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心劳

心劳,病,因劳损伤所致的病患。《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心劳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难,或时溏,生疮。”心劳实热,症见生疮,大便涩不通,满闷,小肠热,治宜清泄心热,用泄热汤心劳虚寒,症见惊悸,恍惚多忘,梦寐惊魇,志不定,治宜养,用汤(《三因极一病论·五劳治》)。参见虚劳五劳条。“四不”防心劳 《灵枢·客篇》说:“者,五脏六腑之大也,精神之所舍也。”......
目录

史料记载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心劳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难,或时溏,生疮。”

治疗方法

心劳实热,症见生疮,大便涩不通,满闷,小肠热,治宜清泄心热,用泄热汤心劳虚寒,症见惊悸,恍惚多忘,梦寐惊魇,志不定,治宜养,用汤(《三因极一病论·五劳治》)。参见虚劳五劳条。

疾病预防

“四不”防心劳

《灵枢·客篇》说:“者,五脏六腑之大也,精神之所舍也。”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理状态。从现代医来看,这里的“”相当于中医认为,为君之官,神明血脉,是生命活动的宰。在的统领之下,各脏腑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正常功能。但人有喜、怒、哀、乐、思、恐、惊七情,这是正常的情绪变化,一般是不会损害人体健康的。如果遭遇突然的或剧烈的或长期的精神刺激,使情绪反应过于强烈或持久,就会的过度活动,这就叫“心劳”。孟子亦云:“养莫善于寡欲。”如果能做到“不贪得、不患失、不动情、不计较”,则可防“心劳”。不劳,则五脏安和,自然可康寿延年。

不贪得

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知止”,就是讲人们不受利欲的诱,不作过分的奢求,这既不是什么耻辱,也不会有什么危害。如果不是这样,为了享乐而千百计日夜钻,只能是心劳力绌,给自己上沉重的思想负担,导致百病丛生,丧志折寿。有的人终日为钱财苦思冥想,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或贪污受贿,或巧取豪夺,或谋财害命。因贪和私欲而做了亏事,时时刻刻受到良的谴责,终日良不得安宁,思维不得休止,势必造成“精神内伤”,从而导致“身必败亡”的恶果。因此,做人一定不要太贪,太贪就是慢性自杀。

不患失

每个人在社会里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享有一定的荣誉地位。但由于分工的不同、能力的大小以及社会的需要、人事的变迁,人的一生境遇,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作为社会一分子,对于个人地位的高低;荣誉的大小,报酬的多寡,享受的厚薄,如能泰然处之,怡然自得,随遇而安,则对健康十分有益。有的人胸狭窄,终日忧戚,郁郁寡欢,姑不论品德情操如何,仅从生理、面来说,也是非常有害的。有人一旦失去权位,或先富后贫,虽然没有感受外来之,由于“精神内伤”,也会导致许多疾病,甚至丧生,就是由于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得失的缘故。只有做到既“不以一得为喜”,也“不以一失为忧”,才能始终保持境的安宁。

不动情

生活不可能平静如水,人生也不会事事如意,人的感情出现某些波动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有些人往往遇到一些不顺的事便冒三丈,怒不可遏;也有些人常为一些区区小事彻夜难眠,发不完的牢骚,讲不尽的怪话,常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这样,势必影响身健康。中医认为,思虑过度可以伤人,以致心气郁结,胸闷不畅,进一步耗伤心血不养,发生心悸、恍惚、失眠多梦;情志抑郁,可使失疏泄,气机不舒,以致肋胁疼痛,郁郁寡欢,进一步气郁化火,性情急躁,容易发怒,甚至使精神失常;忧愁悲思过度还能影响的消化吸收功能,而使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疼痛,身体逐渐消瘦,四肢疲乏无力等等。总之,精神因素所起的疾病,首先阻碍人体气机的活动,然后液运不畅,产生淤,最终导致俱虚,并且因为气滞淤,津液凝结为,日久,、淤互结成癜积(肿之类)噎等病。现代医也认为,不但精神疾病可直接由精神刺激所致,而且诸如癌症、压病、冠病、肠病等,也与精神因素有。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客观事物对于精神的刺激,是不可避免的,键在于要能够自我控制、调。偶尔碰上不快之事,最好把它视做过眼烟云,事过则忘,不要长时间地放在里,以免干扰和自己的灵腑。

不计较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小心眼”的人,鸡肠,对己放纵,对人挑剔,嫉人之贤,妒人之能,讥人之短,笑人之过,整天打着个人的“小九九”,对于自己的所谓“不得志”则怨天怨地,耿耿于怀,死钻“牛角尖”。这是一种异常的理状态,它是恶化人际系的“酵母”,也是损害身健康的促进。“小心眼儿”的人,或者生气,感到委屈,忧思不断,痛苦缠绕;或者吵骂、衅、歇斯底里大发作,精神上处于高度亢奋、紧张状态。由于的冲突或情绪危机难以摆,很容易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如此许多疾病便会纷至沓来。有的甚至走向极端,因为一点儿小事想不而轻生。要消除“小心眼儿”,首先必须改掉自私的毛病,要胸宽广,宽以待人,宽以容人,凡事应该想得远点儿,想得通点儿,想得点儿,不要事无巨细都往里去。一个人能够谅人之过,念人之功,助人之短,扬人之长,就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友爱,在生活中左右逢源,如得水,称如意,如此,则安,灾病不生,福寿永存。

人生,载不动太多的烦恼和忧愁。唯有坦然、泰然,才不会“心劳”。不劳,不疲,才能活得自然,活得轻松,活得舒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镰状细胞病

下一篇 心疝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