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山蛩虫

山蛩虫 山蛩虫(英文: Orthomorpha),称千脚虫、锅朵、百节虫,是山蛩山蛩科动物。山蛩虫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它们栖息在潮湿耕地或石堆下、树木的阴处,喜成群居,食腐殖质,也有伤害农作物的记录。它体长而稍扁,长约35毫米,暗褐色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躯干计二十,第2-4各有一对步肢,自5始各有两对。山蛩虫还具有药用价值,味辛,性温,大毒治破瘕积聚,解毒肿。山蛩虫没有毒。山......
目录

形态特征

山蛩虫燕山蛩,体长,长约120mm,宽约7mm,全体由多数环组成,从颈到肛约有体54个,触角1对,长约5mm,其基部两侧各有50个单眼集结排成三角状,似复眼。第1无步肢,第2-4各有步肢1对,自第5起至肛,每有步肢2对,各步肢6,末端具爪,生殖肢由第7步肢变成。自第6各各体的两侧有臭腺孔。

生物性状

山蛩虫性状鉴,本品多呈半环状,全长5-6mm,直径5-6mm。全体黑褐色,具50余个环,每个环具一棕色环,步肢多落。体轻,质脆,易断,断面中空。微,味淡,有毒。

生活习性

同其他千足虫一样,雌性把卵产在土壤中制作的巢。幼体在初期生活在土壤中,而大龄的幼体和成体在地表找食物。在北半球,见于林地落中,有的种见于洞。一些在加利福尼亚分布的Motyxia属的种类发冷光。还有的山蛩虫种能在水下生活。山蛩虫

生态环境:多栖息于阴湿地区。

分布范围

山蛩虫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主要价值

山蛩虫山蛩虫可做中药材。

夏季捕捉,鲜用或晒干

功效与作用

具有破积,解毒的功效。

治癥瘕积聚、胁下痞满肿毒、瘰疬、恶疮、疬、白秃。

动物文化

简介

属于马陆的一种。长度0.5~3.2cm,植食性种类腐食性种类。英文又称作plated millipedes,这个科的种不如其他千足虫那样,它们无眼,一般体色暗淡,体的上部像横向延伸。多数种的很多包涵腺体,能产生有毒化物质阻拦捕食者。

百脚虫、千脚虫、篦子虫、锅朵、百节虫、闷棒虫、空筒筒虫、大草鞋虫

采收和储藏

夏季捕捉,鲜用或晒干。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