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核糖核酸(DNA)成的生物化障碍及DNA复制速度减缓所致的疾病。影响到骨髓细胞——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而贫血,甚至细胞减少。骨髓细胞的特点是胞核与胞质的发育及成熟不同步,前者较后者迟缓,其结果成了态、质和量以及功能均异常的细胞,即细胞的巨幼变。《巨幼细胞性贫血》VCD先介绍了叶酸维生素B12的生理代谢及生化功能,然后重点讲述巨幼细胞性......
目录

相关影像

巨幼细胞性贫血》VCD先介绍了叶酸维生素B12的生理代谢及生化功能,然后重点讲述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因和发病机制;液、消化和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以及临床常见类型;细胞检查、确定维生素B12缺乏的检查、确定叶酸缺乏的检查和区叶酸缺乏与维生素B12缺乏的检查;诊断与鉴诊断;治疗措施、注意事项与预防。《巨幼细胞性贫血》由第一军医大制作,长37分钟,适院校教和临床医师参考使用。

基本介绍

图书书巨幼细胞性贫血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编:诊断

ISBN号码:ISRCCNM220100050

版本印次:2001-7-282001-7-28

图书本:32

图书包装:

定价:¥38.00

内容介绍

图片 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细胞核DNA成障碍所致的贫血。其特点是骨髓的“巨幼变”。

一、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1、贫血:起病大多缓慢,特维生素B12缺乏者,除一般性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活动后心悸气短外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度黄疸

2、肠道症状:常有食欲不振腹胀便秘腹泻

3、神经系统症状维生素B12缺乏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现为手足对称性麻木、深感觉障碍共济失调部分反射消失。老年患者可表现为精神异常、无欲、抑郁、嗜睡等。

二、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因

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因要是由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起。

1、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常见的有:

(1)吸收不良:因子缺乏、小肠疾病、维生素B12拮抗药的应用等。

(2)摄入不足或减少:维生素B12存在于动物的蛋白质中,肉类与脏含量最为丰富,除嗜好素食者外,因摄入不足而致病者比较罕见。

(3)需要量增加

2、叶酸缺乏的病因常见的有:

(1)摄入不足:偏食、婴儿喂养不当、食物烹调不当、慢性中毒

(1)吸收不良:见于吸收不良综征,盲襻综征,脂肪性腹泻等肠道疾病。

(3)需要量增加:如生长期婴儿,妊娠期妇女,还有某些疾病,如恶性肿甲状腺机能亢进,溶血贫血,感染等均可使需要量大大增加。

(4)叶酸拮抗的应用,癫痫药物长期服用亦能抑制叶酸的吸收利用。

三、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检查

1、象:属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可呈现细胞减少。

2、骨髓象:呈代偿性增生活跃,以红系细胞最为显著。

3、生化检查:红素可稍增高,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可下降。如怀疑恶性贫血,还应进因子抗体测定,如结果为阳性,还应做维生素B12吸收实验来实。

四、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与鉴

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各种实验检查,诊断并不困难。巨幼细胞性贫血常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帮易误诊为胃病、慢性肠炎肠梗阻肠结核等,须与这些病鉴,只要作象和骨髓象的检查,鉴不难。如有出,且伴有细胞减少,有的含有少数幼稚细胞者,需与再障、减少性紫癜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征等鉴

五、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

治疗基础疾病去除病因补充叶酸维生素B

六、巨细胞性贫血的预后

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的预后良好,补充治疗及改善养后,均能恢复。恶性贫血患者无法治,需终生维持治疗。

七、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预防

加强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及不恰当的饮食习惯。

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是由于核糖核酸

(DNA)成障碍所起的一种贫血要系体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成障碍起。本症特点是呈大红细胞性贫血骨髓出现巨幼红细胞系列,并且细胞态的巨型改变也见于粒细胞、巨核细胞系列,甚至某些增殖性体细胞。该巨幼红细胞易在骨髓破坏,出现无效性红细胞生成。约95%的病例系因叶酸或(和)维生素B12缺乏起的养性贫血,其早期阶段,单纯表现为叶酸维生素B12缺乏者临床上并不少见。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具有地区性,我国以山西陕西省等西北地区较多见,患病率可达5.3%;恶性贫血在我国则罕见。

