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中经

类型之一。见《金匮要略·中病脉并治》:“在于肤不仁。在于,即重不胜。”病情较中略重。《医正传·中》:“外无六经无便溺之阻,但手足不遂,语言涩者,此中于也。”亦指袭于经络而见瘾疹者。见《金匮要略·中病脉并治》:“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三国时魏秘书郎郑默将宫中所藏籍整理编,称为“中经”。西晋秘书监荀勖因“中经”更着新簿,分为四部,总括......
目录

《中经新簿》

三国时魏秘书郎郑默将宫中所藏籍整理编,称为“中经”。西晋秘书监荀勖因“中经”更着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称为《中经新簿》。

鬼谷子《中经》

作品原文

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②,俦善博惠,施德者,依道③;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④。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⑤。

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是以见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⑥,缀去却语,摄守义。本纪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

“见为容,象体为貌”者,谓爻为⑦之生也,可以影响、容、象貌而得之也。有守之人,不视非、不听,言必《诗》、《书》,不淫僻⑧,以道为,以德为容,貌庄色温,不可象貌⑨而得也,如是隐情塞郄而去之。

“闻声和音”,谓声不同,则恩爱不接。故商角不二,徵羽不相配⑩。能为四声,其唯宫(11)乎?故音不和则不悲,不是以声伤丑害者,言必逆于也。虽有美盛誉,下可比(12),翼(13)相须也,此乃、音不调者也。

“解仇斗郄”,谓解羸(14)微之仇。斗郄者, 斗强也。强郄既斗,称胜者,高其功,盛其势。弱者哀其负,伤其卑,污其,耻其宗。故胜者,闻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为是也。郄无极大,御无强大,则皆可胁而并。

“缀去”者,谓缀已之系言(15),使有余思(16)也。故接贞信者,称其、厉其志,言可为可复,会之期喜,以他人之庶,验以结往,明款款而去之。

“却语”者, 察伺短也。故言多必有数短之外,议其短验之。动以忌讳,示以 时(17),其人恐畏,然后结信,以安其(18),收语尽藏而却之(19),无见己之所不能于多之人(20)。

“摄”者,谓逢好伎术(21)者,则为之称远验之,敬以奇怪,人系其于已。效(22)之于人,验去(23)乱其前,吾归于诚已(24)。遭淫色者,为之术音乐动之(25),以为必死,生日少之忧(26)。喜以自所不见之事,终可以观漫澜(27)之命,使有后会(28)。

“守义”者,谓守以人义。探(29)也。探深得其也。从外制,事有系由而随也。故小人比人则左道(30),而用之至能败家辱国。非贤智,不能守家以义,不能守国以道,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作品注释

中经:从部管理处置。

②能言者,俦善博惠:巧于雄辩的人最能解决纠纷,所以就成为善人的好友而广施恩惠。传,是同类、朋友。

③依道:不失道。

④救拘执者,养使小人:救被捕的人,被捕者会深感其恩。也就欣然听从命令了。

⑤当世异时。。败立:不论在任何时代,君子部必然尝尽苦难。但是如果常有救人之穷和急人之难的善时,不论遭受如何的灾祸苦难,最后 也能靠能言厚德之士的力量渡过难。阗坑是用土把填平,抑拘是拘

⑥郄:是与间的缝隙。

⑦爻为:同犹伪。⑧僻淫:恶淫乱之意。

⑨象貌:脸色,此指表面现象。

⑩商角不二,徵羽不相配:宫、商、角、徵、羽都是五音的称。商属金,角属木,徵属,羽属水,据五相克说,金克木,水克,所以商角、徵羽的音乐不能调和。

(11)宫:宫五音之一。被视为土,能和其他四音。杜曾有“金管迷宫徵”的诗句。

(12)比:指比。眼睛长在身体的一侧。传说两条在水中并游。

(13)翼,只有一眼一翅的比翼鸟,常并羽齐,用来比喻恩爱夫妻。

(14)赢:弱小。

(15)缀己之系言:对于一个要走的人,为挽留他而说的话。缀是连接之意。

(16)余思:遗憾的意思。

(17)时:除规定时间以外止出入,这是轻视对的办法。

(18)结以安其:对如果抱畏惧之念,虽然必须要他服从我,但要以诚相待,使其安

(19)收语尽藏而却之:收起以前所使用的威胁语言,从此矢不谈。

(20)无见己之所不能于多之人:很多人面前不要让人们知道自己无能。

(21)伎术:同技术。

(22)效:效劳。

(23)验去,跟历史上的贤人为对照。

(24)吾归于诚己:只能竭诚相侍,如此就能掌握贤能的人。

(25)音乐动之:以音乐的快乐奏来感动人。

(26)以为必死,生日少之忧:假如沉溺色,就会有必死之害,晓谕对顾余命无多。

(27)漫澜:无限遥远的样子。

(28)后会:再见的意思。

(29)探:在对中要求义。

(30)左道,道之意。例如:“旁门左道”。

作品译文

中经”所说的是那些救人危难,给人教诲和施以大恩大德的人。如果他们救助了那些拘捕在牢房的人,那些被救者,是不会忘记其恩德的。能言之士,能善而广施恩惠,有德之人,照一定的道义准则去救助那些被拘押的人,被拘押的人一旦被救,就会感恩而听命了。一些士人,生不逢时,在乱世里侥幸免遭兵乱;有的因善辩而受残害;有的起义成为英雄,更遭受陷害;有的恪守善道;有的虽遭失败,却自强自立。

