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

低增生性急性病(hypoproliferative acute leukemia,HAL)是急性病(AL)中的一种少见类型。绝大多数急性病患者骨髓增生程度在活跃以上,约10%左右的急性病发病时为细胞减少,外周可无幼稚细胞,无淋巴结肿大,骨髓活检增生减低,幼稚细胞比例占5%~75%。约75%的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3∶1,占AML的5%~10%。人类病的确切病因......
目录

流行病学

约75%的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3∶1,占AML的5%~10%。

疾病病因

人类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许多因素被认为和病发生有。病毒可能是要因素此外尚有遗传放射、化毒物或药物等因素。

1.病毒 已实鸡、小猫、牛和长猿等动物的自发性组织中可分离出病病毒,为一种反转录病毒,在电镜下大多呈C型态。反转录病毒是RNA病毒,进入细胞浆去掉被膜后释放出RNA。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以病毒RNA为模转录为互补DNA(即前体病毒DNA),再过DNA依赖性DNA多聚酶的作用成前病毒DNA。前病毒DNA能整到宿细胞的DNA复制但不影响宿细胞的生存。人类病的病毒病因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至今只有成人T细胞病肯定是由病毒起的。1976年日本高月清首先报道成人T细胞病/淋巴(ATL),以后的流调查发现日本西南部、加勒比海区域及中部非洲为高发流区。1980年在ATL细胞系中发现ATL相抗原并在电镜下发现了病毒颗粒美国Gallo和日本的日昭赖夫分从病人培养细胞株中分离出C型反转录RNA病毒,分为HTLV-1和ATLV,以后实二者是一致的。这是对人类病病毒病因研究的重大贡献。ATL高发区也是HTLV-1感染的高发区日本清流调查表明流区40岁以上健康人群中HTLV-1抗体阳性率达6%~37%,而非流区抗体阳性率仅0~0.015%HTLV-1具有传染性,可通过乳汁母婴传播,通过性交和输传播。中国曾毅等对28省、市、自治区进人群清流调查,发现8例HTLV-1抗体阳性者大都系日本人或与其有密切接触者。1989年吕联煌在福建沿海地区发现HTLV-1小流区。其他病毒如HTLV-2和毛细胞病、EB病毒和ALL-L3亚型(Burkitt病/淋巴)的系尚未完全肯定。其他类型的病尚无法实其病毒病因,并不具有传染性。

2.放射 电离辐射有致病作用,其作用与放射量大小和照射部位有。一次大量或多次小量照射均有致病作用。全身照射特骨髓受到照射,可致骨髓抑制和免疫抑制照射后数月仍可观察到染色体断裂和畸变。1945年日本广岛和长崎遭原子弹袭击后幸存者中,发生病数较未辐射地区高30和17倍放射治疗强直性柱炎和32P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为高。据中国1950~1980年调查,临床X线工作者病的发病率为9.61/10万(标化率9.67/10万),而其他医务人员为2.74/10万(标化率2.77/10万)放射可诱发AML、ALL和CML,但未见CLL,并且发病前常有一段骨髓抑制期,其潜伏期约为2~16年诊断性照射是否会致病尚无确切据,但孕妇胎照射可增加出生后婴儿发生病的危险性。

3.化物质 苯致病的作用比较肯定,在1~10ppm可起染色体损害,124~200ppm有致病作用苯致急性病以AML和AEL为,后者占相当比例,值得起注意,并且在出现病的临床表现之前常有一阶段骨髓抑制期类似MDS苯致慢性要为CML,未见CLL。烷化、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和细胞毒药物可致继发性病也较肯定,称治疗相病(t-AL),尤其是前二类药物。多数t-AL在原有淋巴系统恶性肿和易产生免疫缺陷的恶性肿长期烷化治疗后发生,发病间隔2~8年。化疗起的继发性病以AML为,且发病前常有一个细胞减少期。近年来国陆续报道乙双吗啉致继发性病近百例,该药用于治疗银屑病,是一种极强的致染色体畸变物质服乙双吗啉后1~7年发生病(中位数4年)。乙双吗啉所致的要为AML,M3居多有报道吸烟和病的发病有

