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

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PCBLC)是NHL的一种类型,NHL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系统的具有异质性的恶性疾病。约25%NHL发生于结外。除肠道外,皮肤是第二大常见的结外侵犯部位。医保疾病:否患病比例:0.05%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传染式:无传染性并发症:蛋白尿就诊科室:液科 肿科 肿科 肿科治疗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治疗周期:2-4个月治愈率:80%(一)......
目录

基本介绍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0.05%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

传染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蛋白尿

就诊科室:液科 肿科 肿科 肿

治疗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个月

治愈率:80%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就许多病例中真皮层恶性B细胞的存在和好发部位局限皮肤面有许多疑问,尽管已知嗜表皮T细胞这一亚群多归巢或再环至皮肤,但没有认为进皮肤免疫监视的B细胞群的存在,IgA在分泌物中存在,如汗液,但没发现像肠道集淋巴结群和呼吸道韦氏环这样的B细胞聚集区,有推断说皮肤与淋巴结成一整体,导致对于抗原刺激而进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直接针对皮肤,一些者认为存在有各种正常和恶性淋巴细胞表达的器官特异性归巢受体的表达,角化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如TNFα和IL-1,它们影响配体和受体黏附(为迟发性抗原4/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抗原1/细胞间黏附分子1),这些受体可能对于淋巴细胞归巢至皮肤是必需的,理论上皮肤淋巴细胞本身也表达皮肤特异性归巢受体,当不与皮肤的皮细胞结时不能进环。

抗原呈递的树突细胞,如真皮的树突细胞可能在PBCL的发生上起很重要的作用,有人推断各种病因一起在PCBLC的进展中起作用,如免疫的因素,感染因素,染色体因素和遗传因素,各种感染病因,病毒和细菌均认为在PBCL进展中有作用,非洲Burkitt淋巴与EB病毒之间的系使得观察者对PCBLC中进此种病毒的检查,曾报道有EB病毒感染的移植患者最后发展为PCBLC,然而,在PCBLC患者中发现不一致,对皮肤淋巴的作用仍存在争议,Burg等也报道了3例PCBLC患者感染人类T细胞病/淋巴病毒,在这些患者中无免疫缺陷据,3例都来自于非洲流病区。

欧洲研究者报道PCBLC与慢性萎缩性肢端发炎的感染皮肤周围出现的假性淋巴,Garbe等在4例PCBLC患者中发现博氏疏螺旋体高滴度清抗体,但无慢性莱姆病的临床据,Cerroni等应用PCR对50例PCBLC的蜡块组织分析,发现只有小部分(18%)存在博氏疏螺旋体DNA,作者提示可能在PCBLC患者中此螺旋体感染率很高,只是由于PCR分析在一些病例中没有检测到特异性DNA,应注意皮肤淋巴大部分为阳性(4个中有3个),然而美国的多项研究显示无明显联系,因此,区域的差异可能导致在欧洲为阳性相,而在北美则无此系。

(二)发病机

一些遗传染色体异常在结性B细胞淋巴中的发生已为人所熟知,对PCBLC进此种观察却没有发现这种异常,t(14;18)(q32;q21)在70%~90%滤淋巴中发现,这种易位起bcl-2重排并过度表达,阻滞凋亡,相反观察者发现原发于皮肤的滤淋巴很少有t(14;18)易位或bcl-2表达,因此,提示可能它在区分原发与继发皮肤淋巴上有一定帮助,然而也有研究显示原发与继发皮肤侵犯的均有bcl-2表达,因此它在临床实际应用价值上仍存在争议。

PCBLC当前认为属滤性细胞起源,然而,一些研究者注意到在临床进程,免疫表型和发病机制上PCBLC与MALT型淋巴非常相似,他们认为PCBLC起源于边缘区细胞,事实上曾提议应用皮肤相淋巴组织淋巴这一术语,至少,可作为PCBLC的一种亚群边缘区淋巴,PCBLC的分子分析显示由于高度体细胞突变,PCBLC具有克隆多样性,这些发现提示从转化的滤性B细胞而来的抗原诱导过程。

预防

有的报道PCBLC的发生与螺旋体感染有,当皮肤局部感染时,可应用抗生素治疗,预防PCBLC的发生。

并发症

一般无特殊并发症。

常见症状

PCBLC通常以孤立的,局限性红点发展为紫色丘疹或结,偶尔在一局限皮肤出现多发性或成群的缺损,也有报道呈现周围性红斑,较小的丘疹,浸润性斑块和(或)样红斑,大范围或溃疡少见,特殊的亚型可能有其好发部位,如滤淋巴好发于头皮和躯干,免疫细胞好发于肢端。

分期,一旦PCBLC诊断确立,就应当进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排除全身性侵犯,应当询问有无B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减轻,应进包括淋巴触诊在的全面体格检查,分期程序包括外周细胞计数及分类,多器官物质检测(包括LDH)胸部X射线部和盆腔CT扫描,镓扫描和骨髓活检,当患者诊断为皮肤浆细胞时应当评估浆或尿中的M蛋白(浆蛋白电泳/尿蛋白电泳),对于PCBLC患者如发病少于6个月,不应有全身侵犯据,现在还不清楚分期应多久重复一次,对于体检无全身侵犯据的是否有必要分期步骤进也不清楚。

