁,勤更换衣,勤擦澡。保持床铺清洁、干

3、保持口腔清洁,每晚及饭前、饭后用0.9%氯化钠溶液漱

4、嘱病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挖朵,不抠子,不揉眼睛。

5、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四、理护理

患者因贫血较重,加之济困难,理负担较重,通过细观察病人的理需求,护士耐导、鼓励病人克服消极情绪,积极配医生治疗,通过护理操作细、认真,加之生活上的热情怀,尽量减少其痛苦,取得病人的信任,使其战胜疾病。

总之,中枢神经系统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科的护理可以助治疗疾病,让患者朋友们更早的拥有健康,所以人们要对此起重视。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病,中医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发生发展与、疲密切相,多同时出现,常相互影响。因此,临床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病常须配伍应用化痰结、活化癖的药物,比如白扶正可取效。

饮食保健

一、多摄入含质丰富的食物病的要表现之一是贫血,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鼓励病人常食用一些富含的食物,如动豌豆黑豆绿色蔬菜、大枣、红糖、黑木耳、芝麻蛋黄等。

二、少食多餐,容易消化病患者,尤其在治疗过程中,消化系统往往会出现诸多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症状,此时可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食法,或在三餐之外,增加一些体积小、热量高、养丰富的食品,如糕点、巧克力、面包、猕猴、鲜蔬汁等。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病人要多摄入碱性食物,以减轻消化道的不适。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吹花癣

下一篇 搭手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