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骨髓病性贫血

骨髓病性贫血(myelopathicanemia,MA)或称骨髓浸润性贫血,是骨髓被肿细胞或异常组织浸润,造骨髓微环境遭受破坏,造功能受损起的贫血。其特征是骨痛质破坏、贫血伴幼粒幼红细胞象。骨髓病性贫血是指恶性实质性肿转移至骨髓,使骨髓正常造受抑制,干扰造功能而起的贫血。其特征为除了贫血外,周围液中出现幼稚粒细胞和幼稚红细胞。本病常见病因有:前列腺癌、乳癌、胃癌肺癌神经......
目录

简介

骨髓病性贫血是指恶性实质性肿转移至骨髓,使骨髓正常造受抑制,干扰造功能而起的贫血。其特征为除了贫血外,周围液中出现幼稚粒细胞和幼稚红细胞。本病常见病因有:前列腺癌、乳癌、胃癌肺癌神经母细胞等疾病。1.症状和体征取决于原发病。2.贫血、粒细胞减少及减少。3.淋巴结肿大。4.病理骨折

诊断依据

1.大多数呈正细胞性贫血,可伴有白细胞及减少。2.可见明显的红细胞大小不等和异红细胞增多中可见幼稚粒细胞和幼稚红细胞。3.骨髓和活检可发现原发疾病的表现。癌肿转移者可在尾找到成团出现的癌细胞。4.X线骼摄,放射性核素扫描可发现肿骼转移病源。

治疗原则

1.控制原发病。2.严重贫血时输注红细胞。3.支援疗法。

疗效评价

好转:原发病得到缓解,贫血症状减轻。无效:原发病和贫血症状无变化或进一步加重。

专家提示

本病不是单独的一个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临床表现。由于病因不同,故其治疗应针对原发病。本病治疗效果不理想。特对于肿骨髓浸润,治愈的希望是极微的。

病因

1.转移癌甲状腺癌、胃癌结肠直肠癌、肺癌肝癌、乳癌肾癌前列腺癌、神经母细胞,几乎所有癌肿都可转移至骨髓

2.造系统肿①干细胞疾病:急性病、慢性粒细胞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②非干细胞疾病:急性淋巴细胞病、慢性淋巴细胞病、多发性骨髓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等。

3.感染、炎症细菌性(结核菌、葡萄球菌、伤寒菌等)、真菌(组织胞浆菌)等。

4.代谢性疾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储积病(Gaucher病)、单核吞噬系统遗传性缺陷病(硬化症)等。

上述病因通过多种因素综作用而起不同程度的贫血

发病机制

1.骨髓受肿或异常组织的浸润骨髓微环境遭受破坏,导致正常造功能受损,发生贫血。因骨髓-液屏障(bonemarrow-bloodbarrier)受破坏出现幼粒幼红细胞象。

2.外造骨髓被侵犯后,体可能发生代偿性外造因某种因素使癌症患者EPO产生增多也可激发外造要场所是脾脏肝脏淋巴结外造缺乏屏障出现幼粒幼红细胞脾脏肿大继发功能亢进时细胞减少。

3.转移癌在骨髓成浸润灶或发生骨髓坏死其周围造组织可能增生不良并可被纤维组织

图片

代替,这可能因为肿细胞释放造抑制物及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所致。

4.红细胞无效生成、并发微管病性溶血贫血产生自身免疫性抗体致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由于利用不良可出现粒幼细胞贫血,但较少见。

5.失消化道肿宫颈癌容易并出起失;肿组织释放凝活酶,发生成而起DIC亦为出的原因。

6.养缺乏肿患者食欲减退酸缺乏使叶酸缺乏,蛋白质缺乏。肿及毒素抑制造,干扰、蛋白质叶酸维生素B12的正常利用。

7.放疗、化疗、严重感染抑制造功能。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1)原发疾病的症状与体征:常因原发疾病的症状突出而掩盖继发性贫血的表现,也可能以贫血骨痛为首发症状而缺乏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