检查

1.组织病理: PCBLC的各种亚型的组织特征很相似,然而每一亚型的特征对于分类很重要,表皮在外上正常,通常正常组织将正常表皮与淋巴细胞浸润分,在表浅的真皮组织中早期病变一般为管周围和腺周围浸润,旧的病损趋向于弥漫性浸润,从真皮层到皮下脂肪,伴或不伴反应性淋巴滤存在,这种单趋向于弥漫或结性浸润常见于底层,大量浸润可导致腺体结构破坏,可见大量反应性T细胞在外周存在或与恶性B细胞混存在,在旧的病损中,反应性浸润通常很少,尽管最初为单性,但有可能存在或不存在各种组织细胞,浆细胞和免疫母细胞的混,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也可存在,但典型的少见,有的有丝分裂象较多见,在浸润部位B淋巴细胞态特征从一种亚型可向另一种亚型变化。

2.免疫表型: 对于PCBLC的诊断很有帮助,到现在为止,最理想的标本是快速冻切组织,然而,流式细胞分析对于轻链限制和异常表型检测更可靠,而且,一些单克隆抗体可对蜡块组织很好检测,这对于PCBLC的鉴诊断很有帮助。

3.免疫基因型: 在恶性淋巴,从成熟细胞起源的子细胞表达相同的Ig受体以达到可检测量,故可观察到克隆性基因重排,Ig重链,轻链的克隆性基因重排支持PCBLC的恶性特性,一些研究者认为克隆性实验对于区分反应性炎症和恶性增殖面是可靠的标准,在有少量恶性细胞浸润的病例很有帮助。

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现在对于PCBLC患者的分期还不一致,对于原发于皮肤的NHL Ann Arbor分期不适用,照此分期,结外侵犯如皮肤,应列为Ⅳ期,提示其预后差,很明显,对于PCBLC需要更确的分期系统,1984年Burg等建议的分期与CTCL的肿转移系统相似,但没有广泛使用,国际NHL预后因素以多中研究为基础为侵袭性淋巴设计出国际指数,所计算的国际指数包括:年龄,活动状态,分期,结外侵犯和LDH,这种国际指数对125例全身性低度恶性淋巴评估,发现是重要的预后工具,它可辨出不同缓解期和生存可能性的患者。

1.惰性亚型包括:①淋巴;②免疫细胞/边缘区淋巴

2.中度恶性亚型: 包括腿部的大B细胞淋巴

3.未定型的及其他亚型: ①浆细胞;②大细胞性淋巴/恶性;③套区淋巴;④富于T细胞B细胞性淋巴

PCBLC的诊断很难,不但要依赖组织诊断,还依靠免疫表型及肿基因进诊断,对于PCBLC的诊断还没有标准,因此,必须应用所有可利用的诊断手段以得到明确的诊断。

诊断

要与反应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相鉴,因为有相似的特征,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RLH)是指由于各种抗原刺激而起的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这些抗原有昆虫叮咬(蜱和螨),文身,创伤,疫苗,癫痫药物,针刺过敏反应的注射,由于临床和组织病理均相似,故常与PCBLC混淆,它可能为PCBLC的前驱表现,临床上,可见棕红丘疹,斑块或结,可能是孤立地或成群存在,常发生于头,躯干和下肢端,其他部位的侵犯包括阴囊和乳头,肢端部分为耳垂通常是由于蜱叮咬而传播博氏疏螺旋体起感染所致。

治疗预后

(一)治疗

1.外科手术

外科切除在PCBLC治疗上很有用,但还没有单用手术作为初治手段治疗PCBLC的研究。Wilemze等认为外科切除后局部复发率较高,因此,这种治疗模式不应该进考虑。由于PCBLC的高复发率,所以许多人报道联应用放疗或多药化疗。

2.放射治疗

PCBLC对于放疗很敏感。量为40Gy。

3.化疗

案CVP、CHOP、COP、CHVP/HV等案,有报道,CHOP案优于COP案。

4.免疫治疗

干扰素300万U,隔天皮下注射,3个月1疗程。利妥昔单抗(美罗华)对复发的低度NHL患者治疗有效,可能对于进展性PCBLC治疗很有用。

(二)预后

PCBLC总体预后较好。PCBLC 10年生存率为57%,Pimpinelli等的研究则预后极好,5年生存率96.2%,10年生存率稍有降低,为89%~93%。皮肤复发率较常见,为25%~68%,但脏播少见,无数据可显示PCBLC的转移率,最常见的皮肤外播包括淋巴结骨髓。皮肤外和皮肤复发一般也可控制,通过反复治疗最终可达完全缓解。

护理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调动病人的观积极性,保持乐观精神,避免紧张情绪。

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养为。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物质、防腐、添加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等刺激物。

饮食保健

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恶阻

下一篇 瑞香狼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