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因
(一)发病原因
(二)发病机制
本病大多数是针对HPA-1a抗原的同种抗体所致,当HPA-1a阳性的血小板输给HPA-1b的患者时,在输血后7~10天,患者体内产生抗HPA-1a抗体,若妊娠妇女的血小板HPA-1a抗原阴性,其丈夫的血小板HPA-1a抗原阳性,该抗原可以通过胎盘使妊娠妇女致敏,当患者再次接受HPA-1a抗原阳性的血小板时,体内抗HPA-1a抗体可以与供体血小板HPA-1a抗原结合,导致供体血小板破坏,血小板破坏时释放出免疫复合物,又可结合到血小板Fc受体上,造成对自身血小板的非特异性免疫损伤,抗HPA-1a抗体滴度的高低常与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HPA-1a/b位于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等位基因为Leu33/Pro33,也有HPA-1a抗原阳性者发生输血后血小板减少,可能与其他血小板抗原如HPA-5a等有关,此外,抗HLA抗体也能导致本病发生。
症状
输入含血小板的血液制品后7~10天发病,有明显的免疫反应症状,如畏寒,寒战,高热,荨麻疹,重者有头痛,胸痛,呼吸困难甚至休克,继而血小板明显急性减少,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皮肤淤点,淤斑,口腔,鼻腔出血,舌黏膜出现血疱,重者可以有血尿,消化道出血或阴道出血。
饮食
预防
治疗
治疗
主要治疗措施为血浆置换或换血,换血浆优于换全血。在输血后血小板显著减少和发生严重出血症状时,应立刻做血浆置换,一次交换65%~85%的血浆量,平均在1~5天后出血症状减退,血小板数目上升。本法可除去患者血液循环中的抗体和(或)免疫复合物,可避免体内抗原抗体反应,安全有效。一般血浆置换或血液交换后,出血症状停止,血小板数目在20109/L以上者,可停止再次血液交换。
静脉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也能使血小板迅速上升,可替代血浆置换疗法,通常为0.4g/(kg?d),静脉注射2~5天。
预后
本病大多呈自限性经过,血小板减少为暂时性,不治疗或给糖皮质激素后血小板在10~48天内可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抗体效价减低而消失,出血症状消退,部分病例在病情恢复后1年后,仍可检测到抗HPA-1a抗体。
检查
1.外周血血小板严重减少,第1次出血时血小板数很低,常少于10109/L,出血时间延长,
2.大多数病例可以检测到抗HPA-1a抗体,此抗体为IgG型,可持续12~15个月,
诊断鉴别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
并发症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