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高渗性脱水

水和钠同时丧失,但缺水多于缺钠,故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当缺水多于缺钠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加,钠和水的再吸收增加,以维持容量。如继续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进一步增高,细胞液移向细胞外,最终是细胞缺水的程度超过细胞外液缺水的程度。细胞缺水将功能障碍。要有:a.摄入水量不足,如外伤昏迷食管疾病的吞......
目录

病因

  要有:a.摄入水量不足,如外伤昏迷食管疾病的困难,不能进食,危重病人给水不足,饲高渗饮食或输注大量高渗盐水溶液等;b.水丧失过多,未及时补充,如高热、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气管、胸手术时脏长时间暴糖尿昏迷等。

临床表现

  症状不同,一般将高渗性缺水分为三度:

  轻度缺水:除有渴外,多无其它症状。缺水量为体重的2%~4%。

  中度缺水:有极度渴,伴乏力、尿少、尿比重高。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常有烦躁。缺水量为体重的4%~6%。

  重度缺水:除上述症状外,出现躁狂幻觉谵语、甚至昏迷功能障碍的症状。缺水量为体重的6%以上。 

检查

实验室检查

  a.尿比重高;

  b.清钠升高多在150mmol/L以上;

  c.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细胞比容轻度增高。

诊断

  据病史及临床表现一般可作出诊断。实验室检查:a.尿比重高;b.清钠升高多在150mmol/L以上;c.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细胞比容轻度增高。

危害

  ⑴因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渴中枢(渴感障碍者除外),促使患者找水

  ⑵除尿崩症患者外,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渗透压感受器而使ADH释放增多,从而使重吸收水增多,尿量减少而比重增高。

  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可使渗透压相对较低的细胞液中的水向细胞外转移。以上三点都能使细胞外液得到水分补充,使渗透压倾向于回降。

  可见,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都有所减少,但因细胞外液可能从几面得到补充,故细胞外液和容量的减少不如低渗性脱水时明显,发生休克者也较少。

  ⑷早期或轻症患者,由于容量减少不明显,醛固酮分泌不增多,故尿中仍有钠排出,其浓度还可因水重吸收增多而增高;在晚期和重症病例,可因容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多而致尿钠含量减少。

  ⑸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使细胞脱水时可起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包括嗜睡、抽搐昏迷,甚至导致死亡。体积因脱水而显著缩小时,颅骨皮质之间的管张力增大,因而可导致静破裂而出现局部和蛛网膜下出

  ⑹脱水严重的病例,尤其是小儿,由于从皮肤发的水分减少,热受到影响,因而可以发生脱水热。

治疗措施

  去除病因,使病人不再失液。补充已丧失的液体,可静输注5%葡萄糖或低渗盐水溶液。估计补充已丧失液体量有两种法:a.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体重百分比的丧失来估计。例如中度缺水的缺水量为体重的4%~6%,补液量约为2.5L~3.0L。b.据测得的Na+浓度来计算。

  补水量(ml)=[钠测得值(mmol)-钠正常值(mmol)]×体重(kg)×4。

  例如,体重60kg 男性病钠浓度为152mmol/L,则补水量=(152-142)×60×4=2.4L。当日先给补水量的一半,即1.2L,另一半在次日补给,此外,还应补给当日需要量。

  补液时需注意,虽Na+升高,但因缺水,使液浓缩,实际上,体总钠量还是减少的,在补水同时应适当补钠,以纠正缺钠。如同时有缺钾纠正时,应在尿量超过40ml/h后补钾,以免钾过高。过补液治疗后,酸中毒仍未得到纠正时可补给碳酸氢钠溶液。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漆大姑

下一篇 漆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