历史  追溯简史如下:19世纪Combe(1822)及Addison(1855)先后描述了一种进性致死的严重贫血疾患的临床表现其后为恶性贫血(现已知此病注射维生素B12即可治愈,但仍沿用此历史性称)1926年Minot及Murphy用治疗恶性贫血获得成功。Castle于1929年认为正常人的液中存在的“因子”与动物蛋白质中的“外因子”结使“抗恶性贫血要素”得以吸收以治疗恶性贫血1948年美国及英国分离出维生素B12,及其结晶,始知维生素B12即为“外因子”及“抗恶性贫血要素”。1964年Hodgkin明确了维生素B12的化结构。在19世纪,Channing(1842)及Barclay(1851)以及于20世纪初Osier(1919)描述了叶酸缺乏的巨幼细胞贫血1937年Wills报道了孕妇并巨幼细胞贫血者用“Wills因子”——酵母或粗制,治疗有效于194l~1946年蝶酰谷氨酸被提纯及结晶化,其结构成过程也得以明确,并被命叶酸

诊断

  1.有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2.外周呈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大多红细胞呈大卵,中性粒细胞核过多,5者>5%或有6者出现。

  3.骨髓呈现典型的巨型改变巨幼红细胞>10%,粒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亦有巨型改变。无其他病态造表现。

  4.叶酸水平降低<6.81nmol/L、红细胞叶酸水平<227nmol/L、维生素B12水平降低<75pmol/L。

诊断

  1.骨髓增生异常综征(MDS)可以有象全贫及大细胞贫血的表现,骨髓中可见到红系有巨幼型改变。鉴要靠MDS有典型病态造,可波及巨核系及粒系细胞。患者细胞遗传的改变亦可帮助鉴

  2.再生障碍性贫血可有象全贫但骨髓增生低下由骨髓和活检病理检查可鉴

  3.溶血贫血某些溶血贫血会有相对的叶酸缺乏,当叶酸缺乏性巨幼细胞贫血临床上出现黄疸及网织红细胞增高时,两者需加以鉴溶血贫血骨髓中不会出现典型的巨幼改变,黄疸及网织红细胞增高的程度较显著此外,溶血贫血的特殊试验常可帮助

疾病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象为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MCV>100fl)象往往呈现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均可减少,但比贫血的程度为轻。中可见多数大卵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分过多,可有5或6以上的分。偶可见到巨大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2.骨髓象骨呈增生活跃,红系细胞增生明显增多各系细胞均有巨幼变,以红系细胞最为显著。红系各阶段细胞均较正常大,胞质比胞核发育成熟(核质发育不平衡),核染色质呈分的颗粒状浓缩。类似的态改变亦可见于粒细胞及巨核细胞系,以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更为明显

  3.生化检查

  (1)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测定:二者均可用微生物法或放射免疫法测定。叶酸的正常范围约为5.7~45.4nmol/L(2.5~20ng/ml),维生素B12的正常范围为150~666pmol/L(200~900pg/ml)。由于部分正常人中可有维生素B12低于150pmol/L(200pg/ml);又因为这两类维生素的作用均在细胞,而不是在浆中,故此项测定仅可作为初筛试验。单纯的叶酸维生素B12测定不能确定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的诊断

  (2)红细胞叶酸测定:可用微生物法或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范围是317.8~567.5nmol/L(140~250ng/ml)。红细胞叶酸不受短期叶酸摄入的影响能较准确地反映体叶酸的储备量。小于227nmol/L(100ng/ml)时表示有叶酸缺乏。

  

(3)清高半胱氨酸和甲基丙二酸水平测定:用以诊断及鉴叶酸缺乏或维生素B12缺乏清高半胱氨酸(正常值为5~16μmol/L)水平在叶酸缺乏及维生素B12缺乏时均升高可达50~70μmol/L。而清甲基丙二酸水平升高(正常值为70~270nmol/L)仅见于维生素B12缺乏时,可达3500nmol/L。

