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热
病因病理
1.感染邪毒
产后血室正开,若接生不慎或护理不洁,邪毒趁虚侵犯胞宫,正邪交争而致发热;
2.外感
产后气血骤虚,元气受损,腠理不密,外邪趁虚而入,营卫不和,可致发热;
3.血瘀
4.血虚
西医认为引起产褥热的主要原因为各种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引发的产褥感染,主要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个感染途径。若接生时消毒不严或护理不洁及产妇临产前有性生活等可致外界病原菌进入产道引起感染,称为外源性感染。若产妇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时,导致寄生于正常孕妇生殖道的病原体数量、毒力增加时引发的感染,称为“内源性感染”。
临床表现
检查方法
1.妇科检查
软产道损伤,可见局部红肿化脓。子宫压痛,附件区增厚、压痛或触及炎性包块。
2.辅助检查
(1)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血清C-反应蛋白高。
(2)宫腔分泌物、脓肿穿刺物、后穹隆穿刺物细菌培养或血培养、厌氧菌培养可找到致病菌。病原体抗原和特异抗体检测可明确病原体。
(3)B超可见盆腔内有液性暗区,提示有炎症及脓肿。CT、磁共振成像等检测手段可对感染形成的炎性包块、脓肿做出定位及定性诊断。
诊断方法
鉴别诊断
治疗方法
1.急性期抗感染、退热、营养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病情严重或贫血者,多次少量输新鲜血或血浆,增强全身抵抗力。
2.病情稳定时,查明原因,及时对症处理,对于伤口化脓感染或盆腔脓肿者,及时切开引流;对于胎盘胎膜残留者,在感染控制和体温下降后清除宫腔内残留物;对于严重子宫感染,经治疗无效,症状加重,出现不能控制的出血、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应及时行子宫切除术。病情稳定后,可予中药调理机体,增强免疫力。
预后事项
预防方法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