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球核荚蒾

球核荚蒾:Viburnum propinquum Hemsl.)是忍冬科荚蒾属的变种。分布在台湾菲律宾以及中国大陆的陕西福建贵州江西云南、湖北、浙江四川、广西、广东湖南、甘肃等地,生长于海拔500至1,3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山谷林中以及灌丛中。常绿灌木,高达2米,全体无毛;当年小褐色,光亮,具凸起的小皮孔,二年生小灰色。幼紫色,成长后革质,卵形至卵状披针......
目录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达2米,全体无毛;当年小褐色,光亮,具凸起的小皮孔,二年生小灰色。幼紫色,成长后革质,卵形至卵状披针至椭,长4~9 (~11) 厘米,端渐尖,基部狭窄至近,两侧稍不对称,边缘通常疏生浅锯齿,基部以上两侧各有1~2枚腺体,具离基三出延伸至中部或中部以上,近缘前互相网结,有时腋有集聚簇状毛,中脉侧脉(有时连同小)上面凹陷,下面凸起;叶柄纤细,长1~2厘米。聚伞花序直径4~5厘米,果时可达7厘米,总花梗纤细,长1.5~2.5 (~4) 厘米,第一级辐射通常7条,生于第三级辐射上,有细花梗;萼筒长约0.6毫米,萼齿宽三角状卵形钝,长约0.4毫米;花冠绿白色,辐状,直径约4毫米,面基部被长毛,裂卵形,长约1毫米,约与筒等长;雄蕊常稍高出花冠花药果实黑色,有光泽,近或卵,长 (3~) 5~6毫米,直径3.5~4毫米;核有1条极细的浅沟或无沟。

生长环境

生于灌丛中, 林中, 山谷林下, 山坡, 山坡灌丛, 山坡林中, 山坡疏林中, 石灰山坡灌丛, 水边。极限海拔:250~1500米。

地理分布

分布:陕西省, 甘肃省, 江苏省, 浙江省, 江西省, 福建省, 台湾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国外分布:菲律宾

该种说明

Viburnum propinquum Hemsl. var. parvifolium Graebn. in Bot. Jahrb. 29: 587. 1901的模式标本系采自四川南川。据原态记载,其卵形,较小,长不超过4厘米,果实,直径仅3毫米。我们尚未见到过与以上描述相符的标本。在球核荚蒾中,叶形果实直径的变化是比较大的,而且有些标本(如戴伦629,秦仁昌6320) 有向球核荚蒾变种 var. mairei W. W. Smith 过渡的倾向。附志于此,以待后考。

主要价值

皮、、全株(筋):苦、涩,温。止,消肿止痛,接续筋。

用于湿关节痛,骨折,跌打损伤,外伤

草药来源】忍冬科球核荚蒾入药。

性味】苦、涩,温。

【功能治】止,消肿止痛,接续筋。骨折,跌打损伤,外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粉撒布或调;鲜品捣烂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C5功能不全综合征

下一篇 雷头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