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健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粗1.5厘米,肉质根圆柱形,粗约3-4毫米,密被淡褐色短绒毛,须根稀少,纤维状。常具高30-50厘米的直立的地上茎。鳞叶线状披针形,长15-16厘米,基部宽2.5厘米,向上渐狭,锐尖。叶柄长25-40厘米,下部具宽3-5毫米的鞘;叶片膜质至纸质,箭状心形至心形,长15-30厘米,宽(8-)15-28厘米,有时更大,先端骤狭渐尖;I级侧脉7对,其中3-4对基出,向后裂片下倾而后弧曲上升,上部的斜伸,II、III级侧脉极多数,近平行,细弱。花序1-3,生鳞叶之腋,序柄短于叶柄,长10-15厘米。佛焰苞绿白色,长圆形至椭圆形,长5-6.5厘米,花前席卷成纺锤形,粗3-3.2厘米,盛花时上部略展开成短舟状,人为展平宽5-6厘米,具长约1厘米的喙。肉穗花序具短梗或否,长3-5厘米;雌花序长1-1.5厘米,粗4-5毫米;雄花序长2-3厘米,粗3-4毫米。子房长圆形,基部一侧具假雄蕊1枚,柱头盘状;子房3室,胚珠多数,着生于中轴胎座上。种子褐色,长圆形。花期7-9月。
本种形态上变异很大,茎匍匐或直立;叶片箭状心形至心形,长15-30厘米;肉穗花序比佛焰苞短或稍长;子房基部一侧具棒头状假雄蕊1枚。
生长习性
千年健喜温暖、湿润、郁闭,怕寒冷、干旱和强光直射,是比较典型的喜阴植物。一般在年平均气温22℃左右、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郁闭度在70%-90%。土壤含水量在30%~40%的肥沃砂壤上生长良好。能耐0℃左右短时低温。过于干旱,植株易枯萎死亡。在强光下植物生长缓慢,叶子变黄,甚至发生灼伤现象。
千年健生长缓慢,在生长期间随地上茎的增高,根茎也增长和增粗,并不断从根茎节上抽出新芽,长出新的分株,形成植株丛。一年四季都可抽芽形成新的分株,营养生长期抽芽成株多,花期抽芽成株少。
生于海拔80~1100m的沟谷密林下、笔林和山坡灌丛中。竹林和山坡灌丛中。
分布范围
繁殖栽培
栽培技术
用根状茎繁殖。除12月至2月低温季节外,其它季节均可繁殖。以3-4月繁殖较好,头年可充分生长,利于度过冬春低温干旱季节。选择健壮的根茎截成3~4个节一段,长10~12厘米。可先育苗移栽或直接栽植于大田。
选地整地
育苗地和种植地均宜选择树木生长繁茂的阔叶林下,土质疏松肥沃的坡地、河谷或溪边阴湿地。林下栽培应选择地势不超过30度的坡地,山地栽培以选择质地疏松的砂壤上为宜。忌在干旱、地势低洼、黏重、瘠薄的土壤中栽培。林下栽培,于冬末春初整地,清除林下杂物,保持郁闭度70%~90%,山地栽培应先翻地,一般深25~30厘米,作成高或平畦,畦宽、畦高可因地制宜。
繁殖育苗
苗床育苗,按行距15~20厘米、株距12厘米平放茎段,覆土约3厘米。保持苗床湿润。1.5~2个月发根出苗定植于大田。育苗定植要选择凉爽湿润时期进行,并及时作好荫蔽。定植行株距50厘米×40厘米。每穴栽根苗1株或根茎1~2段。
田间管理苗期勤除草松土,并追施氮肥,促苗生长。每年春末夏初雨季初期进行压青或开沟施人厩肥、草皮泥等,并结合施肥进行培土,利于茎生长和保暖越冬。土壤易干燥地,冬前盖草保湿。旱季如遇土壤干燥,必须灌溉。随时保持荫蔽,防止阳光直射。
病虫防治
主要价值
药源相关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弯曲,有的略扁,长15~40cm,直径0.8~1.5cm。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粗糙,可见多数扭曲的纵沟纹、圆形根痕及黄色针状纤维束。质硬而脆,断面红褐色,黄色针状纤维束多而明显,相对另一断面呈多数针眼状小孔及有少数黄色针状纤维束,可见深褐色具光泽的油点。
采收储藏: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晒干。置阴凉干燥处贮藏。种植3-5年后,根茎长至40厘米以上时即可采收。一般以秋、冬季采收为宜。挖出鲜根后,除去茎叶、不定根、外皮及泥沙杂质,切成长15~40厘米的节段,晒干或低温干燥。切忌将千年健切成片或纵切成细条晒干,否则其有效成分挥发油散失太多,降低药效。
