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秋牡丹根

牡丹,中药。为毛茛植物牡丹Anemone hupehensis Lem. var. japonica (Thunb.) Bowles et Stearn的。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云南等地。具有杀虫、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蛔虫病,蛲虫病体癣癣,中暑发热。味苦,性。杀虫,清热解毒。用于蛔虫病,蛲虫病体癣癣,中暑发热。1、治中暑牡丹0.6g。捣烂,......
目录

入药部位

性味

味苦,性

功效

杀虫,清热解毒

主治

用于蛔虫病,蛲虫病体癣癣,中暑发热

相关配伍

1、治中暑牡丹0.6g。捣烂,水吞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2、治白喉牡丹3g。捣烂,冲半杯水,在1d频滴部;颈部用萝卜。(《湖南药物志》)

用法用量

服:汤,3-9g;或研末0.6-1.5g,温水送。外用:适量,捣汁或研粉外搽。

使用注意

孕妇慎服。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法净,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

牡丹秋芍药、压竹、土牡丹多年生草本,高30-80cm。粗长,暗褐色。基生三出复叶;柄长24-32cm;小叶片宽卵,长5-12cm,宽4.5-8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为浅心脏,边缘5-7浅裂,并有不规则钝锯齿齿端具尖头,两面疏生白色毛。3歧分枝,具总苞,下部的由3小所成,上部的为单叶,2-3裂,均对生;单生或成稀疏聚伞状花序放时径约4-5cm,重瓣,萼片15-20或更多,外轮绿色,边缘略带暗紫深红或淡紫红色,呈花瓣状;雄蕊多数,黄色丝短,细而弯花药雌蕊心皮多数,集成球,有细毛,柱头,倾斜。瘦果聚生成球状,具白色绢状毛。期9-11月,果期次年4-5月。

生长环境

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云南等地。部分地区有栽培

药材性状

呈长,稍扭。长10-16cm,直径1-1.8cm。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粗糙有纵纹。头部有分枝,其上有白色绒毛及未去净的叶基。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中间可见白。无臭,味苦微涩。

相关论述

1、《天药用植物志》:“功能下气杀虫。治小儿白虫、蛔虫。试治股癣体癣、足癣等有效。”

2、《浙江药用植物志》:“杀虫,清热解毒疟。蛲虫病,蛔虫病,顽癣,白喉疟疾中暑。”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风痹

下一篇 秋海棠茎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