4.遗传因素 某些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单卵双胎如一人患病另一人患病的机会为20%。家族性病占病例总数的7‰,偶见先天性病部分婴儿病认为与遗传因素相,常伴有11q23(MLL)异常。某些遗传性疾病常伴较高的病发病率,包括Down、Bloom、Klinefeher、Fan-

coni和Wiskott Aldrich综征等如Down综征的急性病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上述多数遗传性疾患具有染色体畸变和断裂但绝大多数病不是遗传性疾病。

发病机制

病是一组造干细胞及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累及造细胞的水平不一,如对AML而言可以是多能干细胞,也可以是粒-单核细胞祖细胞,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阻滞在较早阶段。ALL要累及淋系系几乎均无恶性,阻滞发生在淋系较早阶段。造细胞发生病变的机制仍不清楚,某些染色体异常病的发生有直接系,染色体断裂和易位可使癌基因的位置发生移动和被激活,染色体基因结构的改变可直接起细胞发生突变。病细胞染色体重排对细胞癌基因结构或调发生改变,使基因产物发生质和量的改变,后者可能和病的发生和维持有一定系如APL(M3)伴t(15;17),使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维A酸受体α(RARα)基因与位于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病(PML)基因发生融成PML/RARα融基因,其蛋白产物可阻断粒细胞的分化。这是APL发病和全反式维A酸治疗有效的分子机制。如CML的Ph染色体即t(9;22),成BCR/ABL融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具有较高的氨酸激酶活性能刺激造细胞增殖。如ALL-L3伴t(8;14)导致8号染色体上的C-MYC基因与14号染色体上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并列,染色体易位使C-MYC基因的转录发生改变,从而破坏了与C-MYC蛋白有的正常网,C-MYC基因激活或过度表达起肿的发生。病的发生可能有一个过程,有些急性病是在骨髓增生异常或骨髓增殖症的基础上发生的。起正常细胞减少、造衰竭的机制复杂不仅有骨髓病细胞的排挤,可能还有细胞和体液介导的造抑制。

临床表现

患者大多为老年人,隐匿起病以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贫血症状最为多见。皮肤、黏膜出常见,以轻、中度出。少数患者以发热、感染为临床特征。病细胞浸润的征象较轻,淋巴结一般不肿大

并发症

1.感染、发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反复感染

2.贫血严重可并发贫血心脏病。

3.出多见于皮肤黏膜出

诊断

1.中国诊断标准

(1)临床上淋巴结一般不肿大

(2)实验室检查:

①外周常呈细胞减少,偶见原始细胞或幼稚细胞。

②2次以上不同部位骨髓检查均呈增生减低有核细胞少,但原始细胞在30%以上。

骨髓活体组织检查实。

国外Beard等在1975年曾提出HAL的诊断标准,和中国诊断标准大致相同,惟要求骨髓原始细胞>40%。如果结FAB诊断AL的标准,原始细胞还是以>30%为妥。

2.诊断评析 隐匿起病,以贫血及轻、中度皮肤黏膜出要临床表现而病浸润的体征轻或缺如,细胞减少不伴病细胞的象等都是HAL的特征。诊断必须根据2个以上部位骨髓增生低下,且原始细胞>30%。诊断困难者需骨髓活检实。

由于AL的部分病例,骨髓病细胞极度增生,或骨髓纤维化,或发生骨髓坏死均可导致取材不佳,易误认为骨髓增生低下。因此,骨髓活检往往是诊断HAL的必步骤。

鉴别

1.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贫血细胞减少及骨髓增生低下是AA的要特点,和HAL类似。两者要鉴点是骨髓和(或)骨髓活检找到病细胞,而AA则要为成熟的淋巴细胞。