【性味】辛,温。
②《本草求原》:辛,温。
③《药材资料汇编》:苦,温,无毒。
【归经】
功能主治
⑴《本草正义》:千年健,今恒用之于宣通经络,祛风逐痹,颇有应验。盖气味皆厚,亦辛温走窜之作用也。
用法用量
用药禁忌
⑴有报道病人服用千年健组成的复方药后,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全身抽摔、不省人事、大小便失禁、角弓反张、呼吸困难。临床使用该药应注意用量及药后反应。
临床应用
⑴疏风定痛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治由于风寒湿邪引起的痹症,腰腿酸痛,四肢麻木,身体沉重,及跌打损伤,血瘀疼痛等症:千年健、没药、自然铜、钻地风、桂枝、牛膝、木瓜、甘草、杜仲、防风、羌活、独活各9克,马钱子(砂烫去毛)90克,乳香(醋炙)9克,麻黄120克。上共轧为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含药量约2.4克)每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孕妇忌服。方中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为君药。
⑵(《濒户籍简方》)固精强骨:千年健、远志肉、白茯神、当归身各等分。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酒服50丸。方中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为君药。
⑶(《贵州草药》)治体弱老人寒湿膝痛、腰痛,尤其腰脊僵硬疼痛,屈伸不便者:千年健、川牛膝、海风藤、宣木瓜各9克,桑枝15克,杜仲9克,秦艽、桂枝各6克,熟地12克,当归身9克,虎骨胶(溶化)6克。水煎服。方中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为君药。
⑷用于风湿痹痛、腰酸脚软、手足拘挛麻痹等症,常与桑寄生、虎骨、牛膝等配合应用。
配伍付方
⑴配桂枝:治风寒湿痹、腰腿疼痛,或气血寒滞、经闭经痛,桂枝辛温,辛去风寒,温通经脉,横行肢臂;千年健亦辛温,补肝肾、强筋骨,性善下行。二药合用,温寒燥湿,活血止痛。
⑵配干姜: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食少不运、呕吐泄泻。 干姜辛热,驱寒温中、扶助阳气,如《药性论》曰“主温中,腹 痛。”千年健辛温,散寒通脉,温暖中州,《本草纲目拾遗》论其 “止胃痛”。二药相须为用,温中逐寒,和胃止痛,虚寒去、脾胃 健、脘痛消、吐泻止。
⑶配杜仲:补肝肾、强筋骨,治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失养、下肢痿软、腰脊背痛。杜仲甘温,补肝益肾,养筋壮骨,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下年健辛温,温经通脉,健壮筋骨。二药相合,肝充筋健,肾充骨强。
⑷配穿山甲: 治风火毒盛,稽留肌表,血郁热聚,症见焮红肿痛,腐肉溃破,脓出不易。千年健辛散通滞,散结消肿,治痈瘘疮疽;穿山甲咸寒破待破积,泄火排脓,消痈肿,排脓血。二药相须为用,清热消肿,托里排脓,堪为疗痈消疮要对。
⑸配川芎:活血行气,祛风除湿。治风寒湿邪闭阻经脉、气滞血瘀之肢节疼痛、拘挛小利。川芎辛温,走窜行散,祛风活血,主寒痹、筋挛缓急;千年健苦温,苦燥温通,除湿通络,去风湿痹痛。二药相伍,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令气血畅利,则痹痛可解。
⑹配陈酒:通血脉,壮筋骨。陈酒辛温,温通血脉,引药以达病所;千年健亦辛温,通经络,健骨,以壮筋骨。二药相配,温经活络,活血行血,坚筋壮骨。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