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支饮

支饮 (西医病:渗出性心包炎),支饮之病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并治》,曰:“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如肿,谓之支饮。”支饮指因感染痨虫,或感受温热湿热,郁而不解,入侵心包,或因肾衰水毒上泛,损伤心包。以胸痛气喘心包腔积液等为要表现的痰饮类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所说的渗出性心包炎。支饮。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治》。因饮停留于胸之间,上迫于失肃降所致。......
目录

支饮

  支饮。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治》。因饮停留于胸之间,上迫于失肃降所致。

  支饮都是津液代谢障碍所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清稀的称为饮。不仅是指咳吐出来有可见的液,还包括瘰疬、痰核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组织中的液,临床上可通过其所表现的候来确定,这种称为"无".

  饮,即水液停留于人体局部者,因其所停留的部位及症状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如《金匮要略》即有"支饮"、"悬饮"、"溢饮"、"支饮"等区分。

  支饮支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所伤及七情内伤等,使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津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液停滞而成。三焦津液代谢系密切,宣降,通调水道,津液运化水液,肾阳水液化;三焦为水液通调之道路。故三焦功能失常,均可聚湿而生支饮成后,饮多留积于肠、胸胁及肤,而则随之升降流而脏腑,外至筋皮肉,成多种病,因此有"百病多由作祟"之说。

  支饮的病特点支饮成之后,由于停滞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亦不一样,阻滞于经脉,可影响经络的生理功能。停滞于脏腑,则可影响脏腑的功能和气机升降。

  的病特点滞在,可见喘咳咯阻于心血不畅,而见胸闷心悸窍,则可见神昏痴呆痰火,则发为癫狂停于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脘痞满;经络,则可致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流注等;浊上犯于头,可见眩晕,昏冒;凝结咽喉,则可出现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之病症。

  饮的病特点饮在肠间,则肠鸣沥沥有声;饮在胸胁,则胸胁胀满,咳唾痛;饮在胸隔,则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其如肿;饮溢肤,则见水肿,无汗,身体疼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