其它助检查

  1.氧尿嘧啶核苷抑制试验(deoxyuridinesuppressiontest)法是取患者的骨髓细胞(或PHA激活的淋巴细胞)加入氧尿嘧啶核苷(du)孵育后,再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一定时间后,测定掺入细胞核中DNA的3H-TdR量当叶酸或(及)维生素B12缺乏时,du利用减少3H-TdR的掺入量较正常人(<10%)明显增多(>20%)。还可加入叶酸维生素B12以纠正。3H-TdR的掺入来判断患者是缺乏叶酸抑或维生素B12。此试验较为敏感,可在清甲基丙二酸及高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之前的早期阶段出现异常。2.因子抗体测定在恶性贫血患者的清中因子阻断抗体(Ⅰ型抗体)的检出率在50%以上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为恶性贫血的筛选法之一。如阳性应做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3.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test)要用来判断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法是:给患者注射维生素B121000μg,同时或1h后服57C0标记的维生素B120.5μC。收集24h尿,测定尿中57C0维生素B12的含量正常人应>8%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及维生素B12吸收不良者<7%。恶性贫血患者<5%。如在5天后重复此项试验,同时因子60mg,尿中57C0维生素B12的排出量恢复正常表示患者的维生素B12缺乏是由于因子缺乏,否则是其他原因所致。如果给患者服用抗生素7~10天后试验得到纠正,表示维生素B12的吸收障碍是由于肠道细菌过量繁殖所致。此试验结果与尿量有准确收集24h的尿量及事先了解试验者的功能是否正常,非常重要

  4.液中游离酸消失注射组胺后亦不会出现。

疾病治疗

  1.治疗基础疾病,去除病因

  2.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及不良的烹调习惯。

  3.补充叶酸维生素B12

  (1)叶酸缺乏:叶酸5~10mg,3次/d。肠道不能吸收者可注射四氢叶酸钙5~10mg,1次/d,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一般不需维持治疗。

  (2)维生素B12缺乏:注射维生素B12100µg1次/d(或200µg,隔天1次),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恶性贫血全部切除者需终生采用维持治疗,每月注射100µg1次。维生素B12缺乏伴有神经症状者对治疗的反应不一有时需大量500~1000µg/(次·周)长时间(半年以上)的治疗对于单纯维生素B12缺乏的患者,不宜单用叶酸治疗否则会加重维生素B12的缺乏,特是要警惕会有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或加重。

  (3)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在补充治疗后:要警惕低钾症的发生。因为在贫血恢复的过程中,大量钾进入新生成的细胞,会突然出现低钾血症,对老年患者和有心血管疾患、纳差者应特注意及时补充钾盐。

预后及预防

预后

  巨幼细胞贫血的预后与原发疾病有。一般患者在进适当的治疗后可得到很快的反应,临床症状迅速改善,神经系统症状恢复较慢或不恢复。网织红细胞一般于治疗后5~7天始升高,以后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逐渐增高,血红蛋白可在1~2月恢复正常。粒细胞和计数及其他实验室异常一般在7~10天恢复正常。如果指标不能完全被纠正,应找是否同时存在缺或其他基础疾病

预防

  1.加强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及不良的烹调习惯

  2.不酗

  3.液透析,肠手术患者加强养,补充叶酸维生素B12。

  4.服用影响叶酸维生素B12吸收利用的药物时应及时补充叶酸维生素B12。

  5.婴儿应提倡母乳喂养,理喂养及时添加食。

  6.孕妇应多食新鲜蔬菜和动物蛋白质,妊娠后期可补充叶酸

临床类型

  (一)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缺乏为,我国以西北地区较多见,要见于山西陕西河南诸省,常有养缺乏病史,新鲜蔬菜摄入少又极少荤食,加上饮食和烹调习惯不良,因此常伴有复养不良表现,如缺、缺乏维生素B1、B2、C及蛋白质。本病好发于妊娠期和婴儿期。1/3妊娠妇女有叶酸缺乏,妊娠养不良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常发生于妊娠中末期和产后,感染、饮妊娠压综征以及溶血、缺分娩时出过多均可诱发本病。婴儿期养不良性巨幼细胞贫血好发于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尤其应用山羊乳沸后的牛奶喂养者,母亲有养不良、患儿并发感染及维生素C缺乏易发生本病,维生素C有保护叶酸免受破坏的作用。

