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贫血

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中国液病家认为在中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1972年WHO制订的诊断标准认为在海平面地区Hb低于下述水平诊断为贫血:6个月到<6岁儿童110g/L,6~1......
目录

症状起因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1、造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1)再生障碍性贫血(AA)

AA的发病与原发和继发的造干祖细胞缺陷有,是一种骨髓功能衰竭症。

(2)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

指骨红系造干祖细胞受到不同的病理因子影响发生改变,进而起的单纯红细胞减少性贫血。依据病因,该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

(3)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DA)

(4)造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

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征及各类造系统肿性疾病。

2、造异常所致贫血

(1)骨髓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

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各种外肿性疾病的骨髓转移以及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骨髓炎,均可因损伤骨髓基质细胞及造微环境(也可损伤造细胞)而影响细胞生成,导致贫血

(2)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所致贫血

T细胞功能亢进可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杀伤(穿孔素),或(和)T细胞因子介导造细胞凋亡而使造功能衰竭。B细胞功能亢进可产生抗骨髓细胞自身抗体,进而破坏或抑制造细胞导致造功能衰竭(免疫相细胞减少)。

(3)造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

功能不全、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病等均可因产生EPO不足而导致贫血。肿性疾病或某些病毒感染会诱导机体产生较多的TNF,IFN、炎症因子等造负调控因子,故也会抑制造,导致贫血

(4)造细胞凋亡亢进所致贫血

3、造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1)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由于各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机体叶酸维生素B12绝对或相对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起的巨幼细胞贫血

(2)缺利用障碍性贫血: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溶血贫血(HA)。

(三)失贫血

贫血据失速度分急性和慢性,据失量分轻、中、重度,据失病因分出凝性疾病(如特发性减少性紫癫、友病和严重病等)和非出凝性疾病(如外伤、肿、结核、气管扩张、消化性溃疡病、痔疮、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慢性失贫血往往贫血

常见疾病

贫血外伤、肿、结核、气管扩张、消化性溃疡病、痔疮、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AA)、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DA)、骨髓增生异常综征及各类造系统肿性疾病、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外肿性疾病的骨髓转移、感染或非感染性骨髓炎、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功能不全、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病、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溶血贫血(HA)等。

诊断

(一)病史

1、贫血的起病、发展及特征性表现。

2、有无致病因素存在。

3、是否有贫血的慢性疾病。

4、有无遗传因素。

5、对常用贫血药物治疗的反应。

(二)体格检查,症状体征,伴随症状

1、皮肤黏膜:贫血可以造成皮肤、甲床、、眼结膜苍白,皮肤弹性下降。

2、黄疸:大量溶血可以造成皮肤、巩膜黄染

3、口腔:出现苍白,缺乏维生素出现面平滑且疼痛、口腔黏膜溃疡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出现急性咽喉炎等。

4、环系统:呼吸急促,活动后跳加快,憋,长期的贫血可以造成贫血心脏病、动过速、心脏杂音等。

5、消化系统缺乏会出现异食癖,喜欢吃一些脏的食物。消化道黏膜缺、消化能力减弱、食欲下降

6、泌尿系统溶血后,出现油色或浓茶色血红蛋白尿

7、生殖系统:缺可以导致女性月经过多,月经失调;男性有性欲减退现象。

8、其他:急性溶血可以有部疼痛,严重贫血常会出现眩晕、耳鸣晕厥的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指数测定、观察红细胞态、骨髓检查。

2、特殊检查:代谢检查、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测定、筛选试验等。

鉴别诊断

(一)巨幼细胞贫血

本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巨幼细胞胞贫血的诊断要点如下:

1、贫血以红系为,但白细胞和常有不同程度减少。

2、常规示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增大。

3、骨髓细胞示三系巨幼样改变,以红系为著,如为B12缺乏所致,则在补充数小时后巨幼样改变明显改善。

4、补充叶酸和(或)维生素B12后1周左右网织红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至10%左右甚至更高。

(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临床上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应包括下面4种情况:

1、粒幼细胞性贫血,系线粒体血红素功能障碍,为失利用性贫血

2、地中海贫血,系先天遗传性疾病,为血红蛋白成异常;

3、慢性炎症、慢性感染性贫血,亦系失利用性贫血

4、贫血,系缺乏导致血红蛋白成减少所致贫血贫血的诊断要点:

(1)常规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MCV,MCHC,MCH均降低,以MCV意义最大,其降低程度与贫血严重程度成比例;

(2)骨髓细胞提示幼红和成熟红细胞体积缩小,成熟红细胞中淡染区增大,骨髓染色示细胞外明显减少;

(3)补治疗有效,这一点对明确诊断很有帮助。如补治疗1周左右网织红细胞计数明显上升至8-10%,则诊断基本明确;

(4)、总力、蛋白等指标对诊断意义不大;

(5)应设法找到贫血的原因。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是由多种病因、多种发病机起的骨髓功能衰竭,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感染。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不典型病例要做好鉴诊断以免误诊。国198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

1、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2、一般无肿大;

3、骨髓检查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

4、除外其他细胞减少的疾病,如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征、急性造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5、一般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四)失贫血

