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血厥

血厥为病之一。指因过多或暴怒气逆郁于上而起的昏厥血脱,多见于崩、吐血等大失,症见突然晕厥,面色白,四肢冷,腺细欲绝等,治腚益独参汤等。气逆郁之,症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青紫等,治宜降逆、通瘀。指平素无疾苦,忽如死人,身不动摇,默默不知人,不能口噤不能言,或微知人,恶闻人声,但如眩晕,移时方醒的郁冒(见《普济本事诸虫......
目录

病因

血厥指因情绪紧张、恐惧,或因创伤剧痛,或为年老体弱,或在突然改变体位等情况下,导致一时气机紊乱,弛缓,浊阴不降,养。以突然昏倒,面白肢识不清等为要表现的类疾病。

症状

1.多见于青少年女性,或年老体弱者,或对颈部压迫有特殊敏感的男性。少数患者有家族史。

2.具有恐惧紧张等精神刺激因素,如突见出、伤残、手术,或晕针,或为剧烈疼痛,或处闷热、通气不良环境。或因突然改变体位,或为突然转头或衣领过紧、颈部受压等情况下突然发生。

3.晕厥多在站立时发生,往往先有乏力、眩晕、眼前发黑胸闷心悸耳鸣、摇晃、恶心等前驱症状。发作时面色苍白,四肢冷,出冷汗,站立不稳甚至昏倒,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丧失,历时约数分钟,无小便失

4.病人平卧后,症状可迅速好转。发作后仅感疲倦乏力,不留后遗症。

5.发作时压可短暂下降(收缩压下降,舒张压正常或略低)。除体弱者可有压外,一般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亦无特殊异常发现。

饮食

1、多以清淡食物为,注意饮食规律。

2、据医生的建议理饮食。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键。

治疗

(一)实证

[治法]活

[方药]

通瘀(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当归尾12克,红花12克,山楂15克,乌药12克,青皮12克,木香9克,香附10克,钩藤15克,珍珠母30克。水服。

(二)虚证

[治法]补养

[方药]

1.人参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加减

人参12克(另),黄芪30克,当归10克,熟地黄15克,白芍12克,五味子9克。水服。

汗出肢冷、呼吸微弱者,可加熟附子12克、干姜10克。

2.中成药参麦注射液(或注射液),用20毫升加入25%葡萄糖液20毫升中静注,隔10~15分钟1次,连续3~5次。或以50-10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或盐水250~500毫升中静滴,直至病情好转为止。

检查

压,体温测量,意识状态,搏,呼吸动度。

诊断鉴别

诊断

据临床表现,病史进诊断。

诊断

1.心阳气虚:素体较弱,因情紧张而突然昏仆,状如死人,身不动摇,默默不知人,不能,移时方醒,面色苍白淡,细弱。温补心阳

2.气滞: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赤唇紫舌红沉弦。化瘀疏肝

3.脾虚:时有眩晕,气短乏力,食少疲,因情紧张而突然昏仆,下坠感,面色淡白,淡,弱。补升提。

4.肝气郁滞胸闷胁胀,头晕心悸,喜叹息,因情紧张而突然昏仆,弦。疏肝理气

并发症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赤唇紫舌质暗红沉弦。或突然昏厥面色苍白无华,四肢震颤张,自汗肢冷,呼吸微弱。舌质淡,沉细数。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