2.骨髓增生异常综征(MDS) MDS中的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及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RAEB-t)患者的骨髓,可有低百分数的原始细胞,尤其是骨髓增生低下的MDS易和HAL混淆。鉴点是:①原始细胞百分数最为要≥30%为HAL<30%则为RAEB或RAEB-t。②病态造。HAL常缺如,或程度很轻而MDS病态造是诊断的必备条件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象 大多数呈细胞减少,且十分明显,但很少出现病细胞故表现为非病性病。

2.骨髓象增生低下,原始细胞≥30%。

其它助检查:

1.骨髓活检病理细胞增生低下,但仍有病细胞浸润的据。低增生性病的诊断需结骨髓(需多部位穿刺)和骨髓活检确诊Howe等骨髓活检的造细胞面积将低增生性病分为三种情况:①增生重度减低:造细胞面积<15%;②增生中度减低:造细胞面积在15%~30%;③增生轻度减低:造细胞面积占30%~40%。

2.B 超 一般无肿大,淋巴结肿大。

3.X线 可提示部感染

治疗

1.加强支持治疗、输、应用细胞因子等。

2.小阿糖胞苷阿地白介素(γIL-)治疗阿糖胞苷(Ara-C )30~50mg/d,皮下注射,每2小时1次, 连用2~3周,休息1周,反复使用2~5个疗程;阿地白介素(γIL-2 )5~10万U+5%葡萄糖100ml,静滴,隔天1次,连用1~3周或反复应用。

3.阿糖胞苷(Ara-C) 20mg/d ,皮下注射或淀粉酯碱0.5~1mg/d静注。

低增生性急性病的治疗较困难Howe等认为采用强诱导缓解治疗(蒽环类药物+阿糖胞苷案)的病例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支持治疗或以泼尼松、羟基脲、巯嘌呤(6-MP)、单用阿糖胞苷的小量化疗。单纯支持治疗组病例病情进性发展,小量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仅17.5个月;而强化疗组完全缓解率可达70%以上中位生存期达40个月。支持治疗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强化疗疗效较好;不具备较强的支持治疗条件时,始治疗强度应减弱,在化疗后骨髓增生程度和白细胞计数均有改善时再强化疗更为适。

预后

对化疗耐受差缓解率低,预后不佳。  

疾病护理

一、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体温、搏、呼吸、压、面色、皮肤、甲床的变化,了解贫血有无改善。观察尿色的变化及有无出情况,做好预防出的各项护理措施。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1、硫酸亚此药和维生素C用可促进的吸收,有肠道反应,饭后服用。服用的过程中要,以免影响吸收。

2、羟基脲常查常规,观察及白细胞计数。观察有无肠道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3、强的松观察有无消化道症状:如腹痛反酸、嗳恶心呕吐和黑便。皮质醇增多症:如满月脸、水牛。减量后有上腺皮质减退表现:如食欲减退疲劳头昏、皮肤色素沉着等。

三、加强基础护理

1、体温若超过39摄氏度,应给予物理降温,如袋冷,物理降温后半小时注意测量体温。

2、保持皮肤清洁,勤更换衣,勤擦澡。保持床铺清洁、干

3、保持口腔清洁,每晚及饭前、饭后用0.9%氯化钠溶液漱

4、嘱病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挖朵,不抠子,不揉眼睛。

5、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四、理护理

患者因贫血较重,加之济困难,理负担较重,通过细观察病人的理需求,护士耐导、鼓励病人克服消极情绪,积极配医生治疗,通过护理操作细、认真,加之生活上的热情怀,尽量减少其痛苦,取得病人的信任,使其战胜疾病。

总之,毛细胞性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科的护理可以助治疗疾病,让患者朋友们更早的拥有健康,所以人们要对此起重视。对于毛细胞性病,中医认为毛细胞性病发生发展与、疲密切相,多同时出现,常相互影响。因此,临床治疗毛细胞性病常须配伍应用化痰结、活化癖的药物,比如白扶正可取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挛痹

下一篇 低渗性脱水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