1、急性失贫血的诊断

因为有明确的出原因,所以急性失贫血的诊断一般不难,病人会有外伤、消化道、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等部位的出病史。

2、慢性失贫血的诊断

(1)慢性失贫血属于贫血,即在常规上表现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明确病因:因慢性失症状隐匿,故常需仔细查找可明确病因,除咯血痔疮等可以慢性失外,溃疡病、胃癌钩虫病、肠息肉、肠道肿、女性月经过多等常常成为慢性失贫血的原因,应逐一排除直至明确。

检查

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指数测定、观察红细胞态、骨髓检查、代谢检查、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测定、筛选试验等。

治疗

贫血性疾病的治疗分“对症”和“对因”两类。

(一)对症治疗

1、重度贫血患者、老年人或功能不全的贫血患者应输红细胞,纠正贫血,改善体缺氧状态;

2、急性大量失患者应及时输或红细胞及浆,迅速恢复容量并纠正贫血

3、对贫血并出者,应据出机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止治疗(如重度减少应输);

4、对贫血并感染者,应酌情予抗感染治疗;

5、对贫血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者,应据脏器的不同及功能不全的程度而施予不同的支持治疗;

6、先天性溶血贫血多次输并发色病者应予去治疗。

(二)对因治疗

1、贫血及治疗导致缺的原发病;

2、巨幼细胞贫血补充叶酸维生素B12;

3、溶血贫血采用糖皮质激素切除术;

4、遗传性球细胞增多症切除有肯定疗效;

5、造细胞质异常性贫血采用干细胞移植;

6、再生障碍性贫血采用抗淋巴(胸腺)细胞球蛋白、环孢素及造正调控因子(如雄激素等);

7、ACD及贫血采用EPO;

8、肿贫血采用化疗或放疗;

9、免疫相贫血采用免疫抑制

10、各类继发性贫血治疗原发病等。

临床表现

贫血造成身体组织的缺氧及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患者会有倦怠、嗜睡等症状,还会出现头晕眩,耳鸣心悸,呼吸加快,注意力下降,面色苍白,眼结膜、口腔、嘴、甲床发白,搏加快,口腔溃疡症状。严重的贫血会出现心脏扩大甚至力衰竭,有可能出现水肿黄疸肿大。

日常护理

(一)休息

1、休息可以减轻负担,减轻缺氧状况。

2、轻度贫血可以适当活动,日常生活可以自理,但需要多休息。每天应有午休。活动时若现头晕眼花现象,马上去枕平卧,以增强头部量,缓解头晕症状,防止意外发生。

3、重度贫血的患者,需卧床休息,满足患者生活基本需要,防止继发皮肤感染。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护理治疗应集中进,以保患者充分休息。

(二)理饮食

贫血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和高维生素饮食,同时贫血原因进调控。对于贫血叶酸维生素缺乏所致贫血的患者,应注重摄取肝脏牛肉绿色蔬菜。针对口腔疼痛和口腔黏膜溃疡的患者,鼓励进食,可以少吃多餐,多饮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避免辛辣、过热、有刺激性食物。

(三)预防并发症

1、皮肤护理:患者处于贫血状态,容易发生皮肤感染。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协助做好皮肤清洁、防止皮肤破溃。在缺氧情况下容易发生压疮,因此卧床患者应定时协助翻身,预防压疮发生。

2、口腔护理:进食后用生理盐水或硼酸水漱,以清除口腔的食物残渣。口腔黏膜溃疡者,每日口腔护理2-3次,局部外涂口腔溃疡膏。使用软毛刷刷;空时,外涂复方薄荷油以湿防止干裂。

3、病室环境:空新鲜,每天通2-3次,保持室适宜的温湿度,减少陪伴、探视人员,预防患者发生部感染。

4、病情观察:每日测体温3次,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咽痛咳嗽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四)减轻贫血症状

1、严重的贫血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应半卧位,这样利于组织扩张,增加体交换。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氧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2、输的护理:输前应严格三查七对。输中,注意输速度不易过快,以防止加重心脏负担,功能不全。同时应观察患者有无发冷、发热荨麻疹等过敏反应;若出现输反应,应立即停止输,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

3、的护理:做好宣教、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应与食物同服,由于维生素C可增加的吸收,与果汁同服效果更佳。服用期间不要饮,因为会破坏质,影响的吸收。若服用的是水时,应使用吸管,服后漱,防止造成牙齿着色。同时应告知患者服用大便为黑色,避免患者因此产生紧张情绪。

(五)恢复自理能力的护理

严重贫血患者症状缓解后,可以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色素及红细胞值,为患者制定适宜的活动锻炼计划。首先床上活动,然后鼓励患者床边活动,再据患者活动后的情况适当增加活动量,使患者逐渐地能够完成简单的日常活动,如入厕、洗漱、进食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患者如出现头晕呼吸急促跳加快等症状时,协助其卧床休息,并适当减轻活动量。保护患者防止意外发生。

(六)理护理

提供安静、温馨的休养条件,造良好休息环境,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耐倾听患者的诉说;向患者介绍疾病治疗成功的病例及医发展的最新进展,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使其能够自觉配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工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龟背

下一篇 七角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