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 传性凝因子Ⅶ(FⅦ)缺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为FⅦ基因突变所致,绝大多数患者都是Ⅰ型缺乏,即FⅦ的活性和抗原水平都下降,但是,也有少量患者表现为以抗原水平正常或正常低限,而活性明显减低的Ⅱ型缺乏。传性凝因子Ⅶ缺乏多由凝因子生物减少,其凝缺陷的病因是分子结构异常,基因突变所致。FⅦ是依赖维生素K的凝因子,是外源性凝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编码FⅦ蛋白的基因位于13号染色体长(13q34)......
目录

发病原因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图册传性凝因子Ⅶ缺乏多由凝因子生物减少,其凝缺陷的病因是分子结构异常,基因突变所致。

发病机制

FⅦ是依赖维生素K的凝因子,是外源性凝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编码FⅦ蛋白的基因位于13号染色体长(13q34),长度为12.8kb,紧靠凝因子Ⅹ基因上游2.8kb处,由9个外显子(1a,1b,2~8)和8个含子组成,前导(prepro-leader)序列由外显子1编码,含38或60个氨基酸,这种数量不同是由于外显子1b是一个可选择性剪接外显子,约90%的FⅦ mRNA不转录外显子1b,只转录外显子1a,外显子2编码Gla区;外显子3编码一个小的疏水区;4,5号外显子编码EGF区;6~8号外显子编码催化区。

正常分子结构

成熟的FⅦ是由406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糖蛋白酶原,它的信号肽和前体肽由蛋氨酸(甲硫氨酸)-38氨酸-1共3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在管受损后,组织因子(TF)暴,FⅦ或活化FⅦ(FⅦa)与TF成复物,在FⅩa,酶等作用下,FⅦ在氨酸152-异亮氨酸153位点裂解成丙氨酸1-氨酸152的轻链和异亮氨酸153-脯氨酸406的重链而被活化,轻链和重链由一个二硫键连接(135和262位半胱氨酸间的二硫键),FⅦ分为4个结构区域:γ-羧基谷氨酸(Gla)区,2个表皮生长因子样区(EGF)和催化区,Gla区由氨基末端约40个氨基酸组成,10个Gla是F Ⅶ与Ca2 结和发挥功能所必需的,2个EGF区各由4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含有3个二硫键,该区63位上的门冬酰胺酶过β羧基化变成β羧基门冬酰胺酶,这一过程是在蛋白质转译完成后进的,其功能尚不清楚,EGF1为FⅦ与TF结所必需,在EGF1区还含有一个不依赖于Gla的Ca2 高亲和力结部位,催化区包括激活区和蛋白酶区,激活区是FⅦ被激活为FⅦa的部位,而蛋白酶区是识并裂解底物(FⅨ,FⅩ,FⅦ)的部位,催化区的组氨酸-193,天门冬氨酸-242和丝氨酸-344组成丝氨酸蛋白酶所特有酶活性中,是维持FⅦ功能和结构的重要部分。

FⅦ酶原过有限蛋白水解而成为具有活性的蛋白酶FⅦa,FⅦ在体激活的具体机制前尚不清楚,但是,很明显FⅦ在与它的因子TF结后很快便被活化,TF是膜蛋白,在与液接触的细胞中是不表达的,但是,管外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中均有表达,在炎性细胞因子作用下,可以诱导单核细胞和皮细胞表达TF,当液与TF接触时,如损伤或炎症部位,FⅦ便很快被激活成为FⅦa,FⅦa与TF复物随后裂解并活化FⅩ和FⅨ启动凝过程,因子Ⅶ缺乏导致外源性凝机制启动过程的障碍。

基因突变

遗传性凝因子Ⅶ缺乏可能是由于FⅦ成减少或缺如,将FⅦ的抗原检测和功能检查比较后发现,约20%患者有FⅦ的功能障碍,据最新的FⅦ数据库统计,FⅦ突变有124种,包括错义,无义,剪切位点,启动子,小的插入和缺失6种突变,其中错义突变占70%,缺失突变占10%,剪接位点突变占9%,启动子突变占6%,其他的为插入突变和无义突变,在非相患者中频率较高的突变有R79Q/w,6071G大于A,Q100R,10553~10554insCTCAGCGCACGAC,10553~10568del,A244C,A294V,M98I,R304Q,C310F,G342E,T359M和11125del9,其中,R79Q/W,6071G大于A,A244C,R304Q,T359M 5种突变发生在CpG突变热点上,突变部位多在外显子,其次是在剪接位点,在启动子区发生的突变(如-61T大于G)也可导致重型因子Ⅶ缺乏,发生在含子区的突变较少,也有凝因子Ⅶ缺乏是由于两种不同的突变复导致的。

