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膝眼风

鹤膝中医指结核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肿大,象仙鹤的膝部。以关节肿大疼痛,而胫的消瘦为特征,如鹤膝,故鹤膝。病由肾阴亏损,寒湿侵于下肢、流注饰所致。大多由“”发展而成。病后关节肿大变胫变细,如鹤膝者。该病多由经络亏损,外袭,阴凝滞而成,致肉日瘦,肢体挛痛,久则膝大而腿细,如鹤之膝。亦游风、游膝、鹤膝眼、膝疡、鼓槌等(见《外科法》卷五)。......
目录

症状

病后关节肿大变胫变细,如鹤膝者。该病多由经络亏损,外袭,阴凝滞而成,致肉日瘦,肢体挛痛,久则膝大而腿细,如鹤之膝。

游风、游膝、鹤膝眼、膝疡、鼓槌等(见《外科法》卷五)。

本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统属于中医“痹病”的范畴。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结核、化脓性关节炎、膜炎以及其他以关节肿大、积水、变为特征的关节疾病。

病因病机

鹤膝起于禀赋体虚、调摄失宜、足三阴亏损,外袭,阴凝滞,湿热壅阻,或湿关节。因其禀赋不足、三阴亏损、督脉虚,风寒湿结于经络血脉不流,而导致筋缩而瘦。或因蕴化热、则湿热流注关节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若失治或误治则陷深变,成为肿疡化腐

妇人可由胎产失调,或郁怒亏损起。

小儿多因先天所禀,气虚弱,阴凝居于起。或因痢后脚痛痪弱,不能履,膝肿大而胫枯。

本病虽发于膝、肘关节局部,但局部病变往往影响到全身。早期不甚明显,在中晚期尤为明显。因其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久必损及阴阳:偏阳则可发展为阳虚,偏于阴则可发展为肾阴

诊断

诊断要点:

1.青少年罹患较多,性上无差异,起病较缓慢呈进性、消耗性疾患。

2.全身症状可有发热或低热,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形体消瘦乏力,食欲减退盗汗等,淡红或淡,苔薄或薄腻,细数或滑数。

3.关节症状以膝关节为多见,其次是肘关节,甚则可影响到髋关节活动。关节局部肿、红、热、痛,逐渐至关节,活动受限,关节附近肉萎缩,跛。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生。

4.x线检查:关节周围组织肿胀,或关节间隙增宽,随着病变变化可出现质疏松,软破坏,直至关节间隙狭窄,皮质破坏,严重者坏死及死骨成。恢复期见不规则的硬化,甚至纤维性或关节强直。

5.实验室检查:沉加快,白细胞升高,中性增高或正常。红细胞、血红蛋白偏低。有结核可疑或有接触史者,应作0T试验。有助于诊断。

本病以关节症状,结全身症状,参以实验室及X线检查,本病不难确诊。

辨证治疗

寒湿凝滞

候:单侧或双侧关节肿大、疼痛较剧,难以履步,发热肢冷,面色晄白略青。苔白滑舌质紫黯,或淡。沉紧或沉迟。

治法:祛湿凝滞之

方药五积加减。

麻黄10g 肉桂3g 川朴l0g 苍术10g 当归10g 姜半夏10g 羌活10g 白芷10g陈皮5g 茯苓10g 芍药10g 川芎10g 于姜3g 壳10g

解:麻黄白芷解表川朴苍术燥湿运脾肉桂干姜温里和中,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燥湿化痰桔梗壳升降并用,调畅气机当归白芍川芎,通滞。诸药用则宣通表里解表温中,化湿理气

加减法:者重用桂枝表证不明显可去麻黄等疏解之类药物,表虚有汗者,则去麻黄苍术白术黄芪之类,里甚者加吴茱萸细辛等温。本以“”、“湿”为邪气,“”须辨析其表里及受轻重,“湿盛者,则需配苍、白术纳不馨者加山楂,使祛湿达到行气的。

湿热壅阻

候: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关节局部扪之灼手,之濡软,面色黄而带浊,小溲黄,大便先干后溏,舌质淡红或红,苔薄黄或黄腻,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除壅阻之热。

方药三妙萆薢化毒汤加减。

苍术l0g 黄柏10g 萆薢15g 当归l0g 皮10g 牛膝20g 防己10g 木瓜10g 苡仁20g 秦艽10g

解:黄柏下焦湿热,配苍术之苦温,协同燥湿,一清一,加牛膝逐瘀通、利关节,草薜、防己、木瓜湿化浊,当归清血分之热,苡仁健脾湿秦艽而不,为祛之润

加减法:热盛则加金银地丁草,祛湿宜注意利小便加车前子、木通之类。

肿疡化腐

候:关节局部漫肿胀剧痛,势如虎咬,屈伸困难,伴心烦渴不欲饮。偏关节局部皮色不变,且有阴凉感。淡白而润,滑;偏热者关节局部皮色红,之热感,身热烦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且干,滑数。

