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大颗粒淋巴细胞病(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LGLL),1977年始提出,是一种伴外周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的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临床综征1985年左右正式命其细胞遗传克隆性异常,确定了其恶性肿的性质。中文大颗粒淋巴细胞病英文:largegranularlymphocyticleukemia :Tγ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伴......
目录

概述

中文大颗粒淋巴细胞

英文:largegranularlymphocyticleukemia

 :Tγ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伴颗粒淋巴细胞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T慢性淋巴细胞

大颗粒淋巴细胞病(Largegranularlymphocyticleukemia,LGLL),1977年始提出,是一种伴外周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的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临床综征1985年左右正式命。其细胞遗传克隆性异常,确定了其恶性肿的性质。

常用还有:Tγ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伴颗粒淋巴细胞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T慢性淋巴细胞病等。FAB协作组把其归为慢性T淋巴细胞病。大颗粒淋巴细胞(LGL)占正常外周单个核细胞的10%~15%,包括CD3-(NK细胞)和CD3+(T细胞)两个细胞群。因此,REAL分类将LGLL分为T-LGLL和NK-LGLL。T-LGLL为CD3+克隆增殖,T细胞受体重排研究可明其单克隆性;NK-LGLL为CD3-克隆增殖,细胞遗传检查可明其克隆性。

: CD3+LGLL约占LGLL的85%常见于老年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0(4~88)岁,仅10%的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下,儿童病例罕见;无性差异NK-LGLL发病年龄小,中位年龄39岁。

病因

T-LGLL的病因不详,可能与HTLV1/Ⅱ样反转录病毒有。NL-LGLL与EB病毒感染

病机制: LGL的克隆性增殖需要几个步骤:抗原应答反应特异淋巴因子(如IL-12IL-15等)的加入、Fas/Fas配体凋亡调控途径的调控异常。发病可能与HTLVⅠ/Ⅱ样反转录病毒有,并曾分离出HTLV-Ⅰ型病毒;HTLV-Ⅱ型病毒的polpx基因区域已克隆和测序。EB病毒感染可能与NK-LGLL的发生有日本报道NK-LGLL的EB病毒感染率达50%以上;采用不同的法可检测到EB病毒的RNA或核抗原。

症状

T-LGLL约占LGLL的85%,常见于青年患者。1/3的患者就诊时可无症状;初始症状包括反复细菌感染(常与中性粒细胞减少有)疲乏,20%~30%的患者可有夜间盗汗、体重下降。要体征:20%~50%的患者有脾脏肿大,肝脏肿大占20%,淋巴结肿大、浸润少见。NK-LGLL进展较快,发病年龄小,中位年龄39岁。初始症状要是发热夜间盗汗、体重下降等B细胞疾病的症状以及肿大。大多数患者有骨髓浸润,有时可伴骨髓纤维化。有些患者可有肠道受累,湿关节炎罕见。

并发症: 反复感染发热肿大;骨髓纤维化是LGLL最常见的并症

诊断

1.临床表现有反复感染脾脏轻度肿大,无皮肤损害。2.象细胞计数中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淋巨细胞数>5×109/L,其中LGL占50%~90%,持续3个月。3.骨髓象可见红系细胞增生低下,系细胞或热障碍LGL呈间质性浸润。4.免疫表型为CD3+、CD8+、CD16+、TCRαβ+、GD4-CD5-、CD7-、CD25-、CD56-

诊断: 慢性或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或PRCA、类湿因子阳性伴LGL增多的患者应考虑T-LGLL的可能巨细胞病毒和HIV病毒感染可导致轻微的LGL细胞增多。有些患者CD3-的LGL细胞增多,但缺乏:NK-LGLL的临床表现、呈慢性病程,细胞遗传研究可明其LGL为多克隆增生。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外周可有贫血,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绝对值常<0.5×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增高,LGL明显增高。

2.骨髓象示系细胞成熟障碍,LGL浸润,浆细胞可增高

3.酸性磷酸酶(ACP)染色 强阳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染色弱阳性或阴性

4.类湿因子 60%阳性,80%抗核抗体阳性,41%可有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和抗抗体,常有单克隆高丙球蛋白血症。细胞免疫缺陷,NK细胞减少,活性降低。5.Coombs试验阳性,T-LGLL约占50%。

其它助检查:

1.骨髓活检 常发现B淋巴细胞结和弥漫分布的LGL。粒细胞成熟停滞和PRCA亦可见到。

2.淋巴结脾脏活检要发现红病浸润,浆细胞增多,显著的生发中

3.据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选择X线B超、电图检查。 >NK细胞 >抗核抗体 >抗抗体 >浆细胞 >淋巴细胞 >类湿因子 > >酸性磷酸酶

治疗

1.治疗法(1)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改善症状(2)甲氨蝶呤10mg/周,有效率可达60%。(3)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反复感染者,可用环孢素(环孢素A)12mg/(kg·d),皮下注射;非格司亭(G-CSF)75μg皮下注射,1次/d;莫拉司亭(GM-CSF)75μg皮下注射,1次/d;莫拉司亭(GM-CSF)75μg皮下注射1次/d。(4)伴有输依赖的贫血或纯红再障者,用环孢素(环孢素A)12mg/(kg·d)1个月待血红蛋白逐渐上升,淋巴细胞下降,以150mg,2次/d维持。(5)脾大伴有免疫性减少,紫癜溶血贫血,可切除。(6)嘌呤类似物,晚期病例可选用氟达拉宾,Z-CDA,DCT(7)T-LGLL的病程多较慢,中位生存期可达10年以上,大多数患者需要治疗,治疗指征和法见表1

2.疗效标准(1)CR:无临床症状脾大,象正常,淋巴细胞<4×109/L,LGL绝对值<2×109/L。(2)PR:脾脏缩小>50%,外周ANC>1.5×109/L或较前增加>50%,淋巴细胞较前减少>50%(3)稳定: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4)恶化症状加重:脾脏增大>50%,ALC增加>50%

预后: T-LGLL治疗反应较好,中位生存期可达10年以上;NK-LGLL预后差,诊断后2个月死亡。

预防: 增强体质,加强锻炼,预防病毒感染。  

饮食

病是一种很严重的液疾病,最为严重的时候会使患者的生命消失,给家人带来极大的悲痛,而病除了要进治疗外,日常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人们要对生活中的饮食起注意,那么病的饮食有什么原则性呢?

病患者的饮食要从多面考虑,因为治疗的系,所以日常饮食也是有所改变的,病患者的饮食最好是要采用少食多餐的式,,尤其在化疗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现象,此时可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食法,或在三餐之外,增加一些体积小、养丰富的食品,但是一定要注意保充足的影响,并且要注意养的搭配要均匀。

由于病患者在进治疗时会导致体养物质流失,所以人们要注意多进食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这也是病患者治疗时的饮食原则之一,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能阻止癌细胞生成扩。摄人大量维生素C,还能增强机体的局部基质抵抗力和全身免疫功能,对于病患者来说是有帮助的。

总之,病的饮食是非常重要的,理的饮食可以助治疗疾病,让患者朋友们更早的拥有健康,所以人们要对此起重视。对于病,中医认为病发生发展与、疲密切相,多同时出现,常相互影响。因此,临床治疗病常须配伍应用化痰结、活化癖的药物,比如白扶正可取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球兰

下一篇 脉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