多态性

需要注意的是,FⅦ基因的多态性也能对FⅦ:C和FⅦ:Ag水平造成影响,FⅦ353多态性(M2)可以使FⅦ分泌效率降低,使Ⅶ水平降低48%,而-323P0/P10多态性可通过影响FⅦ转录速率而降低FⅦ水平,由于这些多态性的存在可使凝因子Ⅶ缺乏的临床表型更严重,绝大多数的FⅦ基因剔除小都可以正常的存活和发育,仅有极少部分在出生前后死亡。

预防

建立遗传咨询,严格婚前检查,加强产前诊断,减少患儿的出生。 先天遗传性Ⅶ因子缺乏很少见,后天获得性大多与维生素K缺乏、新生儿炎或缺氧有。定期复查,若果为后天获得性则过一段时间可以恢复正常。若果真是遗传性Ⅶ因子缺乏,一般需输新鲜浆或酶原复物治疗。预防性治疗需据出情况,如果有反复出,可以小量定期输注新鲜浆或酶原复物,偶有出者不出不治疗。中药预防面可以咨询有中医师。

并发症

最常见的出血症状为,皮肤淤斑,创伤后出难止,关节月经过多,血尿消化道出牙龈腹膜肿等,难以控制的过多及致命的等。

常见症状

因子Ⅶ缺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杂合子一般无出表现,纯合子或双重杂合子可有威胁生命的大出,最常见的出血症状为,皮肤淤斑,创伤后出难止,关节月经过多,血尿消化道出牙龈腹膜肿等,难以控制的过多及致命的等虽然不如友病甲和友病乙中发生率高,但有时也可能发生。

因子Ⅶ缺乏患者临床表现的轻重有很大的差异性,并且出的严重程度并不总跟FⅦ水平相对应,一般认为,与浆中FⅦ水平并没有很好的相性,部分患者即使在需要较强止功能进的情况,如外伤,手术等情况下,仍然没有出发生,部分纯性突变的患者即使FⅦ水平在正常的10%以下,仍然可能只有轻微的临床表现,但是,当FⅦ水平低于1%时,出血症状可能与友病A或友病B的情况相仿,在非常严重的患者中可以发生反复的关节,并导致慢性致残性的友病性关节病和危险的肿,偶有在因子Ⅶ缺乏患者中发生栓的报道,有些遗传性凝因子Ⅶ缺乏患者的死亡原因还与栓塞和下腔静成有,在文献报道的病例中,发生致命或致残性出的患者并不多,最为常见的出表现是月经过多,对于因子Ⅶ缺乏患者是否发生致命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出或致残性的关节肉出前的病例报道并不一致,可能在不同人种中有所不同,Ragni等人的研究发现在75有因子Ⅶ缺乏婴儿中,有12例发生,而对伊朗人中因子Ⅶ缺乏的研究并没有发现如此高的比率。

相关检查

遗传性凝因子Ⅶ缺乏的特征性表现是酶原时间(PT)延长而活化部分凝活酶时间(APTT)正常,在凝因子筛选试验中,凝因子Ⅶ缺乏是惟一有这种表现的凝因子,罕见患者表现APTT延长,原因可能与凝FⅦ变异有,对遗传性凝因子Ⅶ缺乏的诊断需要对FⅦ进特异检查,轻(中)度因子Ⅶ缺乏患者体外测定FⅦ:C水平在1%~52%,但是,单用浆中FⅦ:C或FⅦ:Ag水平区分重度和轻(中)度因子Ⅶ缺乏并不可靠,所以,必须对其基因型进检测,无症状性因子Ⅶ缺乏患者的FⅦ:C水平为正常的4%~61%,FⅦ:Ag含量为正常水平的5%~113%,轻(中)度和无症状遗传性因子Ⅶ缺乏几乎均为错义突变所致。

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电图,B超,功能及生化,血尿常规等检查。

诊断鉴别

据出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并不困难,FⅦ测定具诊断意义。

肝脏疾病,华法林中毒养不良造成的维生素K缺乏是获得性凝因子Ⅶ缺乏最常见原因,在这些情况下,可同时出现其他依赖维生素K的因子缺乏,对遗传性凝因子Ⅶ缺乏的诊断必须排除上述情况,同型半胱氨酸血症,Gilbert综征,Dubin-Johnson综征也都可以出现继发性凝因子Ⅶ缺乏。

治疗

在凝因子Ⅶ缺乏的治疗中可以应用含FⅦ的浆或酶原复物(PCC)。基因工程的重组FⅦ也可以作为治疗的选择。这些治疗措施要应用在处理外科和产后出。虽然FⅦ的半衰期只有4~6h,但是,每隔8~12h治疗1次已能够满足止的需要。即使在FⅦ只有正常水平的约10%时,仍可以施手术。维生素K治疗对遗传性凝因子Ⅶ缺乏没有效果。

护理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调动病人的观积极性,保持乐观精神,避免紧张情绪。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饮食保健

1、饮食均衡,多吃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物,多吃鸡蛋、大豆等高蛋白质食品,注意饮食清淡,可进适量的运动。

2、忌烟、戒辛辣、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