治法:属则以温养通滞为,属热则以清热解毒

方药:(属阳和汤加减。

熟地黄10g 鹿角烊化)10g 炮姜3g 肉桂1g 麻黄10g 白芥子10g

解:本地黄温补营血鹿角,养助阳,肉桂温补肾阳,温通血脉。上药相精血充沛,复阳生。麻黄,使熟地、鹿补而不滞,且麻黄得熟地而不发表,熟地得麻黄补而不腻;炮姜温通血脉白芥子通,两药相用能通消痰滞,甘草调和诸药,兼有解毒之功。全用,则温阳补滞,消痰

加减法:盛者加干姜细辛、附块。

方药:(属热)秦艽汤加减。

秦艽10g 石膏30g 当归10g 独活10g 羌活10g 防风10g 黄芩10g 白芷10g白术10g 川芎10g 生熟地黄各10g 茯苓10g 细辛3g 甘草3g

解:中为秦艽湿要药,羌独活祛游伏之防风白芷之品,地、芍、归、芎四物养黄芩石膏清热驱细辛温通,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法:热盛者加水石、银地丁草蒲公英

阳虚

候:关节局部漫肿沉痛,或不疼或酸,活动时疼痛加剧,难以转侧,畏寒怕冷,面色苍白,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大便不实,小溲清长,舌质淡白或嫩胖,苔白腻而润,沉缓,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肾阳,填充精血,扶阳以配阴之法,所谓“益之源,以消阴”。

方药防风汤加减。

党参15g 防风10g 白术10g 附子10g 当归10g 川芎5g 杜仲10g 黄芪10g 羌活10g 地黄10g 牛膝10g 甘草3g 上肉桂3g

解:防风羌活之首药,牛膝杜仲之要药,十全大补取双补之意,加附子温养,偏于温补肾阳精血得充,阴自消。

加减法:若阳虚盛加鹿角细辛;体虚加河车大造。因病久损及者则宜加双补之品,但慎防滋腻,阻碍胃气机。

肾阴

候:关节肿大,不红不热或微热,之应指,关节活动痛甚,多为跛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午后两颧潮红,口干喜饮,盗汗形体消瘦,溲赤便秘淡白或淡黯红,苔薄或少苔,细数或细无力

治法:甘养阴,滋补。育阴以涵阳法,所谓“壮水之,以制阳光”。

方药:左归汤为

熟地黄10g 山药10g 山萸肉10g 枸杞子10g 菟丝子10g 怀牛膝10g 鹿角l0g龟10g

解:本乃由六味地黄减去“三泻”药物,重用熟地甘温滋,以填真阴为药。山萸肉、枸杞养肝,养阴益地黄可增强滋补肾阴之功;山药健脾,可补养之阴,化源,使不断得到补充;鹿角峻补肾阳,龟滋阴,二药用,阴阳并治,育阴潜阳,峻补精血菟丝子补而不峻,益阴而固阳,怀牛膝,强筋。诸药甩,系纯甘壮水之。但要注意精血既亏,虚火必旺,真阴愈竭,孤阳妄,因此骤补真阴时,必须承制虚火

加减法:阴虚热盛者,则以秦艽鳖甲皮汤加减治之,滋阴,清热除烦。

附:食疗验方

这里特介绍几则有食疗,供参考。

1.白芥子60g,大葱、生姜各30g。白芥子微先捣烂,与葱姜共捣烂外包膝关节肿胀部位,连包2~3天,患处起泡破皮,不必害怕。

2.桂林粉雷公藤25~45g,加水适量文3-4小时,早晚饭后分服,每日l(编者雷公藤毒性大,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黑鱼1条,羌活防风当归桂枝川乌麻黄、钻地透骨草各15g,木瓜5斤。黑鱼去肠杂切块,同余药隔l周时,蘸抹患处。

4.豆腐渣适量,熟,乘热贴患处,每日l换。

5.青风藤90g,麻黄6g(后下),水(或浓缩制成),早晚分服。

6.大蒜头(去皮)lOOg,李树皮50g,生姜lOg,蜂蜜6g。将大蒜头捣成糊状,李树皮加水lOOml,取20ml,生姜捣烂取汁,加蜂蜜6g调匀,以上诸药调成糊状,摊在塑料布上,厚0.2em,外关节周围,用绷带包扎固定,待局部有发热、刺痛,30-50分钟后除去药,暴患部即可。

7.制草乌制川乌各3g,白芥子6g,共研细末,取鲜羊肉90g,去筋用棒锤砸成糊状,加入药粉调匀,制成软膏于患处,外用纱布包之,每隔7天换1次。

8.芙蓉菊花各15g,拌大米饭适量,捣匀,贴患处,每日1换。

9.大戟lOOg,甘遂lOOg,大黄末适量。前2味共研细末,蜂蜜双膝,并盖上鲜菜以保持湿润。每天2次,8小时,肿痛减轻。3天后在原余末中15%的比例加大黄末,再如前法,一星期肿消。

10.黄芪240g,远志6g,牛膝9g,水服,每日1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