  (二)恶性贫血 系原因不明的粘膜萎缩导致因子分泌障碍,维生素B12缺乏。好发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人。多数病例发生在40岁以上,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高,但也有少数幼年型恶性贫血,后者可能和因子先天性缺乏或异常及回肠粘膜受体缺陷有。恶性贫血的发病可能和自身免疫有,90%左右病人清中有壁细胞抗体,60%病人清及液中找到因子抗体,有的可找到甲状腺抗体,恶性贫血可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类湿关节炎等,镜检查可见粘膜显著萎缩,有大量淋巴、浆细胞的炎性浸润。本病和遗传也有一定系,患者家族中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脊髓后侧索联变性和周围神经病变发生于70%~95%的病例,也可先于贫血出现。酸缺乏显著,注射组胺后仍无游离酸。

  (三)药物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这组药物包括前述干扰叶酸维生素B12吸收和利用的药物以及抗代谢药等。药物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可分二大组:一组是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有效者,另一组是应用上述药物无效者。

  (一)确定巨幼细胞性贫血要依据细胞特点结临床表现进诊断。周围象最突出表现为大卵红细胞增多和中性粒细胞核过多。MCV常大于100μM3,MCH常大于32pg。中性粒细胞核过多具有特征性,当中5以上的中性粒细胞超过3%,或找到6以上的中性粒细胞,或计算100个中性粒细胞的核平均数超过3.5,或5以上和4以下中性粒细胞的比率超过0.17,均具有诊断价值。重症病例常呈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骨髓呈增生象,巨幼红细胞系列占骨髓细胞总数的30%~50%,其中巨原红及巨早幼红细胞可达半数以上,需注意在维生素B12或叶酸治疗始6~24小时后即可找不到典型巨幼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分过多要早于巨幼红细胞出现,粒系巨型变在治疗后恢复要迟于巨幼红细胞。巨幼红细胞糖原染色阴性。

  (二)确定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可用下列检查:

  1.确定维生素B12缺乏可用下列检查

  (1)维生素B12测定:常用微生物法及放射免疫法,后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前者,且测定便。正常值为200~900pg/ml,低于100pg/ml诊断为缺乏。

  (2)尿甲基丙二酸测定:维生素B12缺乏使甲基丙二酰CoA转变为琥珀酰CoA受阻,使体甲基丙二酸量增多并从尿中大量排出。正常人尿中仅排出微量(0~3.5Mg/24H)。

  (3)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空服57钻标记的维生素B120.5μg,2小时后注未标记的维生素B121Mg,收集24小时尿测定排出的放射性。正常人应超过7%,低于7%表示维生素B12吸收不良,恶性贫血常在4%以下。如吸收不良,间隔5天重复上述试验,且同时服60mg因子,如排泄转为正常,则实为因子缺乏,否则为肠道吸收不良。如给病人服用抗生素后吸收有改善,提示肠菌过度繁殖与宿竞争维生素B12所致。

  2.确定叶酸缺乏可用下列检查

  (1)清及红细胞叶酸测定:可用微生物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叶酸浓度为6~20ng/ml,叶酸缺乏者常低于4ng/ml;正常红细胞叶酸浓度为150~600ng/ml,低于100ng/ml表示缺乏。红细胞叶酸可反映体贮存情况,叶酸易受叶酸摄入量的影响,因此前者诊断价值较大。

  (2)尿亚胺甲酰谷氨酸(FIGlu):排泄试验给患者服组氨酸15~20g,收集24小时尿测定排出量。正常成人尿FIGlu排泄量为9mg/24H以下。叶酸缺乏时,组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PIGlu转变为谷氨酸发生障碍,大量FIGlu在体堆积随尿排出。

  3.有助于区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的其他检查

  (1)氧尿嘧啶核苷抑制试验:取骨髓细胞或植物凝素激活的淋巴细胞加氧尿嘧啶核苷孵育后再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一定时间后测定掺入细胞核中DNA的3H量。正常骨髓细胞或激活淋巴细胞能利用氧尿嘧啶核苷成DNA,3H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掺入量就少(小于正常对照的12%)。当叶酸或(及)维生素B12缺乏时,氧尿嘧啶核苷利用障碍,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量增多。如事先加入叶酸维生素B12来纠正其抑制率的减弱,则有助于区叶酸维生素B12缺乏。