(2)贫血是重要常见症状:轻重不一进性加重,贫血程度与肿大小范围及骨髓浸润程度无明显相叶酸维生素B12等治疗无效,并感染可以加重贫血程度。

(3)外造的表现淋巴结肿大。

(4)倾向:减少,或伴有DIC时鶒,可有不同程度的出现象。

(5)骨痛:一个部位或多部位骨痛,如痛可伴局部隆起、压痛甚至有病理骨折骨髓坏死时会有剧烈的疼痛,也可伴有律不齐、多尿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昏迷等。

诊断

诊断要点:

图片

1.有骨髓浸润性贫血的原发疾病。

2.一处及多处骨痛质破坏及高钙血症相的症状和体征。

3.贫血伴无确切原因可解释的肿大。

4.幼粒幼红细胞象。

5.骨髓代偿性活跃或“干抽”,骨髓穿刺或活检找到转移细胞。

6.X线检查示质破坏。

鉴别诊断

1.病反应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超过50×109/L但红细胞和无改变粒细胞有中毒性颗粒及空成等中毒性变化,为暂时性白细胞增生反应,原发病治疗去除后,象变化随之恢复正常。

2.慢性粒细胞病(CML)有巨大脾脏,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嗜酸及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碱性磷酸酶(NAP)活性减低甚至为零,Ph染色体阳性。

3.贫血(IDA)恶性肿转移至骨髓而原发病灶不明显时可误诊为IDA。对未能找到贫血病因和缺实验室检查依据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或用治疗仅能收到暂时效果者应仔细找原发病灶。

4.溶血贫血有红细胞破坏增多和骨髓代偿性增生的据,网织红细胞增加,且红细胞变化明显而无粒细胞和改变。也无骨痛质破坏等表现。

5.再生障碍性贫血骨痛淋巴结肿大;无幼粒幼红细胞象;骨髓增生低下,非造细胞增加,无质破坏,无肿细胞浸润。

6.MDS一般无淋巴结肿大,有异常病态造特点。

7.骨髓浸润性贫血并非仅见于恶性肿,还可见于严重感染炎症、脂质储积病等;幼粒幼红细胞血症也可见于重度失、短暂缺氧、急性感染等原因所致的骨髓坏死等,在鉴诊断时,需要十分注意鉴

并发症

长期慢性贫血贫血心脏病。

治疗

1.治疗原发疾病为但此类病人需用化疗时一般要用常规量的1/2~1/3比较安全,以避免骨髓受到严重抑制。

2.支持治疗贫血严重及减少并伴有倾向时适当输及输注叶酸维生素B12、补药一般无效

3.雄激素上腺皮质激素骨髓纤维化时可试用。

4.切除出现巨功能亢进成为细胞减少的重要原因时可考虑采用。

流行病学

骨髓浸润最常见的原因是肿贫血又是恶性肿的常见症状,无论有否转移均可发生,其贫血的发病率约为29.3%~42.98%,骨髓运丰富,是癌肿较易转移的组织之一,有时骨髓是首发或惟一的转移部位,其发生率与病期早晚及肿类型有。原发病可在乳腺、前列腺结肠子宫等处,几乎各种恶性肿均可发生骨髓转移浸润造成贫血。但原发癌不明者有时可达20%~40%,有些病例因异常,骨髓检查首先发现转移癌细胞而原发肿不明而事后才检出。

1936年Rohr及Hegglin首先报道75例肿患者胸骨穿刺发现有11例转移癌此后有陆续报道,Jonsson152例中骨髓转移癌占47%,Hashimotm等报道260例中骨髓转移癌占35.2%,57例肉瘤中54.4%有骨髓转移,其中以淋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转移率最高Flancis等统计1321例转移骨髓的原发肿中乳癌占首位(363例)。转移部位以胸骨最多见顺次为椎、股骨转移几乎仅见于红。过去认为骨髓转移一般为晚期肿,有人报道有些肿首先发现骨髓转移癌以后才确诊原发恶性肿,有些肿早期即可发生骨髓转移,而后发生骨髓贫血的发病率比较高。Jonsson在71例骨髓浸润中90%血红蛋白低于正常,Contleras在100例骨髓贫血中,74%呈中度贫血贫血的程度和病情轻重有,可见早期明确诊断对防治恶性肿重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干血劳

下一篇 槭叶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