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淋
症状
《医宗必读·淋证》将血淋分为血热、血冷、血虚、血瘀诸种。主证小便涩痛有血。
血虚者,尿出时涩痛不甚,尿色淡红,脉虚数,治宜滋阴补血,加侧柏叶、车前子、白芍药。血虚有热,宜滋阴清热。
血瘀者,尿时阴中痛如刀割,血色紫暗有块,小腹硬满,脉沉弦或数,治宜活血通淋,选用通草、红花、牛膝、丹皮。血淋多见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精囊炎、尿路结石、结核、泌尿系肿瘤等疾病。
病理
中医药方
【方剂一】白茅根芍药木通车前子(各三两) 滑石(碎)黄芩(各一两半) 乱发(烧灰,半 两) 冬葵子(微炒,半两) 上八味捣筛,每服三钱,水煎温服,日三。
鸡苏叶 竹叶(各二两) 滑石 木通(各五两) 小蓟根(一两) 生地黄(六两) 每服五钱,水煎温服不拘时,以利为度。
【方剂三】葡萄汁 生藕汁 生地汁 蜜五合 上俱取自然汁,与蜜和匀,每服七分一盏,银石器内慢火煎沸,温服不拘时。
【方剂四】治血淋、尿血。 烂滑石赤芍瞿麦穗 车前子(生) 赤茯苓 石韦(去毛) 桑白皮(炒) 阿胶(炒)黄芩生地黄(洗焙) 甘草(炙)白茅根(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人发灰一钱,沸汤调下。
【方剂五】琥珀为细末,每服二钱,灯芯一握,脑荷少许,煎汤调下。
【方剂六】治胞络中虚热,小便赤淋,此心气虚而热气乘之也。 茅根(一升) 茯苓(三两) 人参干地黄(各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五六服,一日服尽验。又方(陶氏) 苎根十枚,水五升,煮取二升,一服血止神验。
【方剂七】治心经蕴热,小便赤少,五淋塞痛。 生干地黄(二两) 黄芩(一两)木通(三两) 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五十丸,灯心汤下。
新定 生地(三钱)麦冬(二钱) 茅根(五钱) 竹叶(三钱) 滑石(二钱) 葵子(一钱) 川木 通(一钱)黄芩(一钱) 上作一服,水煎服。虚人用缓,加甘草五分;实人用急,加川芒硝一钱。
牛膝(四两,去芦,酒浸一宿) 桃仁(去皮,炒) 归尾(酒浸,各一两) 生地赤芍( 各一两五钱)川芎(五钱) 上锉片,用甜水十盅,炭火慢慢煎至二盅,入麝香少许,分作四次,空心服。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
下一篇 血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