因此,恪守“中经”之道的人,推重以“中经”之道施于人,而不要被他人控制。控制他人者掌握动权,而一旦被他人控制,就会失掉许多机遇。

中经”之道就是于“见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守义”的原则探讨。《本》中记载的理论,权变的要旨,均在《持枢》、《中经》两篇中。

所谓“见为容,象体为貌”,是因人而变化的人的为,可以影响容和相貌。伪狡者,仅凭他们的容和外貌就可以识他们;而恪守道德的有为之人,他们不看非礼的东西,他们不听恶之言,他们谈论的都是《诗》、《尚书》之类,他们没有乖僻淫乱为。他们以道为外貌,以德为容,相貌端庄、儒雅,不是光从外貌就能识他们的。常常是隐埋姓而回避人世。

“闻声和音”,听到声音是否与之相,也是一种法。如果说人与人意不相投:也就不接受对的恩爱友好。就如同在五音中,商与角不相和,徵与羽不相配一样。能成为四声的音唯有宫声而已。

所以说,音声不和谐,悲伤韵律是不会产生的,、伤、丑、害都是不和之音,如果把它表现出来一定是很难入的。

如果有美好的言,高尚的声誉,却不能象比或比翼鸟那样和谐,也是因为质不和,音不调协所致。

所谓“解仇斗郄”,就是解决矛盾。“解仇”是调解两个弱小者的不和;“斗郄”则是当两个强大的国家不和时,使他们相争的策略。

强大敌手相斗时,得胜的一,夸大其功业,虚张声势。而失败的一,则因兵败力弱,玷污了自己声,有侮于祖先而痛

所以,得胜者,一听到人们称赞他的威势,就会轻敌而贸然进攻。而失败者,听到有人同情他的不幸时,反而会努力支撑,拼死抵抗。敌人虽然强大,往往有弱点,对虽说有防御,而实际力量并不一定强大。我是可以用强大的兵势胁迫对,让他们服从,吞并其国家。

所谓“缀去”的法是说对于即将离自己的人,说出真挽留的话,以便使对留下回忆与追念。所以遇到忠于信守的人,一定要赞许他的德,鼓舞他的勇。表示可以再度作,后会有期,对一定高兴。以他人之幸运,去验他往日的光荣,即使款款而去,也十分留恋于我们。

“却语”的法是说要在暗中观察他人的短处。因为人言多时,必有失误之处。要议论他的失误处,并加以验。要常揭他忌讳的短处,并明它是触犯了时政所止的。这样他就会因此而害怕,然后让他安,对以前说过的话,也不再说了,暗中则藏起这些据,秘不示人。而且,不能在众人面前,现出自己的无能之处。

“摄”的法是,遇到那些好技术的人,应该动为他扩大影响,然后验他的本领,让远近的人都尊敬他,并惊叹他的奇才异能,人则将会与自己。为人效力者,要将之与历史上的贤才相对照,称其与前贤一样,诚诚意地相待,这样能得到贤能的人。

遇到沉于色的人,就要用音乐感动他们,并以色会致人于死,要忧余命无多,以此,教谕他们,让他们高兴地看到见所未见的事,最终认识到遥远的未来,使命之重大,使之觉得将会与我后会有期。

“守义”的法说的是,自己坚持仁义之道,并用仁义探察人,使对底里广仁义。从外到控制人,无论什么事,都可以由此而解决。

而小人对待人,则用旁门左道,用此则常常会家破国亡。如果不是圣贤之辈,是不能用义来治家的,用道来守国的。圣贤是特重视“道”的微妙的。因为“道”确实可以使国家转危为安,救亡存国的。

鬼谷子

王诩,又王禅, 鬼谷子,是历史上极富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 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 清溪之 鬼谷,故自称 鬼谷先生。 春秋战国时期著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 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 孙膑、 庞涓;纵横家: 苏秦、 张仪。

鬼谷子的要著作有《 鬼谷子》及《 本阴符七术》。《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而《本阴符七术》则集中于养蓄锐之道,用以修修身。《本阴符七术》之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在的去处理外在的事物。鬼谷子为纵横家之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 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 孙庞演义》)。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中腑

下一篇 中满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