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琼枝

琼枝,中药。为红翎菜科植物琼枝Eucheuma gelatinae(Esp.)J.Ag.的藻体。分布于台湾海南等沿海。具有清化痰,软坚结,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热咳嗽,痰核痔疮肿痛或下肠炎。藻体。味甘、咸,性。归大肠。清化痰,软坚结,解毒。用于热咳嗽,痰核痔疮肿痛或下肠炎。1、治气管炎,气管扩张,咳嗽琼枝15g,桑白皮皮、麦冬各9g。......
目录

入药部位

藻体。

性味

味甘、咸,性

归经

大肠

功效

化痰,软坚结,解毒。

主治

用于热咳嗽,痰核痔疮肿痛或下肠炎

相关配伍

1、治气管炎,气管扩张,咳嗽琼枝15g,桑白皮皮、麦冬各9g。服。

2、治瘰疬:琼枝海带、牡蛎各30g,泽漆12g。服。

3、治肠炎痔疮琼枝30g,黄芩9g,地榆15g,地锦草30g。服。(1-3出自《中国药用海洋生物》)

用法用量

服:汤,15-30g。

使用注意

中下焦虚寒者慎服,孕妇慎服。

1、《日用本草》:“发下焦之虚寒。”

2、姚可成《食物本草》:“孕妇不可多食。”

3、《本逢原》:“下部虚寒脾气不充者,勿食。”

4、《随息居饮食谱》:“凝已甚,中虚无者忌食。”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去沙屑,洗净,晒干。

形态特征

琼枝麒麟菜。藻体紫红色或黄绿色,夏季藻体黄色红色,软质,匍匐重叠,体长10-20cm,不规则叉状或羽状分枝上部斜立,扁平,宽3-5mm,厚1-2mm,有时体的下部常有齿状突起,而上面往往平滑,两侧密生羽状小端及藻体面常具有盘状固着器,而以面较多。部中央有密集的藻丝。四分孢子带状分裂。囊果有长柄,单生或2-3个集生。

生长环境

生于大于潮线附近或在0.5-7m深处的碎、死珊瑚上,少数亦生于低潮带的珊瑚礁石隙中。分布于台湾海南等沿海。

药材性状

藻体紫红色或黄绿色,分枝间相互附着,成团块状。状体黄色红色,不规则叉状分枝扁平,宽3-5mm,厚约2mm。藻体一面常有突起,两侧密生羽状小端常有盘状固着器。腥,味咸。

药理作用

有降低固醇的作用。

相关论述

1、《日用本草》:“去上焦浮热。”

2、《南越笔记》:“以作海藻,治;以作琥珀糖,去上焦浮热。”

3、《本草便读》:“清部热,导肠中湿热阴虚湿热等症,皆可用之。”

4、《随息居饮食谱》:“久食愈。”

5、《中国药用海洋生物》:“润化痰,清热软坚。用于气管炎,肠炎疾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筋疝

下一篇 药物过敏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