  (2)诊断性治疗:试用生理量的叶酸(0.2mg/d)或维生素B12(1μg/d)治疗10天,观察用药后患者是否有临床症状改善,网织红细胞升高,巨幼红细胞态迅速好转以及血红蛋白上升,从而达到诊断的。由于应用生理量故有助于鉴叶酸维生素B12缺乏。

  (三)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个逐渐发展过程,叶酸维生素B12储备减少、代谢异常,最后才起缺乏性贫血。了解其发展顺序有助于正确理解各项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如叶酸缺乏在第2~3周:叶酸水平降低;第6~8周:中性粒细胞呈现分过多;第13~14周FIGlU排泄试验阳性;第17周:红细胞叶酸水平降低;第18周:红细胞呈大卵;第19周:骨髓细胞呈现巨型变;第20周:出现贫血

  (四)巨幼细胞性贫血贫血,其红系的巨型改变可被掩盖而不典型,周围液可见两种类型红细胞,有称为“二贫血”,但该时粒系的巨型改变则不易被掩盖,可资鉴巨幼细胞性贫血时,、运蛋白饱和度、清和红细胞碱性蛋白均增高,如降低则表示有缺

  (一)补充治疗 据缺啥补啥的原则,应补充足量直到补足应有的贮存量。维生素B12缺乏可应用肉注射维生素B12,每天100μg,连续2周,以后改为每周2次,共4周或直到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即初6周的治疗,维生素B12总量应在2000μg以上。以后改为维持量,每月100μg,也可每2~4月给予1mg,但以每月给予一次维持量复发机会少。有神经系统症状维生素B12量应稍大,且维持治疗宜2周一次,凡神经系统症状持续超过1年者难以恢复。凡恶性贫血切除者、Imerslund综征及先天性因子缺陷者需终身维持治疗。维生素B12缺乏单用叶酸治疗是忌的,因会加重神经系统的损害。叶酸缺乏者可叶酸,每日3次,每次5mg,对肠道吸收不良者也可注射甲酰四氢叶酸钙3~6mg/D,直至贫血病因被纠正。如不能明确是哪一种缺乏,也可以维生素B12和叶酸应用。也有认为对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两者用比单用叶酸效果为佳。补充治疗始后一周网织红细胞升高达到高峰,2周白细胞和恢复正常,约4~6周贫血被纠正。

  (二)其他助治疗 上述治疗后如贫血改善不满意,要注意有否并缺,重症病例因大量红细胞新生,也可出现相对性缺,都要及时补充。严重病例补充治疗后,钾可突然降低,要及时补钾,尤对老年患者及原有心血管病者。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可同时补充维生素C、B1和B6。

  (三)病因治疗 应积极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疾患。

并发症

  1.力衰竭 严重的贫血可使缺氧而发生力衰竭。为恶性贫血患者死亡的要原因之一。严重的贫血可使缺氧而发生力衰竭。另一面,能量来源的激活需要借助维生素B12的作用,如果维生素B12缺乏,则能影响ATP的激活,而加重的障碍,促使力衰竭的发生。因此,对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在治疗始时,应注意有无心血管疾病,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出 减少及其他凝因子的缺乏,本病出也不少见。以前也是恶性贫血死亡的原因之一。有时可发生眼底出

  3.痛风 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可见骨髓无效造起的细胞破坏亢进,致使尿酸增高,痛风的发作,但极为罕见。

  4.精神异常 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不仅可发生外周神经炎,亦有发生精神异常者,如兴奋不安,忧郁寡言以及梦游等。这可能与维生素B12缺乏有

  5.溶血 部分病人可在发病过程中出现溶血(可能与巨大红细胞变运动障碍有),加重贫血

1、https://www.gooedu.com/Book3495/

2、http://www.xuekang.net/Html/pinxue/pinxuegailun/6012688286418.htm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食痫

下一篇 食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