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露不绝
病因病机
常见证型
证见:恶露不绝,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无臭味,面色白,神疲食少,小腹空坠,大便溏薄,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
证见:恶露不止,淋漓量少,色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块下痛减,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治宜:活血化瘀。
危害
中医辩证
产后伤其经血,虚损不足,不能收摄,或恶血不尽,则好血难安,相并而下,日久不止。 ——《胎产心法》 一、气虚:素体气虚,正气不足,复因分娩失血耗气,或产后操劳过早,劳倦伤脾,气虚下陷,冲任失固,不能摄血,以致恶露不绝。
二、血热:素体阴虚,复因产时失血,阴液耗损,阴虚生内热,或产后过食辛热温燥之品,或感受热邪,或肝郁化热,热扰冲任,迫血下行,导致恶露不净。
三、血瘀:产后胞脉空虚,寒邪乘虚入胞,血为寒凝;或因七情所伤,血为气滞;或因产留瘀,胞衣胎膜残留为瘀,瘀血内阻,新血难安,不得归经,以致恶露不净。
中医治疗
传统中医对于产后恶露不净之症早有研究,对于产后恶露不净的治疗即应以补虚和祛瘀为主要原则,补虚以补益气血为主,祛瘀当配合理气药,取气行则血行之意。中药名方“产后恶露膏”即是中医治疗此症之专用药。由益母草、红花、桃仁、急性子四位中药组成,产后恶露膏以收敛止血与活血化瘀配合应用,通中有守,相辅相成,其益气养阴之用药特点亦符合女性体虚之病机,使治疗效果更加全面,因而此方千百年来倍受中医医家所推崇,沿用至今,经久不衰。
治恶露不绝便方
方1
【组成】姜汁10 毫升、人参未6 克、大米适量。
【主治】气虚型恶露不绝,证见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多或淋漓不断,色淡红,质稀薄,无臭气。小腹空坠,神疲懒言,面色苍白,舌淡,脉细弱。
方2
【用法】浓煎服。
【主治】血瘀型恶露不绝,证见产后恶露淋漓不爽,量少,色紫晴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质暗,边有瘀点,脉弦涩。
方3
方4
【用法】水煎服。
方5
【用法】上2 味共煮沸,文火煮至约2000 克,去滓,分温再服,当吐下恶物,勿怪。
方6
【组成】绿茶2 克、益母草200 克(鲜品可用400 克)、红糖25 克、甘草3 克。
【用法】加水600 毫升,煮沸5 分钟,分3 次温饮,每日1 剂。
方7
【组成】红糖适量、茶。
【用法】红糖和茶饮,日饮3 次,不超过10 天。
方8
【用法】乌鸡蛋去壳,与醋、酒搅匀,再加入大枣及水煎服,每天1 剂,连服数天。
【说明】用普通鸡蛋可代替,疗效稍次之。
方9
【用法】前二味煎汤,去渣后用黄酒冲服,每天1~2 次,连服3~5 大。
方10
【用法]共蒸20 分钟,每次温饮50 毫升,每日2 次。
方11
【组成】富蒲15 克、酒2 盅。
【用法】水煎去渣分3 次服,饭前用。
证见:恶露不绝,量多,色紫红,质粘稠,或挟有血块,心烦易怒,口苦,或面色潮红,手脚心热,舌红,少苔,或苔薄黄,脉细数或弦数。
注意事项
一、产后未满50天绝对禁止房事。
二、使用垫纸质地要柔软,要严密消毒,防止发生感染。
三、恶露减少,身体趋向恢复时,可鼓励产妇适当起床活动,有助于气血运行和胞宫余浊的排出。
四、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祛除秽浊之气,但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若血热证者,衣服不宜过暖。
五、属血热、血瘀、肝郁化热的病人,应加强饮料服食,如藕汁、梨汁、橘子汁、西瓜汁,以清热化淤。
六、卧床休息静养,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安慰病人,消除思想顾虑,特别要注意意外的精神刺激。
七、脾虚气弱的病人,遇寒冷季节可增加羊肉、狗肉等温补食品。肝肾阳虚的病人,可增加滋阴食物,如甲鱼、龟肉等。
八、分娩后绝对卧床休息,产后恶露不尽患者要注意阴道卫生,每天用温开水或1:5 000高锰酸钾液清洗外阴部。选用柔软消毒卫生纸,经常换月经垫和内裤,减少邪毒侵入机会。
九、加强营养,饮食总宜清淡,忌生冷、辛辣、油腻、不易消化食物。为免温热食物助邪,可多吃新鲜蔬菜。若气虚者,可予鸡汤、桂圆汤等。若血热者可食梨、橘子、西瓜等水果但宜温服。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