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韦格内肉芽肿

韦格肿是以进性坏死性肿和广泛的小管炎为基本特征,要累及上下呼吸道、脏、皮肤等脏器而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男女均可发生,男女比例为3:2,半数以上发病年龄为30~50岁。多数病人有发热体重减轻、乏力、关节痛、痛等,典型表现为上呼吸道、脏病变三联症状病因尚不清楚,由于多数患者先有上呼吸道症状,继有小球肾炎,因此有人认为上呼吸道感染后被分离的缓释蛋白可成为致敏原,导致机体产......
目录

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由于多数患者先有上呼吸道症状,继有小球肾炎,因此有人认为上呼吸道感染后被分离的缓释蛋白可成为致敏原,导致机体产生变态反应而发生疾病。

有报道用三甲氧苄氨嘧啶(TMP)及碘胺甲基异恶唑(SMZ)治疗获得长期存活,提示本病与微生物感染有。半数病例类湿因子阳性,具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环免疫复物,并有细胞免疫介入。

许多资料发现,活动期韦格肿患者具有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并有抗SSA及抗SSB抗体阳性,免疫抑制治疗,病情缓解时,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可消失,病情复发时可再次出现,表明ANCA与本病发病机制有

临床表现

1.多数病人有发热体重减轻、乏力、关节痛、痛等,典型的患者具有上呼吸道、脏病变三联症状。病初常有持久性鼻炎鼻窦炎的上呼吸道症状表现,如溢、流脓涕、鼻衄甚或排出坏死组织。在甲和中隔表面可见粗糙不平颗粒状物,并附有结痂。严重者中隔穿孔,破坏成鞍,少数病例表现为急性道梗阻,下呼吸道症状表现不一,如咳嗽、小量咯血,常继发细菌感染。严重者可发生大量性出,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2.脏损害几乎见于所有病例,一般在发病后半年出现蛋白尿、红白细胞及管型尿,病情恶化时多伴有压,可导致功能衰竭。

3.皮肤黏膜损害占60%,表现为紫癜、出疱疹、结、浸润性斑块和溃疡等。1/4病例损害出现于疾病的早期,表现为坏死性丘疹和水疱,常对称分布于四肢和部,性脓皮病损害有时可为早期表现。

4.眼部损害占20%~60%,可能由肿及管炎所致,包括角膜结膜炎角膜巩膜溃疡肿性巩膜色素层炎、视神经管炎、网膜动脉炎、眼球前突等。

5.部损害约占1/4的病例,可因中耳腔、鼓窦破坏。溃疡鼓管起渗出性或化脓性中耳炎,有听力减退,眩晕等表现。

6.神经系统病变约占1/5左右。神经系统管炎是产生症状要原因,表现为多神经炎、运动感觉神经障碍等。也可由鼻窦肿侵犯邻近神经组织造成上睑下垂麻痹,若累及垂体后,可尿崩症等。

7.心血管系统受累约15%左右,表现为心包炎、炎、律失常等,晚期可出现压,力衰竭。

8.消化系统受累者,表现为口腔、肠道黏膜发生大小、深浅不一的溃疡,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偶有腮腺炎、炎、腺炎。

本病常呈进性发展,预后较差。早期以上呼吸道症状始,累及全身各系统,以脏最常见,多在半年发生。出现功能衰竭是导致死亡的要原因。因此在患者出现功能损害前,及早采取积极治疗,是延缓病程的键。

检查

1.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常增高

慢性功能不全者常有小细胞性贫血沉增高,特当系统受累时更为明显。尿液检查,出现蛋白、红白细胞提示脏受累,功能与受损的病变一致。部分病例类湿因子阳性,γ球蛋白增高,环免疫复物增高,清补体正常或轻度增高,抗SSA、SSB抗体,抗平滑抗体阳性。

近年许多文献报告,用嗜中性粒细胞作为抗原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病人的清抗嗜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是本病的特异性抗体。呈亮、粗颗粒的胞浆型,活动期的敏感性为70%~100%,特异性为86%,可作为诊断本病和监测活动性的指标。

2.X线检查

示两多发性病变,早期多为非特异性间质浸润,继而出现浸润性、结性、甚或空洞性病灶、孤立性肿块等,类似肺炎、结核、肺癌等。少数病人可因肿阻塞不张。气管体层显相示气管气管狭窄。上呼吸道X线显示鼻窦黏膜增厚,甚至鼻窦质破坏。

3.病理检查

上呼吸道病变活检可显示管炎或坏死性肿。反复检查可提高阳性率。活检在部分病例可见小球局灶性、段性、坏死性小球肾炎

诊断

1.性多动脉

段性地累及中小动脉,呈炎性及坏死病变,无肿性损害,侵犯的组织器官多,临床表现多样,常有皮下结压、症状。早期出现脏损害,而呼吸系统常不受累。

2.淋巴肿病

为系统性管浸润性和管中性坏死性肿病,上呼吸道常不受累,病变要累及、皮肤、神经间质,以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异淋巴细胞浸润。虽有肿性管炎表现,但肿损害常不明显。管炎表现也非典型白细胞破碎性或纤维蛋白样坏死型。

3.中线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

和面部破坏性病变,通常不累及脏,病理上以凝固性坏死为,有多性细胞浸润,亦可见异淋巴细胞,不伴有管炎及肿。

4.肾炎

活检免疫荧光抗体法可测得抗小球基底膜(GBM)抗体,并可测得环抗GBM抗体,可与韦格肿鉴

并发症

本病要的并发症是金黄葡萄球菌感染。

治疗

局限型可X线治疗,选用单一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即可有效。系统型未予治疗者则预后差。80%患者一年常死于功能衰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功能损害前予以积极治疗,使本病预后大为改观,93%患者可达到完全缓解。前多张尽早采用上腺糖皮质激素并免疫抑制疗法,病情好转后减低量。免疫抑制可选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氨甲蝶呤等。环磷酰胺可作为治疗本病的基本药物。待病情稳定、缓解后持续用药1年以上,逐渐减量至终止治疗,停药后复发再次治疗仍有效。

对于已发生功能衰竭者,疗效一般不满意,除应用强有力的联治疗外,有报告采用液透析及移植而获得成功者。最近有报告用复方新诺明作为治疗本病的助药物。

预防

1.一级预防

(1)加强养,增强体质。

(2)预防和控制感染,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3)避免风寒湿,避免过劳,忌烟,忌吃辛辣食物。

(4)室外活动时保护眼及部。

2.二级预防

早期诊断,了解眼感染情况,做好临床观察,早期发现各个系统的损害,早期治疗,要控制眼、的感染。

3.三级预防

注意皮肤病变,并注意继发性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的发生。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秋海棠果

下一篇 风水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